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演的動作大片《007大破幽靈黨》里,“被休假”的007雖然失去了MI6的支持,但還是有些未來科技裝備的,其中就包括了一種特殊的“智能血液”。它是一種納米級的芯片,被注入007的血管之后,無論007身處全球任何一個地方,Q都可以追蹤確定他的位置,還能監控007的生命體征。
那么,這種芯片究竟有多大可能,會在未來真的走入我們的生活呢?
無線電定位?
我們不妨從其最基礎功能說起:它是如何給007定位的呢?
在幾何學里,我們要在二維平面上確定某一個點的位置,只需要一個坐標(x,y)就夠了, x和y就是該點分別距離x軸和y軸的距離,這就就叫做直角坐標系(也叫笛卡爾坐標系)。然而,人類顯然是生活在三維空間中的,而且還是在一個曲面(地球表面)上,用直角坐標系顯然就不夠了。
為此,人類發明了經緯度系統,將地球的表面劃分成了一個大網格,報出經緯度就能確定一個位置。然而,經、緯線都并沒有真正的畫在大地上,想要確定某個時刻007的位置,還得靠別的辦法。
一種古老而有效的方案,是通過無線電來定位。基站A向目標發送一個無線電信號,目標接受到這個信號后將其反射回去,基站收到信號后測定兩者的時間差,再乘以無線電波的速率,就得到了基站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也就是說,以基站為圓心,以這個距離為半徑畫一個圓,目標就出在這個圓的某一點上。
此刻,如果同時有另一個基站B,也測出了它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則又能畫出一個圓來。理論上說,這兩個圓只有1~2個交點,其中一個就是目標所處的位置,原理參見下圖。

但無線電波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大致等同于光速,30萬千米/秒),而基站與目標的距離顯然不會有數十萬公里那么大,相對而言就會出現偏差,所以測出來的是個大致位置,也就是一個較大的范圍。如果只是用于船舶導航,這種精度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是想在茫茫人海中精確找到007的位置,就需要用更高的精度,方法就是引入第三個、第四個基站,基站越多,就越能精確的確定這個交點的位置。

實際上,無線電定位技術早已被用在野生動物保護上:八十年代,我國曾幾次放歸、跟蹤過大熊貓,用的方法就是在大熊貓的脖子上戴一個無線電項圈,這個項圈在收到基站的電波信號后會自動應答,從而確定其精確位置。
GPS,全球定位
然而,這種系統有個很大的缺陷:作用距離有限。
我們知道,無線電波有短波、長波、超長波等等分類,波長越大,則可以傳播的距離就越遠,但所需要的設備體積、重量也就越大。如果想要掛在熊貓脖子上,這個無線電發射器就只能采用較短的波長。而短波的是通過大氣層的反射,曲曲折折的傳播,其傳播距離受地形的影響非常大,也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擾,有效作用距離通常在數百到數千公里不等——顯然,MI6在倫敦的總部,離南美洲的距離遠不止這一點,用無線電定位就行不通了。
因此,他們或許可以使用另一種成熟的技術:GPS,全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GPS的原理,跟前面說的無線電定位相同,只不過把基站“搬”到了衛星上,運用“三角定位法”進行工作。GPS由31顆衛星組成陣列,確保在任意時刻,地球上任何位置的接收器,都能跟至少3顆衛星進行短暫的無線電通訊。只不過這次畫出來的,不是一個圓形,而是一個空心的“球殼”,3個球殼的交點,就是目標所處的位置。
當然,這里頭還涉及到報文傳輸、天地時鐘差異調整(與相對論有關)等復雜的技術,但大體原理就是這樣的,而你的手機上的GPS定位,也是這么工作的。目前,GPS系統已經可以無死角的覆蓋地球的各個地方,所以007體內的芯片,最可能采用的就是GPS技術。

唯一的障礙是:目前最輕巧的的GPS接收機,體積也有手指大小,重量在10g以上,且它的天線只能在室外才有較好的信號;想要把它變成納米芯片,還要注射到007的血管里,難度可想而知。再加上供電的問題(沒錯,目前的GPS接收機是必須要電源的),Q先生可得好好鉆研一番才成。

而除了GPS系統,歐洲也搞出了伽利略系統,我國則開發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便在軍事、執法、航天等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權,更高的定位精度(GPS由美國開發,給他國提供的民用GPS精度有故意降低)。
未來,會用什么呢?
盡管GPS有相當強悍的功能,還是有一些缺點,比如完全依賴衛星的支持,一旦衛星被毀,或者接收器(比如007佩戴的那個)處在室內、地下、水下、洞穴等電波難以達到的地方,就沒法正常工作了。同時,就像《007大破明日帝國》中的橋段那樣,GPS接收機實際上是可能被干擾的,之前美國的RQ-170偵查無人機在伊朗被俘,外界就猜測伊方可能就使用了GPS干擾技術。
因此,對于007而言,需要的可能是更加未來的技術:中微子通訊和定位系統。
中微子(neutrino)是一種基本粒子,其最特殊之初就在于它太穩定了,幾乎不和地球上的任何東西反應——墻壁,土壤,巖石,海水,它統統能夠悄聲無息的穿過去,因而又被稱為“幽靈粒子”。實際上,它的穿透能力令人驚訝:從地球的一頭出發,瞬間就到達地球的另一頭,信號強度的衰減卻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如果能夠將中微子通訊轉入實用,則本片中的“智能血液”就可能真的實現了:只要在倫敦、巴黎和紐約分別架設一個中微子通訊站,就可以通過三角定位法確定007的位置,同時將其心跳、血壓等數據實時傳回MI6總部了。
可惜,目前人類還沒法操縱中微子為通訊服務,但這個技術一旦成熟,將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至少,不會再出現“手機信號差”的問題啦。
結語
“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尚未流行”,007系列電影中許多經典的神奇裝備,在今天看來已經是觸手可及的現實。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智能血液”也會來到我們的身邊,為普通人的健康、出行與通訊服務吧。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