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劇《羋月傳》正在霸屏熱播,雖然口碑不佳,但收視率一直走高。在近期播出的一集中,娘娘更是開掛無敵,在小嬴蕩與葵姑被殺人蜂害得生命垂危之際,令人找來一種神奇的草——七葉一枝花。

1.“七葉一枝花”究竟是個何方神圣?

僅僅在劇中,就出現了此草的4個不同名字。那么,這種草真的存在嗎?它究竟是什么呢?
實際上,七葉一枝花確實是存在的,而且它的藥用歷史十分悠久。它曾以“蚤休”之名首載于《神農本草經》,還有別名“白蚤”、“獨葉一枝花”、“紫河車”、“草河車”、“華重樓”、“七葉蓮”、“鐵燈臺”等, 因其葉多為 7 片輪生于莖項,花單生于輪生葉片之上而得名七葉一枝花。
這草其實長這樣——

七葉一枝花植株高35-100cm,無毛;莖通常帶紫紅色,直徑1-1.5cm,基部有灰白色干膜質的鞘1-3枚。

葉7-10枚,矩圓形、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7-15cm,寬2.5-5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葉柄明顯,長2-6cm,帶紫紅色。

花梗長5-16cm;外輪花被片綠色,4-6枚,狹卵狀披針形,長4.5-7cm;內輪花被片狹條形,通常比外輪長;

雄蕊8-12枚,花藥短,長5-8mm,與花絲近等長或稍長,藥隔突出部分長0.5-1mm;子房近球形,具稜,頂端具一盤狀花柱基,花柱粗短,具4-5分枝。

蒴果紫色,直徑1.5-2.5cm,3-6瓣裂開。

種子多數,具鮮紅色多漿汁的外種皮。花期4-7月,果期8-11月。
根狀莖粗厚,直徑達1-2.5cm,外面棕褐色,密生多數環節和許多須根。
七葉一枝花其藥用部分就是他的根莖。結節狀扁圓柱形,略彎曲,長5-12cm,直徑1.0-4.5cm。表面黃棕或灰棕色,外皮脫落處白色。密生層狀凸起的粗環紋,一面結節明顯,其上有橢圓形凹陷莖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須根或疣狀須根痕。頂端具鱗葉及莖的殘基。質堅實,斷面平坦,白色至淺棕色,粉性或膠質。
因其根莖像海螺,七葉一枝花還有個別名叫海螺七。

2.此藥是否如此神奇呢?
七葉一枝花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之功效,用于癰腫、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打傷痛等癥。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歌曰:七葉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癰疽如遇者,一似手拈拿。
雖然其藥用廣泛,但其功效最早被發現、最拿手、最知名還是治蛇毒、療癰疽,為外用藥。
劇中女醫摯說秦宮中沒有這味藥,但公子蕩和葵姑幾個時辰內就要掛掉了,要急出宮進山找,不免有個疑惑,這短短幾個時辰就能完成采藥過程?靠譜么?

3.這玩意兒好采么?
七葉一枝花常生長在海拔700~1100m的山谷、溪澗邊、闊葉林下陰濕地,適宜在腐殖質含量豐富的壤土或肥沃的砂質壤土中生長,在堿土或黏土中不能生長。喜在涼爽、陰濕、水分適度的環境中生長,既怕干旱又怕積水,較耐寒,可全年采收,塊莖大多生長在表土層,容易采挖。
它還和江邊一碗水、頭頂一顆珠和文王一枝筆并稱為神龍架“四大名藥”。
江邊一碗水,名鬼臼,別名八角蓮、八角烏,相傳有一次,神農氏在采藥時腳滑墜崖,喝了像荷葉一樣的藥草中盛的露珠后,頓覺傷痛緩解,元氣恢復,于是記入藥書,取名“江邊一碗水”。同時,也記下了它散瘀活血、止血止痛、可治跌打損傷的功能。

頭頂一顆珠,珍惜瀕危物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其頂上的紅果叫“天珠”,地下的塊莖叫“地珠”,均可入藥,療效奇特并有延年益壽之功效,故又名延齡草。

文王一枝筆,蛇菇科寄生性肉質草本植物。
相傳周文王之筆十分珍貴,作為鎮國之寶代代相傳,傳至昭王,昭王在取道神龍架進攻出國時,將筆遺落山中,長成了這種筆狀藥草,故名“文王一枝筆”。可全株入藥,常用于治療胃痛、外傷出血及婦女月經出血不止等癥。
關于七葉一枝花還有個神奇的傳說,傳說古代一位老漢有七兒一女,為除山中兇猛的蟒蛇而獻身,死后變成了“七葉一枝花”。

以上就是《羋月傳》中救下公子蕩和葵姑的,解殺人蜂之毒的神奇藥草——七葉一枝花,還有它的三個小伙伴啦!
(出品:科普中國;制作: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團隊韓麗 李娜 夏思雨;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轉載請注明“來源:科普中國”。)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