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蘭克林曾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稅不可避免。”我們很少認為交稅是件令人興奮的事,但每當提及死亡——甚至只是想到它,都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我們造成深遠的影響。
這也是為什么如此多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從各自的專業角度研究它。
以下有五個不同方面——生化,醫學,遺傳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實。

1.人體分解的氣味是“怪異的甜味”
雖然很難描述死亡的氣息是什么樣的,但大多數人都認為氣味不太好。然而,人體分解的氣味其實很復雜,涉及了400多種揮發性化學物質。
我們與其他動物有許多共同點,但最近的研究發現,五種酯類——能與水發生反應,產生醇類和酸類的有機化合物——為人類所特有。這一結果通過比較從青蛙和知更鳥到豬等26種動物物種得出。有趣的是,水果也可以產生這些氣味,尤其是當它們腐爛時。那些熟悉這些氣味的人,如法醫或殯葬業者,描述尸體時經常報告“怪異的甜味”的氣味。現在我們可以知道為什么了。
2.不,你的指甲和頭發會不會繼續生長
你可能聽說過,我們的指甲和頭發會持續生長——至少在我們死后一段時間內。這讓人想起了挖出尸體時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樣子,以至于急需理發師或修腳工。這個想法可能來源于我們看到頭發和指甲似乎變長了,但那只是我們的錯覺。事實上,是因為我們身體的其他部分因脫水萎縮了,使指甲和頭發看起來更長。
我們認為還在生長的頭發和指甲實際上已經死了:唯一活著的部分是在皮膚下的毛囊和指甲的基質。但是,這些器官需要激素調節產生頭發和指甲,更不用說死亡時或之后不久即停止供應的成分,如蛋白質和油脂等。

3.端粒長度預測壽命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認為,我們的細胞可能是不死的,只要在正確的環條件下,他們會永遠復制下去。
但是,正如1961年發現的那樣,它們并不是永生的:經過大約50至70代分裂后,它們便停止分裂。十年后科學家提出了端粒(位于染色體末端的重復DNA序列)假說,即每次分裂后,端粒長度便縮短一些,而當它們長度過短后,分裂停止,細胞就會死亡。
從那時起,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端粒長度可以用來預測壽命,并且不僅僅適用于人類。
然而,并非所有的研究都證實了這點,并且目前尚不清楚端粒縮短是否是老化的原因或者只是一種癥狀。如果端粒長度確實能控制老化的進程,那么我們就有可能通過增加它的長度來延長壽命。
目前,關于這方面的知識我們了解得太少,因此需要進一步關注其進展。
4.對死亡的恐懼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對死亡的擔心會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這一觀點似乎違反常識,但正在美國進行的研究卻證實了這種情況。
一項研究發現,40多歲和50多歲的人會比60多歲或70多歲的人表達更多對死亡的擔憂。無獨有偶,另一項研究發現,60多歲的人關于死亡的焦慮比中年人(35至50歲)和年輕人(18至25歲)要少。
然而,另一項研究發現,經過20多歲的高峰后,對于死亡的焦慮開始隨年齡的增加而下降。對于男人來說,下降在60歲時趨于穩定,而對女性來說,一些證據表明她們在40多歲和50多歲之間有輕微的增加。
我個人的研究也發現了類似的模式,這一點在即將出版的新書中有所提及——但這僅局限在美國。在巴西,菲律賓,俄羅斯和韓國等國家,并沒有發現這樣的趨勢。
所有這些研究都調查了不同年齡層的人,但沒能調查個體縱向的改變。因此,年齡和死亡焦慮之間的關系可能是通過代際效應驅動的:也許我們的祖先比我們經歷了更嚴峻的挑戰。

5.思考死亡讓我們變得更偏見
簡要描述下當你想到自己死亡會有怎樣的想法。當你身死或者曾經心死時你認為會發生什么。這些是過去25年間200多項研究的參與者被問及的問題。
結果表明,思考死亡——比思考更平庸的東西,甚至其他焦慮的來源——使得人們對種族主義者更寬容,對性工作者更嚴厲;不太愿意購買外國商品;甚至使自由派不那么支持LGBT組織.
然而,它也使人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并且給孩子取個與自己相同的名字。換句話說,思考死亡會讓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后代,或我們認同的群體追求長生不老間接地感受生活。甚至有一些證據表明,在面對死亡時,沒有信仰的人更愿意相信上帝和來世。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