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生活中,“憤怒”該如何表達?

    生活中,有個簡單而有效的小技巧:當你感覺伴侶對你的表情置若罔聞時,嘗試用情緒詞表達你的情緒——比如「我很憤怒」。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會鼓勵用更直接的方式,「憤怒」相較雙眉下壓、上眼瞼提升形成的三角眼皮要容易傳遞的多。許多情況,只要情緒傳遞到位,事態就會得到控制、甚至壓根不會發生。

    囿于文化,我們很少直白的說出自己的情緒。如果說出情緒,能做的僅僅是傳遞信號,那「寧可繃著臉冷戰,也不愿意張嘴說話」還可以理解,畢竟確定不了對方的反應。可如果說出情緒能做的更多呢,如果能讓他更理解你、讓你更平靜呢,你會不會試著張開嘴呢?

    情緒詞只是交流媒介的觀點,直到這十年才得到些許的顛覆。Lindquist等人通過精巧的實驗,證實了情緒詞的暫時丟失會讓我們看不懂相應的表情。Niedenthal等人也發現,情緒詞會讓不存在的表情憑空出現。Widen又整理出情緒詞習得和情緒發展關系的證據。進一步講,數個研究指出,情緒詞會減低來自外界和自身感覺的不確定性,促進情緒調節的發生。近些年,fMRI數據和跨文化視野,從不同角度對情緒詞的影響進行了補充。似乎,一條可以自洽的閉環逐漸清晰。

    這條閉環對生活中的情緒有什么指導作用?結合閉環的邏輯和我們的需要來看:情緒詞至少可以充當背景,讓我們的情緒明確、容易理解;至多可以不借外物而生成情緒;我們恰恰需要讓自己的情緒明確好做調整,需要讓對方理解好給出恰當的回應,必要的時候無中生有也是收拾殘局的好方法。這么說還不夠明確?那咱們借助一只「以太」,看看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

    小曼和男朋友逛商場的時候,她看上了一套新上市的衣服。從試衣間出來,店員連夸衣服合身、正合適小曼的氣質;她男朋友卻不以為然,一個勁的說衣服看起來很幼稚。小曼又試了幾套別的,還是感覺那套最好看,準備再試試,男朋友又搬出了幼稚的說法。小曼感覺很不舒服,忍著沒說什么,頭也不回的走出了商場。我們能看到小曼的邊緣系統(包括杏仁核、扣帶回、腦島和眶額皮質)活動持續增強,右前額皮質(執行控制功能)的功率已經爆表,心率和血壓也在急劇的攀升,面部和軀體的肌肉已經緊張到僵硬;而與此同時,她男朋友卻看不到什么變化。

    現在,讓小曼說句話試試。

    小曼感覺很不舒服,對男朋友說「你這樣,我很憤怒、很生氣」。這時,我們看到小曼的布洛卡區出現活動,眶額皮質的活動小幅增強后大幅衰減,右前額皮質比較穩定,心率和血壓小幅波動后趨于平穩,面部和軀體的肌肉適度的緊張;她男朋友的威爾尼克區出現活動,邊緣系統和前顳區同時開動,心率和血壓驟升,多個部位出現流汗,最終經過復雜的決策、言語和動作過程,完成了反應——「店員,刷卡」。

    我們跟隨「以太」,看到在說話之后,小曼確定了當時的感覺是「憤怒」,而不是「厭惡」或者「恐懼」,隨之自動化的情緒調節發生,降低了憤怒的水平;而她男朋友獲取信號之后,明確小曼的情緒是「憤怒」,然后開始搜索可能的策略來應對。這個過程顯然比前一個過程更容易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畢竟即使冷戰三天后再來買,情緒性的記憶還在那里,難以抹去。

    由此可見,說出情緒,不僅僅傳遞了信號;相比表情和軀體動作,它還能讓你更了解自己、讓別人更理解你,同時也可以更輕松的脫離當下的狀態。看起來不僅在交流中,即使我們獨處,說/寫出情緒也是情緒調節的良方。如果開篇的時候,我們還覺得「我很憤怒」前途未卜的時候,現在是不是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了呢?

    (文:馮慎行)

    • 發表于 2015-11-10 00:00
    • 閱讀 ( 74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