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武器(Laser Weapon),就是利用激光束直接毀傷目標或使目標失效的定向能武器,分為戰略激光武器和戰術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的破壞機理是:
1. 熱破壞。當目標受到強激光照射后,表面材料吸收熱量而被加熱,產生軟化、熔化、氣化直至電離,當目標材料深層溫度高于表面溫度使氣化加快時,內部壓力增高產生爆炸。
2. 力學破壞。當被激光照射物體產生氣化、電離形成的等離子體高速向外噴射,形成的反沖力會使目標變形斷裂。
3. 輻射破壞。等離子體能夠輻射紫外線或X射線,破壞目標內部的電子元器件。
激光武器的特點是:能量集中、傳輸速度快、命中精度高、轉移火力快、抗電磁干擾、能多次重復使用,作戰效費比高。激光武器主要由產生光源的激光器和具有跟蹤、瞄準和發射作用的光束定向器組成。

激光武器毀傷目標的方式分為軟破壞和硬破壞。從作戰用途上可分為戰術激光武器和戰略激光武器。
戰術激光武器是用于光電對抗和戰術防空的激光武器,作用距離通常在數千米以內,包括低能激光干擾與致盲武器和高能戰術激光武器兩種。
低能激光干擾與致盲武器采用中小功率激光器,平均功率在萬瓦級以下,主要以軟破壞的方式干擾和破壞敵方的光電傳感器和敵方官兵的眼睛。
高能戰術激光武器主要用于攻擊作戰目標,如飛機、戰術導彈等。激光防空武器可對導彈導引頭、整流罩進行軟破壞,平均功率達10萬瓦以上,射程在10千米之內。用于對導彈殼體進行硬破壞時,平均功率需達100萬瓦。目前,以美國的發展最為領先。

戰略激光武器,是一種用于攻擊戰略導彈或衛星的激光武器,射程在幾百到幾千米,激光功率在千萬瓦級以上。例如,美國研制的天基IFX激光武器于2013年完成,設想利用在1300千米高的空間軌道上運行的高能激光器星座實現對全球的覆蓋,對彈道導彈實施助推段和后助推段攔截。另一種用途是攻擊敵方衛星,用于爭奪制天權。如美國空軍實施的地基反衛星激光武器計劃,設想通過對衛星上的傳感器進行射擊,使衛星上的關鍵部分受損或失效。目前的高能激光武器主要采用化學激光器,發展重點是戰區和戰術激光武器。
2009年,美國軍方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試驗場測試了一種新型“百夫長”激光炮,該炮的海軍型號可能就是這次曝光的艦載激光炮。2010年5月31日美國海軍用激光炮在加州海上靶場成功跟蹤并摧毀一架無人機。2012年8月美國研發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 “斯托克戴爾”號(DDG-106)艦尾直升機平臺上安裝有一個激光炮發射裝置和輔助設備,這是美國首次上艦試驗防空型激光炮。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官方微信(jskjqy)。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