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心臟會突然“罷工”?

    新聞里常會有這樣的報道:

    平時“健壯如牛”的青年人無緣無故昏倒在地英年早逝;

    單位里勤奮工作天天加班的好員工突發過勞死;

    某人一覺睡下去后再也沒醒有來;

    ……

    這些死亡的最終原因大多被推測或判斷(尸檢)為心源性猝死。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通俗地講,心源性猝死就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引發的突然死亡,標準定義是“沒有預見地由于心血管原因導致的1小時內的死亡”(世界衛生組織曾定義為24小時,后又改為6小時內)。發病前的癥狀往往不明顯或被誤解為其他疾病,其主要病理機制是心臟停止搏動導致的急性心衰。

    看幾組觸目驚心的數字:衛生部心血管防治研究中心發布的2012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我國共有約2.9億心血管病患者,主要包括冠心病、腦卒中、心衰和高血壓等。2011年所有死亡原因中約41%是死于心血管病,是中國(也是世界)的第一大死因,每年約造成350萬人死亡,平均每10秒發生一例。

    其中有一部分心血管病患者的癥狀較輕微,且基本穩定或者根本未被發覺過,急性發作時便可能引起心源性猝死。

    2005到2006年間,有研究項目在我國對近68萬人隨訪1年的結果表明,心源性猝死的病例為284例,發生率為41.8/10萬,即每年約54萬例。

    美國心源性猝死由于定義死亡時間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報道,一般認為是每年30萬到35萬例。

    談猝死之前,先談談心臟

    醫學上證明一個人活著有四個基本生命特征:意識、脈搏、呼吸、血壓。

    其中脈搏反映的就是心臟搏動,血壓也是心臟搏動泵血時傳遞到血管壁的壓力,如果心臟停搏了,負責意識的大腦和呼吸的肺部因缺乏氧氣和能量很快也會停工,所以心臟搏動是一個人的生命基礎。

    為什么心臟搏動那么重要呢?

    如果說氧氣和能量(主要是葡萄糖)是機體需要的主要養料,那么心臟就像一個永不停歇的泵,把經消化系統消化、吸收好的能量,和由肺部加好氧的血液源源不斷地泵到全身各處,以提供機體所需的氧氣和能量,維持機體的基本生命特征和其他活動。

    為什么心臟會突然罷工?

    親,因為心臟有血有肉,也會生病的啊!

    心臟本身也需要養料,是由分布在心臟上的冠狀動脈提供。血液里的油脂多了、流動不暢了或血管壁有炎癥了、壓力高了等等都會使血管壁彈性下降(硬化),甚至在血管壁發生了沉積(粥樣斑塊),使血管阻塞以致供血不足,這種情況發生在冠狀動脈就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

    心臟以外的血管壁彈性下降了(在此請想象一下橡皮水管換成了金屬水管),壓力升高了,這樣就需要心臟花費更大的力氣完成泵血的任務,這就導致了高血壓,長此以往就會發生高血壓性心臟病。

    肺部如果加氧功能下降,也需要心臟加班加點才能收集到足夠的氧氣以供應全身,時間長了就會發生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

    心臟也會被細菌、病毒等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心臟就會發炎,如心肌炎。

    心臟的搏動是由其右心房上方的一個叫竇房結的小結節控制的(所以正常心率為竇性心率),它可以自動地、有節律地產生生物電,電流按傳導組織的順序依次傳送到心臟的各個部位,指揮心臟有節律地搏動,如果竇房結或其傳導組織發生了問題,就會導致心律失常。

    上述的這些心臟和血管疾病,都會使心臟不堪重負而停搏,引起心源性猝死。我國成人心源性猝死病因有50%~70%以上是冠心病引起的,國外則81%有明顯冠心病。而其中易引起猝死的心律失常大都是先天性的,不治療的患者多數在30歲以前便結束了生命。

    心臟復蘇術,人人都能學會的救命方法

    據國內資料統計:猝死在發病后即刻或數分鐘死亡者占30%~35%,發病后1h內死亡者占85.4%。

    心臟停搏一旦發生,如得不到及時地搶救,4~6分鐘后便會造成患者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不可逆的損害,因而最寶貴的搶救時間是在心臟停搏后最初的2到4分鐘。

    猝死者除很少一部分發生在醫院內,大部分發生在醫院外,因此心臟停搏后的心肺復蘇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周圍人能否及時、正確做出判斷并施行現場搶救,搶救的目的是必須達到腦功能恢復(不恢復的結果就是變成了植物人)。

