•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手提箱核彈,究竟有多可怕?

    最近,電影《赤道》上映,其中反派最嚇人的武器當然就是一枚便攜式核彈。從體積看,不過一個挎包大小;從重量來看,也是一個成年人能夠輕易背在肩頭的樣子;但劇中的專家卻說它威力駭人,“如果它爆炸了,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會消失。”

    那么,這種所謂的“手提箱核彈”,究竟能不能造出來,威力又有多大呢?

    難不難做?

    自從廣島、長崎那兩聲驚天巨響之后,很少有人再懷疑核彈(又稱原子彈)的威力。這種武器超越了史上所有的冷熱兵器,可以在瞬間毀滅一個城市及其居民。

    然后,不少國家都想著“我也要造一顆!”雖然有了《核不擴散條約》,但核彈技術卻還是實實在在的擴散開來,不少國家都掌握了核彈的制造技術。

    不過,有兩件事情卻比造核彈更難:造氫彈和造小型化的核彈。

    造氫彈的難點在于引爆技術,等于是用核彈當作雷管去引發核聚變;而小型化核彈的門檻,則在于它的“小”字上。

    從原理上說,核彈無非是幾塊鈾元素或者钚元素,平時安安穩穩放在那兒,引爆時擠壓成了一大塊,超過了它們的臨界質量,核裂變就會產生大量的中子,進而引發更多的原子發生裂變,雪崩一般在極短時間內產生大的驚人的能量——這就是鏈式反應,如果達不到臨界質量,鏈式反應就無法維持,核彈也就炸不了啦。

    而臨界質量并不算小。比如,鈾235(235U)的臨界質量大概在五十公斤左右——不消說,哪怕不考慮其他部件,光是達到臨界質量所需的鈾就得一百多斤,背在身上絕對沒電影里那么瀟灑。更何況還得考慮點火裝置、安全裝置以及厚厚的防護層——否則核彈還沒送到呢,自己先被輻射殺死了。

    解決之道,可能包括兩條:一個是在這些鈾金屬塊周圍設有“反射層”,像鏡子一樣把鈾235裂變的中子給反射回去,火上澆油一般促進鏈式反應發生;另一個是“中子槍”(Neutron generator),通過電能而促使氘(氫元素的同位素)產生大量中子,等于是給鈾金屬找來了外援。如果將這兩種措施運用得當,則可以大大降低促發鏈式反應所需的鈾金屬的量。《世界新聞》曾公開過一個假想的“手提箱核彈”的示意圖,就采用了中子槍的技術:

    如圖所示,當點火開關觸發后,高爆炸藥起爆,將其中一塊鈾金屬沿著“槍管”猛烈射向前方,迎面撞上另一塊作為“靶子”的鈾金屬,爆炸的力量將它們緊緊的融為一體,接近臨界質量了;同時,中子槍也開始大量產生中子,為已經如火如荼的鈾裂變反應加油,中子的數量越積越多,鏈式反應隨即發生,轟隆~蘑菇云升起。

    這種引爆方式被稱為“槍法”(另一種叫做“內爆法”,技術難度更大,不太可能用于小型核彈),從理論上說是完全行得通的。但問題是反射層和中子槍技術都很復雜,能造出來的國家又都會將其列為機密,普通人是無從知曉細節的。所以,已經造出“手提箱核彈”的,也就美國、前蘇聯等兩三個國家而已:別說恐怖分子了,一般的國家都造不出來。

    原料哪里來?

