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端午節,和外國人有啥關系?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又稱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等,其最初的來源自古都是一樁爭論不休的公案。在我們通常的理解里,會將端午節的起源視為是紀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但是,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等童靴可能會表示不服,畢竟在我國江浙一帶不少地區,紀念端午節最初署名權妥妥屬于他們。一些歷史學家也困惑于此,做了相應考證翻出不少典藏古籍,比如著名學者聞一多在《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認為,端午節起源來自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比如持蓄蘭沐浴說的學者認為,端午節最初源于端午源于周代的蓄蘭沐浴。古人五月采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禮記·夏小正》“五月……煮梅為豆實也蓄蘭為沐浴也。”屈原在《九歌·云中君》當中也為此說站臺“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當然,這些紛繁復雜的爭論對我們這些愿意安安靜靜做一個吃粽子的吃貨而言都不重要。很多時候,美食的誘惑往往掩蓋住了端午節本身具有的文化傳承的魅力,也遮蔽住了我們“開眼看世界”觀瞻其他國家和地區端午節文化的眼睛。嚴肅地講,端午節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現象,與春節、中秋等節日一樣,被播撒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并隨著不同地域歷史的變遷及文化沿襲的差異,造成了各個國家地區歡度端午節時所舉行的活動也各有千秋。

    各表一枝的端午申遺

    2005年11月25日韓國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一度引發中國國內民眾的民意強烈反彈,正所謂韓國端午祭申遺一聲炮響,讓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文化傳承保護的壓力,中國各地也加快了端午節申遺的步伐。很快,受文化部委托,有湖北省出面代表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了相應的申報材料。其中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及湖南汨羅市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蘇州市的“蘇州端午習俗”作為中國申遺“端午習俗”組成部分。最終2009年10月4日,中國“端午申遺”成功,中國傳統節日首次躋身世界“非遺”名錄,也為這次紛繁依舊的爭論畫上一個句號。

    回顧這場端午節考據紛爭,可圈可點之處頗多。按照專家的說法,以節日習俗而言,端午節雖然發源地在中國,但是在長期的流傳和國際交流中,它被中國周邊的國家和民族所吸納,并置于自己的文化土壤之中,形成各國、各民族獨特的節日習俗。但是客觀地講,韓國端午祭申遺的成功的確刺激到國人的敏感神經,喚起民眾對祖先創造的文化形態和價值觀念進行重新思考。

    韓國學者為例證二者不同,強調韓國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地區特有的一種祭祀,原型應追溯于當地薩滿文化。學者同時對江陵端午祭進行了梳理,指出祭祀儀式一般分“儒教式祭儀”和“巫俗祭儀”兩種。儒教式祭儀以奉讀漢文祝禱詞的形式進行,祝祭的內容涉及除禍招福、健康安寧、治愈疾病、農漁豐收、禽畜繁盛等。儒祭之后,開始伴隨歌舞戲劇表演進行的“巫俗祭儀”,直至深夜。祭祀期間除指定的祭禮、巫祭、官奴假面戲、農樂競賽、兒童農樂競賽、鶴山奧道戴歌謠外,還有眾多的民俗活動,如漢詩創作比賽、鄉土民謠競唱大賽、全國時調競唱大賽等;慶祝活動,如煙火游戲、端午放燈等;夜間活動,如國樂表演、伽琴并唱等。

    但是拋開那些情緒化之爭,看看中韓兩國端午文化本質,仍舊能發現不少藕斷絲連的文化聯系。比如在韓國的許多典籍中都記載了對“端午”的解釋,這種解釋和中國人的觀念是一樣的。如韓國也稱五月初五日為“重午”、“重五”、“端陽”、“五月節”,韓國特有的詞是稱“端午”為“上日”,意為神的日子。端午祭的時間恰與中國端午節重合。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發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所謂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中韓兩國的端午文化在漫長的歲月當中發展出了不同樣態,展現出了異曲同工的文化魅力。因而脫離當時具體情景,回頭再看,我們應當有這樣的文化自信,能夠以更加寬容的姿態看待這種文化定義上的紛爭。

    端午節也是萌萌噠兒童節

    相對于韓國端午的考據,日本的端午節則脫離悲涼祭祀氣息演化為活潑可愛的兒童節形態。在日本,端午節又被稱為男孩節,是在其平安時代以后由中國傳入的。公元 834 年的《令義解》確定五月五日為節日。并在日本文獻《續日本后紀》里初次明確記載端午節,在仁明天皇承和六年(公元839年)五月寫著:“乙酉,是端午之節也。天皇御武德殿,觀騎射。”不過,端午節最早在日本是屬于“貴族俱樂部”享受的一個節日。進入江戶時代以后,端午節“飛入尋常百姓家”,皇室、幕府、武士、庶民百姓都過這個節日了。