    如果你碰巧在醫院外遇到有人或某個家人、同事暈倒在地,大聲呼喚或拍打肩部(患者可能是聽力障礙人士)不應(意識喪失),脈搏已觸及不到(心臟停搏),應立即實施現場復蘇。

    心臟復蘇術 (牢記C-A-B法)

    1.心臟按壓 (Compressions):用掌根在兩乳頭連線中點垂直方向給予至少5厘米深淺的人工心臟按壓,太淺的話起不到應有的效果,但也要注意太用力有可能造成肋骨骨折;

    2.保持氣道通暢(Airway):將患者頭部后仰,口部張開,如有嘔吐物,要先將患者頭部側偏清理干凈嘔吐物;

    3.人工呼吸(Breathing):自吸一大口氣后“包住”患者口部迅速吹氣,吹氣時要捏緊鼻孔(否則請想象往一個有洞的袋子里吹氣的效果),吹完氣后松開捏著鼻部的手,讓氣體呼出。

    1、2、3步順序千萬不能亂,一個人施救時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保持30:2比率; 如果是兩個人的話,最好一個做心臟按壓、一個做人工呼吸, 比率可為15:2。需反復做,一分鐘內約反復6次。如果可能的話,施救人員最好平時先演練幾次,技不壓身嘛,況且救人一命功德無量啊!

    如果患者有脈搏了,可以暫停心臟按壓;如果面部開始紅潤并恢復了自主呼吸或蘇醒了,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否則要堅持到救護人員趕到(救人絕對是力氣活啊!此時還對人工呼吸浮想聯翩的同學真的想多了)。

    另外,救人同時別忘了請周圍其他人第一時間撥打120或其他急救電話,請求后續的專業幫助,因為心肺復蘇中的另外一個關鍵步驟:除顫(心臟停搏大多是失去節律性搏動,而開始發生高頻率顫動)是要靠專業設備和人員實施的。

    防患于未然,從愛護心臟開始

    據國外文獻報道,只有12%的心臟猝死者在死亡前6個月內曾因心臟相關疾病而就診,而絕大多數患者則因癥狀不明顯而被忽視。這些不明顯的癥狀可能是發病數天或數周前自感胸痛或出現以往感覺不同的心絞痛,呼吸困難,或疲勞、乏力及軟弱等。

    因此,對于這種發生急、自救可能性小、死亡率高的疾病,了解預防方法肯定更實用些,而且猝死發生率最高的冠心病和其他一些心臟病的確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如何才能及時發現這些癥狀不明顯的心血管疾病,以避免英年早逝的悲劇呢?(英年的定義就是遠遠小于平均壽命,個人認為60歲以內吧)

    首先要看看自己是否屬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果三代以內的親屬,就是把你祖父母、外祖父母、爹媽、兄弟姐妹、子女以及叔舅姑姨堂表等親戚全算上,有或有過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那自己就要注意了。

    還要特別注意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

    經常熬夜、加班、出差,壓力山大,作息不規律還要帶病堅持工作的,或仍進行高強度(只要強于自己平時運動量的)體育鍛煉的;

    工作時久坐不動伏案型(打麻將、打游戲上癮也算)的,請把血管當成水管,想象一下水管長期不用是怎么生銹的;

    抽煙酗酒(鼓勵不抽煙少喝酒),暴飲暴食(比如經常先餓過了勁兒后又吃撐了的),喜愛油膩或高鹽、高糖飲食(比如經常把咸菜當菜吃的屌絲或長期拿飲料當水喝的土豪)還不愛運動(宅男宅女型)的;

    經常逃避體檢又忌病諱醫,總覺得自己除了感冒、拉肚子就不會得其他病,有些不舒服也不注意休息的

    ……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以上情況出現,不論年齡大小,都需要您關注一下自己或家人的心血管健康了。

    關注和預防的措施除了第一條家族史只能認命外(希望改良下一代基因的可能還有機會),以上提及的其他方面就不要太任性了,汽車還要定期保養換機油呢,您的心臟也需要適當的呵護和休息哦。

    (作者:李紅梅,復旦和杜克聯合培養遺傳學博士,博士后,現任強生中國感染和疫苗臨床研發負責人)

    • 發表于 2015-06-21 00:00
    • 閱讀 ( 77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