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運動也會上癮嗎?

    村上春樹每天都會跑10公里,他說“跑步中含有一種我非常熟悉的東西,跑步時我身處寧靜之地。”

    當我們打開微信朋友圈、手機運動APP,無數俊男美女滿頭大汗地曬自己的今日訓練數據,2014北馬在霧霾中開跑,看著那些帶著口罩、防毒面具的運動者,有人不禁會問,他們為什么堅持要運動?難道那些人都不用加班、應酬、見閨蜜嗎?如果那些霧霾天里的馬拉松者是為了增強體質,可有氧能力的前提也要有“氧”吧?否則跑得越多,吸入有害氣體越多呀。

    那么問題來了——不運動就難受,是一種癮嗎?

    運動會成癮嗎?

    經常看到登山者在惡劣天氣堅持進山被困,或是專業舞者將舞蹈視為生命以至于放棄結婚生子的新聞。我們常常在運動者身上看到一種無理由的偏執。所以,當我們在談運動的時候,我們時常是在談“激情”——激情讓一個人開始一件事,堅持一件事,當激情消失,興趣和參與的意向也隨之消失。

    研究者發現,激情有兩種不同的類型——和諧型激情和偏執型激情。擁有和諧型激情的人,發自內心地認為運動是有意義的,因此激發了他們參與運動的意愿和堅持的毅力,而對于擁有偏執型激情的人而言,他們加入一項運動的理由并不“走心”,而是出于自尊(運動使我獲得尊重)或社會期待(人們會因為我運動了而改變對我的評價)的需要罷了1

    兩種激情的另一個重要區別在于,人們是否能夠自主決定運動或是不運動。和諧型激情的人能夠自主選擇繼續或停止活動,其參與行為具有彈性,而偏執型激情的個體對活動參與有嚴苛的堅持,甚至產生活動依賴2。舉個例子,一個對籃球運動有激情的大學生第二天有重要面試,自己準備并不充分,而此時朋友約他一起打球,那么此時有兩種情況出現——如果他擁有和諧型激情,他會婉言拒絕邀約,安心去準備面試;如果是偏執型激情,他可能一方面無法拒絕朋友的邀請,另一方面又在打球時無法全心投入;也可能拒絕了朋友的邀請,但不斷回想打籃球的事情而無法專心準備。

    所以,對運動有偏執型熱情的人,其實就已經對運動成癮了。

    什么導致了運動成癮?

    我們先考慮兩個問題。第一,吸毒為什么會high?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吸毒時分泌的多巴胺激活了大腦的獎勵通路,人們會產生“愉悅感”。情況不妙,運動恰恰也能分泌多巴胺,帶來與吸毒類似的“愉悅感”——所以運動也會high,心理學上經常稱之為“流暢狀態”。第二個問題,吸毒為什么會成癮?因為服用藥物會使大腦產生適應,多巴胺系統的機能會減退,因此吸毒者不得不增大用量,否則high不起來——“越跑越能跑的”運動也是如此。

    我們還是樂觀一點,從積極的方面看,正因為運動與毒品有相似的機制,所以運動能夠被作為毒品的替代物,幫助成癮者戒毒。

    當然,運動成癮還有其他原因。首先,我們要認為某項運動是值得參與的,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性格更自主的人可能促進和諧型激情的發展,而做事控制性強的人則更可能發展為偏執型激情。其次,除自身因素外,環境因素也會對一個人激情的產生和發展造成影響,一項對小學生和家長的研究顯示,父母如果支持孩子參與多項不同的體育運動,孩子就容易對運動發展出和諧型激情,而如果父母只對某種運動有較高的評價,孩子則容易發展出偏執型激情3,4,5

    運動成癮的后果是什么?

    先不管成癮可能帶來的危害,至少它讓我們堅持運動了,讓我們看起來、感覺上、在朋友圈里、在別人的印象中變得充滿活力和正能量,甚至確實是在實際上減了脂、增了肌、塑了形,達到了這些,其他好像都不那么重要。

    但是運動成癮潛在的危險,我們就真的可以置之不理了嗎?當然不是。研究發現,在冬天嚴寒環境下繼續運動的騎行者,偏執型激情得分顯著高于非寒冬騎行者,而且,偏執型激情的個體也可能帶傷進行訓練,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6。所以那些帶傷運動曬朋友圈集點贊的、下雨登山摔斷腿發微博求安慰的,都醒醒吧,是時候停止你的冒險行為了。

    說了這么多,有人可能會問,按你這么說,運動成癮了也沒什么嘛,又不違反道德也不犯法,還能讓我更堅持鍛煉下去。這當然沒錯,運動成癮看起來不會造成什么嚴重危害,多半是因為“運動”本身不是什么壞事。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不得不”、“不運動難受”、“不管怎樣也要去運動”的“極端念頭”,放在運動上是好像沒什么,但要是換成“吸煙”呢?“打架”呢?“偷窺”呢?

    【參考資料】

    [1] Séguin-Lévesque,C., Laliberté, M.-L., Pelletier, L. G., Blanchard, C., & Vallerand, R. J.(2003). Harmonious and obsessive passion for the internet: Their associationswith the couple’s relationships. Journal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3, 197-221.

    [2] Hodgins, H. S., &Knee, R. (2002). The integrating self and conscious experience. In Deci, E. L.,& Ryan, R. M. (Eds.). (2002). Handbook on 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ssues (pp. 87-100). Rochester, NY: University ofRochester Press.

    [3] Mageau, G. A., Vallerand, R. J., Charest, J., Salvy,S. J., Lacaille, N., Bouffard, T., & Koestner, R. (2009). On the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and obsessive passion: The role of autonomy support,activity specia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activ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7(3), 601-646.

    [4] 廖主民(2011). 父母親的角色楷模與運動激情對兒童參與身體活動的影響. 研究報告,臺灣: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 1-4.

    [5] Vallerand, R. J.(2007).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for sport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M. S. D. Hagger & N. L. D. Chatzisarantis (Eds.),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exercise andsport (pp. 255-279).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6] Vallerand, R.J., Blanchard, C. M., Mageau, G. A., Koestner, R., Ratelle, C. F., Léonard, M.(2003). Les passions de l’ ?me: On obsessive and harmonious pa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85, 756-767.

    (注:圖片來自網絡)

    • 發表于 2015-11-11 00:00
    • 閱讀 ( 84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