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什么?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只是一種朦朧的概念。而且快樂這個詞本身就比較主觀,每個人的理解也略有不同。哈佛大學的進化心理學家南希?艾考夫一直在思考,快樂的根源是什么?我們又可以做什么來維持快樂呢?帶著這些思考,她進行了一些研究,下面就是她的六個發現。
1.快樂分布的并不平均
一個人是否快樂,很大程度上與環境因素有關。你知道“快樂指數”這種東西嗎?這是一種用來衡量人群快樂程度的指標,而世界各地的快樂指數也并不是平均分布的。艾考夫解釋道:“我們都知道美國和北歐的快樂指數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非洲的一些人民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發現,當一個人一無所有時,環境對他的影響是非常極其以及特別的大的。比如說,貧苦、暴虐和不公都會拉低快樂指數。”
2. 快樂和欲望的滿足并不能完全相提并論
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快樂的根源是欲望的達成。比如說,你正在想著“好想吃烤魚啊”,然后去享用了一頓烤魚大餐,你就會十分快樂。艾考夫對毒癮的研究表明,快樂和滿足欲望二者的關系并不是十分明確。麥考夫表示,“如果你明白人腦的構造的話,就你可以看到大腦中掌管快樂和欲望的兩部分其實是并不完全重合的。你可能會真真切切地喜歡、熱愛某種東西,而不是那種由多巴胺驅使的‘我一定要得到它!’這樣。(其實你也可以享受多巴胺的效果,只是那與吸毒的機理沒有什么大不同。)你可以試試亢奮的需求帶來的結果,這也是我們的文化中十分常見的。比如說,我們認為自己十分需要寬敞的新房、體面的新工作、以及命中注定的TA。所有的上述這些,如果我們得不到的話,我們都會或多或少的不開心。而若我們得到了這些東西,新車新房RMB之類的,我們就會很快樂。但這并不必是我們該追尋的真正的快樂。這是因為我們進入了這樣一種亢奮的需求狀態,它讓我們脫離了快樂的本質。”
買買買之后并不一定就會快樂
3. 比起家人,朋友能給你更多的快樂
根據艾考夫所言,社會關系對于一個人快樂與否十分重要。“當人們和他們的朋友、親屬、以及配偶在一起時,他們往往會更快樂。除了孩子們對關系的需求會稍微低一些,大多數人都不喜歡獨處。當然,最最難受的還是和老板共處,這比和客戶一起或者獨處更加讓人渾身不舒服。但你享受的社會關系不僅你有正面影響,還讓你更有安全感、更平和。
4. 快樂有很多積極的“副作用”
在研究當中,艾考夫在她的講座中引用了杰弗里?薩克的《世界快樂報告》。這項報告發現,快樂會為我們帶來一些積極影響。“快樂的人活得更久、更有創造力、還往往賺的更多、更符合‘好公民’的標準。因此,我們應該讓自己變得幸福,不僅僅是因其本身,也是為了其它作用。”
5. 快樂的人身體不會太差
快樂對一個人身體的益處不該被忽視。據艾考夫所說,“積極的情感對我們的健康有益,它的影響程度甚至比我們已知的負面情緒(如抑郁、緊張、憤怒)對健康的作用更明顯。根據疾病研究,我們發現積極的情感都有它們的作用。樂觀主義者往往活得更久、生活更豐富、也更健康。”它們對于常見疾病的抵抗力更高,當他們年老一些的時候,功能喪失的程度更低,更善于活動。而且他們會更享受社會關系。
6. 快樂會傳染
微笑是會傳染的。艾考夫在她的演講中引用了《弗雷明漢心臟研究》的成果:“我們可以從別人身上獲取情緒,因為我們會將自己視作是群體的一部分。有意思的是,你的快樂會讓你的朋友快樂。你朋友的快樂又會讓你朋友的朋友快樂、而這又會讓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快樂……最后你的快樂會讓一個完全不認識你的人心生愉悅。快樂和所有的情緒都是可以發散的。”
(譯文:風刀葉 | 本文來自蝌蚪五線譜授權轉載)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