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背景
長春、沈陽、哈爾濱,三個東北省會城市在進入11月后先后遭遇重霾襲擊。在相關部門新聞發布會上,專家稱造成近期霧霾的重要成因是不利氣象條件下,秸桿集中焚燒和供暖燃煤引起的污染加重。

連日來,全國多地出現嚴重霧霾天氣,處于秋收期間的東北、華北多地空氣質量較差,甚至多個城市遭遇重度污染。環保部近日發布的通報顯示,10月中上旬,燃燒秸稈的火點數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與大范圍霧霾幾乎同時發生的是多地大規模焚燒秸稈。秸稈焚燒真的是北方地區大范圍霧霾的禍首? 這種“巧合”是否有科學依據?
1. 且慢“聲討”秸稈:用數據說話,引起霧霾的原因有哪些?
霧霾形成是特殊天氣條件、本地污染物排放以及區域污染物傳輸共同作用的結果。污染物來源主要包括自然來源以及人為來源。機動車尾氣、工業生產廢氣排放、燃煤與揚塵是霧霾的重要來源。不同區域、不同城市霧霾的來源及比例有所不同。2014年北京市環保局發布的結果顯示,北京市全年PM2.5來源中區域傳輸貢獻約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貢獻占64-72%。在本地污染貢獻中,機動車、燃煤、工業生產、揚塵為主要來源,分別占31.1%、22.4%、18.1%和14.3%,餐飲、汽車修理、畜禽養殖、建筑涂裝等其他排放約占PM2.5的14.1%。而在上海市PM2.5來源中,區域影響占16%-36%,本地污染排放貢獻占64%-84%。其中,在本地排放源中,機動車、船、飛機、非道路移動機械等流動源占29.2%,工業生產占28.9%,燃煤占13.5%,揚塵占13.4%,另有農業生產、生物質燃燒、民用生活面源及自然源等其他源類占15.0%。而在流動源中,機動車的污染排放貢獻占比超過1/3。

2. 回到秸稈討論:秸稈燃燒和霧霾有什么關系?
用目前已經公布的來源解析,我國城市如北京、天津、石家莊、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廣州、深圳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9個城市中,機動車、揚塵、燃煤和工業生產仍然是霧霾的主要成因之一,即大氣顆粒物污染的主要來源。然而,具體到某一地區某一時間段的霧霾現象,秸稈燃燒可能會成為重要原因。秸稈等生物質燃燒對于顆粒物的貢獻具有明顯的周期性與季節性。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秸稈燃燒對于北京市秋季霧霾形成具有重要的誘導作用。
秸稈中的木質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等易燃物質在燃燒過程中部分轉化為含碳顆粒物,大量的顆粒物懸浮于空中有利于霾天氣的形成,也為霧滴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凝結核。

3. 秸稈燃燒產生的煙塵=霧霾?
秸稈燃燒產生的煙塵與霧霾組分上有所不同。秸稈燃燒產生的煙塵中主要包含完全或不完全燃燒所產生的產物,其中以元素碳、有機碳等含碳組分為主。霧霾中的污染物除了各種來源的直接排放出來的氣態和顆粒狀污染物以外,還有這些污染物在大氣中進行化學反應后形成的污染物。也就是說,霧霾中的污染物成分更為復雜。秸稈燃燒產生的煙塵和霧霾均對人體的健康有不良影響。
4. 屢禁不止的背后:為什么非要燒秸稈?
秸稈燃燒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大規模焚燒秸稈的歷史并不悠久。隨著農村農作物產量提高以及規模化農業的加速,秸稈的產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現代化肥的使用,使得農業對來自秸稈堆肥所制肥料的需求大大減少,秸稈的處理成為一大難題。此外,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打工,秋收季節勞動力緊缺。如地里的秸稈不及時處理,會影響小麥等秋播作物的播種。以上成為大規模焚燒秸稈屢禁不止的客觀原因。

5. 除了燒,還能拿秸稈怎么辦?
現階段,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秸稈處理有利,禁燒才會更有力。在秸稈的處理技術上,可以參考國外先進方法。丹麥是世界上首先使用秸稈發電的國家,其阿維多電廠每年燃燒15萬噸秸稈,可滿足幾十萬用戶的供熱和用電需求;日本則將秸稈混入土中還原為肥料,并作為粗飼料喂養家畜,基本上實現了秸稈的100%全利用;秸稈在美國的用途很廣,可用作飼料、手工制品等,有的地方還用來蓋房,將整捆的秸稈高強度擠壓后填充新房的墻壁,此外解決秸稈與纖維素乙醇的提煉問題,可以說是秸稈綜合回收利用的一個出路。
(專家:郭新彪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污染與人體健康科學傳播專家團首席傳播專家,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推薦,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