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句歌詞憂桑地唱道“要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聽起來傷心好像是件很輕易地事情。
但實際上,這可不一定哦!知彼知己,防患未然。面對來勢洶洶的心血管疾病,讓我們來看看哪些人群容易“傷心”,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吧!
客觀來說,心血管疾病往往是各種致病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結果,其中生活方式方面約占50%,社會環境因素約占20%,而基因方面占到30%左右。
基因這方面尚有許多問題沒有解答,目前比較明確的是,針對非常大規模人群流行病學研究篩選出了容易患心血管病的因素,醫學上稱為危險因素。
有些危險因素是無法改變,比如:
年齡:
多見于40歲以上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加,患病風險逐漸增加。
性別:
女性在各年齡段冠心病風險一直低于男性,尤其絕經前有雌激素保護,患冠心病風險非常低,大約0.6%;
絕經后(45~55歲后)失去雌激素保護,趨于與男性相當。
遺傳和基因:
如果你的父親和兄弟在55歲以前或母親和姐妹在65歲以前發生冠心病,你發生冠心病危險升高50%~70%。
有些危險因素是可以通過健康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獲得很好控制的,比如:
高膽固醇血癥:
壞膽固醇是冠心病的元兇,患冠心病風險隨膽固醇水平升高而升高,血膽固醇每升高1%,患冠心病風險增加2%。
高血壓:
高血壓病人患冠心病的幾率是血壓正常者的3~4倍;
糖尿病:
糖尿病人死于冠心病的幾率是常人3~5倍。
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
吸煙:
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死亡率高2~6倍;
好吃:
喜歡喝飲料,愛吃甜食、高脂肪、高卡路里;
懶動:
宅男宅女、沙發土豆、出門就坐車、不喜愛體育運動的人;
肥胖:
體重指數超過28,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腿細肚子大的蘋果型身材風險更高;
精神因素:
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焦慮和抑郁。
容易誘發心臟病的環境因素:
冬季:
冬季是心血管病的高發季,相對夏季最低;
霧霾:
美國醫學會雜志公布的研究發現,霧霾增加近期心肌梗死風險,空氣污染嚴重,PM2.5爆表的時候,最好少出門。
住宅“風水”:
住得離馬路越近,死得越早。心肌梗死患者住在離馬路100米以內,相比較1000米以上,每年死亡率增加50%;
看球:
世界杯賽時,男球迷心臟急癥的發生率增加3.3倍,女球迷增加1.8倍,高峰期是比賽開始后2小時,尤其是踢點球的時候;
婚外偷情:
婚外在賓館偷情,更易誘發心臟猝死,尤其是男老女少;
股市: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發現,股市暴跌時,心肌梗死發病明顯增加;
地震:
地震后4周內,心肌梗死發生率增加了1倍以上。
從科學上來說,有以上因素并不是100%的概率會患病,但患病的幾率基本會高于無此因素的人。
比如,吸煙的人并不一定就會患上冠心病,但一定比不吸煙的人患冠心病的幾率大得多。
要知道,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些是無法改變的,有些是可以很好控制的,更多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完全可以改變的。
剛剛過去的9月27日是2015年的世界心臟日,今年的主題為:創造健康的心臟環境。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對“傷心事”say byebye吧!
愿每個人都有一顆年輕健康的心臟!
(本文作者:喬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醫生)
【有獎調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