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悄無聲息地在我們身體內流淌,它隱藏著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秘密。
“返老還童”因子
歲月催人老,這個自然的衰老過程是我們不可逆轉的。不過,最近的一項研究卻發現,在我們血液里存在著一種能夠減緩衰老、并在多個組織中逆轉老化的“返老還童”因子。
美國科學家曾將兩只小鼠(年老和年輕各一只)的循環系統通過手術連接在一起,以研究對不同組織產生的影響。結果發現,當年輕小鼠的血液在年老小鼠體內循環時,年老小鼠那松弛的肌肉變得年輕了一些,心臟功能也得到了改善,它似乎回到了青春時代。
隨后,研究人員又在小鼠血液中分離出了一種特殊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名為生長分化因子11(GDF11),它因能夠調節干細胞的活性。在年輕小鼠血液中,GDF11蛋白的含量要比年老小鼠高。
而且,這種蛋白質同樣也存在于人類血液中,和小鼠一樣,其含量是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的。
難道是GDF11蛋白在起作用嗎?為此,研究人員將GDF11蛋白注射到一些年老小鼠體內,并利用3D技術和磁共振成像觀察其身體變化。
結果顯示,這些年老小鼠正在增厚的心臟(一種因衰老而出現的典型癥狀)有所減緩。同時,衰老的小鼠從老化的肌肉損傷中有所恢復,因為它們在奔跑和握力測試中表現良好。而且,從小鼠的3D大腦重建圖和磁共振成像可以看出:它體內的神經干細胞在增多,大腦中血管的發育也在增強——因為有更多的新血管和血流量,要知道,這兩者通常都與更年輕、更健康的腦組織有關聯。
為了更進一步探索,研究人員將一些18個月大的小鼠分為兩組,一組多次注射3個月大的小鼠的血液,一組則注射其他同齡小鼠的血液。對比研究發現,注入了“年輕”血液的小鼠在訓練中的能力更強,學習和記憶能力也更好。
研究人員認為,這很可能就是血液中GDF11蛋白延緩了小鼠大腦海馬區的老化。此外,他們還發現,年輕小鼠往往擁有敏銳的嗅覺辨別力,因為它們能避開薄荷氣味,而年老小鼠則不會。但是,在接受過年輕小鼠血液,以及注射過GDF11蛋白的年老小鼠,就能成功避開薄荷味了。
可見,GDF11蛋白具有恢復老化肌肉和大腦功能的驚人能力。所以,科學家認為,以此開發一種藥物,有可能對老年癡呆癥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還有,他們將計劃展開人類臨床試驗,以便尋求治療失智癥的更好辦法。

預知自殺傾向
血液還可以揭示一個人是否存在自殺傾向。這主要依賴于檢測血液中一種名為SKA2的基因是否發生了特定變異,一旦發現這種變異,那么,就可預知這個人會有較大的自殺風險了。
SKA2基因與大腦的應激反應有關。在生活壓力轉化為自殺觀念及行為的過程中,該基因的改變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在大腦前額葉皮質中負責抑制消極想法及控制沖動行為。如果缺乏SKA2基因或SKA2基因發生變異,那么,大腦釋放的皮質醇(也稱“壓力荷爾蒙”)就很難被抑制,導致人們的自殺念頭難以抑制。而以往的研究顯示,在意圖自殺的人群中,這種皮質醇的釋放水平都存在異常。
不過,SKA2基因究竟會發生什么變異呢?美國科學家對比分析了有自殺傾向的人和正常人的大腦樣本。結果發現,相比正常人,那些有自殺傾向人的SKA2基因表達水平明顯較低。而且,他們的SKA2基因發生了一些改變——在基因序列未改變的情況下添加了甲基,因為在他們體內,SKA2甲基化程度都比較高。
為了更進一步探究,研究人員又檢測了325名有精神疾病患者的血樣。結果也表明,那些曾反映有過自殺念頭或行為的人,其體內SKA2甲基化程度同樣較高。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血液模型,以預測存在自殺傾向的人。結果顯示,對于一些存在嚴重自殺傾向的人,這一模型的預測準確率達到90%;而且,在最年輕的血液樣本中,其預測準確率可達到96%。
科學家認為,這種血液檢測的方法很適用于那些患有重病且抑郁的患者,因為醫生能夠根據檢查結果,提前進行干預和限制他們有可能的自殺行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