    日本人過端午的主要活動是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葉餅,并喝菖蒲酒。在日語中“菖蒲”和“尚武”是諧音,端午節也就漸漸成為尚武的節日,備受武士階層的推崇。當時,家中有7歲以下男孩的,過端午節的時候都在戶外立幡,裝飾甲胄人形。以后又用鯉魚旗代替了幡,借此希望男孩子有出息,能發跡,將來做到“鯉魚跳龍門”。就這樣,端午節演變成祝賀男孩誕生并祈求男孩健康成長的節日。1948年7月,日本制定了《關于國民節日的法律》,將端午節的名字改為“子供”(兒童節),成為現代日本的11個法定節日之一。在這一天,全國各地舉行祈禱男孩子健康成長的民俗。這一更改也催生出了日本的“五一黃金周”,5月初有4個公休日,包括4月29日昭和日即天皇誕生日,5月3日憲法紀念日,5月4日“綠日”即環保日,還有就是5月5日兒童節,加上之間的雙休日可以調休,一般能有七八天的假期。“五一黃金周”里有孩子的日本家庭一般會選擇“親子游”的方式來度過。

    有意思的是,日本端午節與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端午節氣氛剛好相反。在明清時期,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多帶有女性陰柔的色彩。明代把端午又稱“女兒節”,是出嫁女歸寧的節日。《帝京景物略》云:“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飾小閨女,簪以榴花,曰‘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古人認為,雙五在八卦中為“比和”之象,大吉,利出行。出嫁的女人紛紛回娘家省親,福州部分地區還保有著已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討要夏衣的風俗,娘家就將準備好的夏衣送給回娘家的女兒。

    但是在端午吃粽子這一問題上,中日兩國的吃貨們還是保持高度的一致。日本的粽子是平安時代從中國傳入的,當時的粽子只在皇宮中舉行端午節時作為供品的,后來逐漸在民間得以普及。雖然在日本吃粽子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僅僅是節日間的美食。但日本的粽子皮同樣是存在白茅、竹葉、蒿葉等多種多樣的種類。因而,日語里又稱粽子為“茅卷”。除了粽子,善于調制美食的日本人也不等不靠,創造性開發出了端午吃柏餅獨有的風俗。柏餅實質是取自槲樹新芽。由于槲樹新芽不出舊芽不落,常常被看作是家族興旺的象征。

    被玩壞的端午龍舟比賽

    比起日韓兩個鄰邦對于端午文化的內核傳承和外在改造,遠離東亞文化圈地區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則把端午節慶祝的重點放在一項節日獨有運動上——賽龍舟,對于不少富有運動細胞的“歪果仁”而言,端午節賽龍舟早已脫離本身節日含義,成為一項娛樂性較強的趣味運動。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玩起端午賽龍舟已經是一把熟練好手。1989年,龍舟活動傳入德國,并在漢堡舉行首屆“龍舟節”,粗粗算來至今已經有30年歷史。1991年后,龍舟比賽改在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舉行并一直延續至今。每年都有數百名選手參加在法蘭克福市中心美茵河畔舉行的龍舟比賽。為了保證公平,比賽所用龍舟皆有主辦方提供,每支龍舟可容納20人,選手允許使用自帶劃槳。選手多以各式各樣不同類型的“有特點”的服飾登場,不僅淡化了彼此之間比賽競爭氣息,而且充滿濃濃的人情味和愉悅感。

    相比德國人娛樂化玩壞端午龍舟比賽,美國人對于端午龍舟賽的認真勁兒不得不讓很多國人汗顏。波士頓龍舟節是北美地區最早創建的龍舟節,迄今已有三十多年歷史,龍舟賽每年都在波士頓與劍橋的查爾斯河舉行,吸引了數萬名觀眾前來觀看助戰。龍舟賽按照中國傳統習俗,龍在12時點睛之后騰飛升起,而為點睛儀式增添聲勢的則是中國舞和腰鼓舞。

    在加州南部,長灘世界杯龍舟賽堪稱美國最具運動競賽性的龍舟賽。活動選址在曾舉辦過1936年洛杉磯奧林匹克運動會劃船比賽的海洋運動場舉行。長灘世界杯龍舟賽創始于1997年,是北美洲地區龍舟文化的先驅。10多年來,參賽的龍舟隊伍由早期的35支隊伍增加到近200支,平均每年增加10余支隊伍。除了洛杉磯本地的許多隊伍,還吸引了北美各地如溫哥華、多倫多、新澤西、鳳凰城、舊金山、圣地亞哥等外地強隊組團參賽。一年一度的長灘世界杯龍舟賽除了賽場上生動活潑的龍舟競技,主辦者還在現場積極推廣中國傳統民俗技藝如武術、雜技、舞蹈、音樂表演,以及傳統民間藝術如中國書法、水墨畫、剪紙和中國結等,立體化地展現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烘托出濃厚的文化交流氣息。

    總之,端午節文化作為一種中國傳統文化,自身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走向海外的端午節,因吸收了不同文化土壤的養分,而生長出多樣化的新鮮形式。被“歪果仁”玩轉的端午節,借助各種形式,傳承的不僅僅只是一種舊有的文化樣態,更多的是散發出中華文化的迷人魅力。

    • 發表于 2015-06-20 00:00
    • 閱讀 ( 77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