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似乎總是能看到一些關于“天價藥”的新聞:有些是因為生產困難、成本太高而“一藥難求”的少見藥物,有些是治療重大疾病,但價格不菲的“救命藥”,還有一部分則是用于治療罕見病的“孤兒藥”。盡管這些新聞中的大多數已經得到了妥善的解決,但還是令不少人思考藥物價格相關的問題。而在國外,“天價藥”絕非罕見,那些貴到令人咋舌的藥物,甚至有可能成為市場的寵兒。

1000美元一片的丙肝新藥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早已成為了世界性的難題。主要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流行的HBV,盡管目前為止尚不能徹底治愈其感染,但高度發展的抗病毒療法,還是能夠使不少乙肝患者癥狀得到控制,回歸正常生活。而在歐美更為常見的HCV,盡管它由于病毒復制機制和HBV不同,能夠在恰當的療法下得以根除,但人們對它的研究卻一直停滯不前。
直到幾年前,治療丙型肝炎的唯一療法是進行長達6個月甚至更久的、由干擾素和利巴韋林組成的抗病毒方案。盡管這一方案的確能根治丙肝,但它巨大的副作用、較低的成功率還是令不少患者望而卻步。而在2011年,新藥特拉匹韋(Telaprevir)的橫空出世,開始讓局面有所改變--作為HCV復制關鍵“工具”NS3/4A蛋白酶的抑制劑,特拉匹韋添加到傳統方案中,可以大幅提高丙肝根治成功率,且副作用可以接受。
當然,人類并未滿足于此,畢竟這款新藥依然需要老方案的協助,而老方案本身的副作用太大了。在2013年年末,吉利德科學公司的另一款新藥索氟布韋(Sofosbuvir),終于填補了這一空白。索氟布韋能夠抑制HCV的NS5B RNA聚合酶,根據高中生物知識我們不難猜出來,這一作用對作為RNA病毒的HCV,簡直是毀滅性的打擊。臨床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索氟布韋無論是與老方案,還是只和利巴韋林(老方案中,利巴韋林的副作用相對干擾素較小)聯合使用,都有著90%以上的“夢幻般”的治愈率。這也難怪它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全世界的肝病醫生都對此拍手稱快。
可接下來的發展,卻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吉利德公司為一個標準療程(12周)的索氟布韋,定下了8.4萬美元的天價,而索氟布韋在聯合方案中,只需服用84片(每日一片,連服12周)。這樣一來,每片藥物的售價便達到了1000美元(約合人民幣6200元),成為了有史以來單劑量價格最貴的口服新藥。這樣的藥價最先招來了美國醫保公司的反對,畢竟它們要為投保者支付藥物費用,而索氟布韋這種藥很明顯會大幅拖累醫保公司,甚至使它們陷入虧損。
但爭議歸爭議,索氟布韋的銷量還是好的不得了,上市第一年(2014年)的業績高達103億美元,差一點就超過了降脂藥立普妥的127億美元記錄。而它的升級版--能治療傳統上只能靠干擾素治療的基因型1丙肝患者的復方藥物,價格漲到了每療程9.45萬美元,上市僅2個月的銷量也有21億美元。
應對這種史無前例的挑戰,歐洲各國紛紛與吉利德公司達成協議,取得20%~30%不等的折扣,以緩解公共開支壓力。而吉利德也承諾,將允許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不包括中國)銷售索氟布韋的廉價仿制藥。至于中國市場,吉利德目前沒有讓步的打算,但兩款與索氟布韋療效相似的丙肝新藥,已經完成了在國內的III期臨床試驗,有望于2016年左右上市,價格也會便宜不少。
基因治療的關鍵一步
基因治療這個概念,我們在很多很多年前就已經接觸過了。它旨在通過向人體引入正常的基因,來使受影響細胞發揮正常功能,進而治療疾病。基因治療最早的成功案例是治療有“泡泡男孩病”之稱的腺苷脫氨酶(ADA)缺乏嚴重復合性免疫缺陷,該病的患者由于不能合成ADA,導致免疫系統嚴重缺陷,不能抵抗幾乎所有感染,嚴重患者甚至只能生活在無菌間中。
然而,ADA缺乏目前的治療手段依然是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和酶替代療法(通過給患者補充外來的ADA來治療疾病),因為針對該病的基因治療在導致一名患者因炎癥反應死亡后,已經停滯了許多年。不過,基因治療又在最近看到了曙光,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批準了生物公司uniQure的基因治療藥物,這款藥物用于治療極罕見的脂蛋白脂酶缺乏癥。這種疾病的患者體內由于不能合成脂蛋白脂酶(一種分解脂肪的酶),導致患者體內會出現非常高水平的脂質,引起反復的胰腺炎發作甚至死亡。
由于整個歐洲范圍內該病的患者不會超過200人,這款被稱為Glybera的藥物被定位為“孤兒藥”。當然,正是因為患者人數太少和研發成本太高,這款藥物的售價令人難以想象:每瓶Glybera的售價為5.3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7.6萬元),而大多數患者要想治愈該病,需要前后使用21瓶藥物,總價格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11萬歐元(約合人民幣788.7萬元)。
盡管它極其離譜的售價和小眾的適應人群飽受質疑,但EMA一直為Glybera撐腰。畢竟,雖然擁有著這樣那樣的局限,它的確為基因治療藥物開了一個好頭。而在它的鼓舞下,沉寂了十多年的ADA缺乏治療藥物重新開始研發,目前已經向EMA提交了上市申請。
飄搖中起步的希望
同樣是高中生物課本上的案例,相較于基因治療的鼓舞性成績,恐怕人們對囊性纖維化(CF)的關注就不會有那么多了。CF在亞洲人中十分罕見,但是卻是歐美最常見的嚴重遺傳病之一,患者由于囊性纖維化跨膜電導調節因子(CFTR)基因的突變,使得體內的離子運輸出現異常,多個器官(如肺、胰腺)被異常的粘液所干擾。患者的呼吸系統往往極其脆弱,在幼年時期便會出現反復、嚴重、難以治療的呼吸道感染,消化功能也會因為胰腺的異常而變得很差。在以往,CF往往會帶來災難性后果,因為醫生們除了對癥治療以外,實在是拿不出什么對付它的辦法了。
改變這一局面的是Vertex公司,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特拉匹韋的生產商,盡管特拉匹韋在索氟布韋的沖擊下,已經于2014年徹底撤出市場。2012年,Vertex公司上市了一款藥物,通過增強CFTR的功能,來從根本上治療CF。盡管這款藥物只能覆蓋很小一部分的CF患者,但它的療效實在是太出眾了,也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醫生和患者的青睞。當然,這款藥物的年治療費用達到了29.4萬美元,是迄今為止最貴的藥物之一。可喜的是,Vertex公司已經承諾,會為上市地區的低收入患者免費提供藥物,這對一家剛剛在業務上起步的小公司,實屬不易。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