    在電影《赤道》中,犯罪分子是先去另一個國家的核工廠搶來了核原料,然后組裝進手提箱核彈的。但在現實中,這么干恐怕不太容易。

    從構造上說,現有的小型核彈都是用鈾235作為核原料的,但鈾235卻非常不好搞到。首先,鈾礦可不是哪里都能挖到的;就算挖到了,天然鈾礦中,鈾235的含量大概僅有千分之七,剩下的都是不能發生鏈式反應的鈾238,就像是一大塊煤矸石中夾雜了一點點煤,肯定是沒法拿來燒火的。

    而這一對孿生兄弟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都高度相似,非常難以分開。目前常用的做法,是用很多很多臺功率極大的離心機,日夜不停的運轉,才能把鈾235的含量從0.7%提高到20%(可以作為核電站的燃料),繼而再提高到80%以上,才能作為核彈中的原料(稱為“武器級濃縮鈾”)。這個門檻相當的高,簡單的說,可不是幾個科學家、幾十臺離心機藏在山洞里就能完成的——據美國科學家的估計,上千臺離心機開足馬力,一年也就是生產四十多公斤濃縮鈾,勉強夠造兩枚小型核彈。

    而這種濃縮鈾的設施,因為隨時可能遭到敵對國家的外科手術式的空襲、破壞,無疑是高度保密、重兵把守的,周圍設有地對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和各種明暗地堡——別說兩三個恐怖分子了,就算是一個營的特種部隊,也未必能沖得進去。常理來言,裝濃縮鈾成品的設施可是國家重器,無論如何也不會僅由一個人保管鑰匙,通常是由不同部門的幾個人共同掌控開門權限,都到場了才能打開。因此,“赤道”的人想要搶奪核原料,真是比登天還難。

    威力有多大?

    電影中的肇教授,把手提箱核彈的威力形容得相當可怕,幾乎就是世界末日一般,這又是不是真的呢?

    實際上,歷史上真有公開的相關資料。冷戰期間,美國制造過一種叫做“大衛·克羅克特”(Davy Crockett)的地對地核彈,代號M28。確切的說,它像是一個小型的火箭筒,放在吉普車上,由士兵手動控制發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第三次世界大戰暴發時對付蘇聯的“鋼鐵洪流”(數量龐大的坦克戰斗群)。

    這種核火箭的重量34.5公斤,爆炸威力相當于10~20噸TNT炸藥(也就是說,它的TNT當量是10噸),這個威力炸毀幾棟大廈是沒有問題的。對于人員的殺傷,通常認為,在爆炸點150米半徑內的人當場必死無疑,400米半徑內的人也會受到極大的輻射而很快死亡;而在4公里半徑內的人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但說它會摧毀整個城市則恐怕有點夸張,當年丟在廣島的核彈“小男孩”,當量約有1.5萬噸,扔在長崎的“胖子” 當量則約有2.1萬噸,才足以造成那樣嚴重的破壞;而核火箭的當量僅是它們的十分之一,似乎不可能有如此生猛的表現吧。

    換句話說,肇教授這是在嚇唬香港警方啊!

    換個思路?

    實際上,對于各國反恐機構而言,不必擔心恐怖分子能夠搞到小型核彈,真正具有威脅的卻是所謂的“臟彈”。

    臟彈又叫做“放射性物質散布裝置”(RDD),雖然不是核彈,但其中裝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一旦其中的普通炸藥爆炸,這些放射性物質就會被爆炸的沖擊波粉碎成細小的微粒,形成氣溶膠后隨風飄散,讓整個城市的天空中充滿了放射性的微塵。

    通常而言,如果放射性物質的純度不是很高、臟彈也不是很大的話,這種放射性的微塵并不足以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量傷亡。但是,出于對健康的考慮和對放射性的恐懼,如果臟彈真的在某個城市炸響,最大的可能還是會全面組織疏散,讓城市在幾周內就變成一座空城,就像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后的做法。這樣的損害,恐怕比一枚手提箱核彈更加巨大。

    所以,如果“赤道”想要威脅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警方,就別費力去倒騰手提箱核彈了,直接把塞兩個手雷和核原料塊綁在一起,就是一顆非常、非常危險的臟彈!

    當然,無論是臟彈還是手提箱核彈,對于國家安全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真要有這種東西非法入境,就屬于危害國防利益了,不僅警方要嚴加追查,軍隊也必然介入,保護無辜平民的生命安全。

    • 發表于 2015-05-22 00:00
    • 閱讀 ( 78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