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第12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世界記憶工程又稱世界記憶遺產或世界檔案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的一個文獻保護項目,目的是對世界范圍內正在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通過各種先進手段進行搶救,從而使人類的記憶更加完整。目前世界上已有346項文獻和文獻集合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其中包括中國的10個項目。
1.傳統音樂錄音檔案(1997年入選)
中國傳統音樂錄音檔案收藏了中國50多個民族的傳統音樂與民間音樂錄音檔案,以及道教和佛教的宗教音樂,時間長達7000小時。為華彥鈞(阿炳)留聲的過程尤其令人難忘。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的專家用剛從國外進口的鋼絲錄音機錄下了這位民間藝人所拉的一首無名但卻感人的二胡曲,這就是《二泉映月》,錄音后僅3個月,阿炳便與世長辭,這也是他留下的唯一的錄音。

2.清代內閣秘本檔(1999年入選)
該套檔案涉及17世紀中葉西方傳教士在華活動的24件文獻,均用滿文手寫,系統地記載了當時“湯若望案”的前因后果。湯若望在華生活47年,在歷法修訂、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貢獻,還第一次將伽利略的發現引入到中國。1664年,湯若望因“立法之爭”而被捕,雖然最終被釋放和平反,但這導致他在1666年去世。

3.納西東巴文字手稿(2003年入選)
有2000多個字符的東巴文字被稱為“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東巴文字寫成的《東巴經》是納西族特有的原始宗教——東巴教的經書,內容涉及歷史、宗教、文化、社會生活、英雄人物,以及音樂、美術、舞蹈等,堪稱古代納西族的“百科全書”。由于《東巴經》寫在了由當地一種木本植物皮所制成的厚棉紙(俗稱東巴紙)上,書寫工具是自制的墨和竹筆,再加上以前的經書未被很好保存,對它們的搶救保存是一個大問題。

4.清代科舉大金榜(2005入選)
清代科舉大金榜現存200多份,是中國科舉制度最后輝煌的呈現。清代的科考分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4個等級,那些通過最高規格殿試的人員名單會用滿漢兩種文字寫在黃色的紙上,故稱“金榜”。大金榜則是加蓋“皇帝之寶”用于張掛的,長度可達15~20米,寬近1米。在清代,文科大金榜張掛于天安門外長安橫街的長安左門,武科大金榜張掛于天安門外長安橫街的長安右門,3天后收回內閣保存。

5.“樣式雷”建筑圖檔(2007入選)
從17世紀晚期至20世紀早期,雷氏家族7代人均在清朝宮內樣式房擔任掌案職務,故被稱為“樣式雷”,他們負責過故宮、北海、天壇、圓明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和西陵等許多重要工程。200多年來,積累下的資料包括木制、紙制模型,建筑調查,圖案設計,平面圖等,其中尤以建筑燙樣(即按一定比例制作的立體模型)獨樹一幟,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設計程序的重要資料。

6.《本草綱目》(2011年入選)
明代李時珍編著的藥學專著《本草綱目》,記載了1892種藥物,收集了11096個醫方,內容涉及醫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等諸多領域,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其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該書從18世紀開始便被譯成外文,傳播到世界各地。而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便是入選世界記憶遺產的1593年金陵版原刻本《本草綱目》。

7.《黃帝內經》(2011年入選)
成書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書式的醫學典籍,還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之作,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病因學說”“養生學說”“藥物治療學說”“經絡治療學說”等都出自其中,故被稱為醫之“始祖”。現存于中國國家圖書館的1339年胡氏古林書堂木刻版《黃帝內經》為當今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

8.僑批檔案(2013年入選)
僑批檔案由17萬份僑批構成。“批”在閩南語和廣東話中是“信”的意思。僑批是海外華僑通過民間渠道(俗稱“水客”)及后來出現的專門的金融機構寄給家鄉僑眷的書信和匯款的合稱,又稱“銀信”。“水客”往返國內外,將華僑信款親手交給僑眷,或是先用所托批款采購貨物回鄉,待出售后再將原款及批信交給僑眷,而“水客”們還必須取得收款人的回信,并將它帶給匯款人才算完成整個作業。可見,僑批不是普通的信件或者匯款附言,它所反映出的家庭、地域、社會、經濟變遷,遠比官方典籍更加細微和詳實。

9.代西藏官方檔案(2013年入選)
該套檔案共有22份,年代為1304~1367年。其中有4份文檔是用八思巴文書寫的元代皇帝給西藏地方寺院、官員等的圣旨;其他18份藏文鐵券文書內容多為當時地方政權向其管轄下的官員、寺廟所發的文書。該檔案不僅對研究西藏與中央的歷史淵源有重要價值,而且是研究八思巴文的絕佳素材。八思巴文曾在元代輝煌并流行近百年,而現存的紙質八思巴文檔極為稀少。

10.南京大屠殺檔案(2015年入選)
中國國家檔案局提交的南京大屠殺檔案共有11組,可分為3個部分,即1937~1938年日本侵略軍占領南京期間大肆殺戮中國軍人和平民的檔案;1945~1947年中華民國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調查和審判的檔案;1952~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機構的文件。具體檔案包括:1.身處國際安全區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舍監程瑞芳日記,2.美國牧師約翰·馬吉16毫米攝影機及其膠片母片,3.南京市民羅瑾冒死保存下來16張侵華日軍自拍的屠殺平民及調戲、強奸婦女的照片,4.中國人吳旋向南京臨時參議會呈送的日軍暴行照片,5.南京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谷壽夫判決書的正本,6.美國人貝德士在南京軍事法庭上的證詞,7.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陸李秀英證詞,8.南京市臨時參議會南京大屠殺案敵人罪行調查委員會調查表,9.南京軍事法庭調查罪證,10.南京大屠殺案市民呈文,11.外國人日記:“占領南京——目擊人記述”。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