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看了這些,你就知道為什么要拒絕雞湯了

    在網絡時代乃至手機時代以前,中國人的精神食糧是由兩本雜志支撐的。一本叫做《讀者》,一本叫做《知音》。

    《讀者》的主要面對的讀者是未婚人群,或者進入婚姻以后還在做夢狀態的人。而《知音》則面向的是更底層的人群,它提供各種驚悚傳奇的故事以及完美的大結局。

    我們的精神需求分兩種:一種來自母性世界的安撫;一種是來自父性世界的指引。

    《讀者》和《知音》都屬于前者,而雞湯文就是來自母性世界的安撫。

    什么叫做母性世界的安撫?

    舉個栗子:

    從前有個億萬富翁來到一個海島度假,看到一個漁夫躲在樹下,就問他為什么不勤奮工作,漁夫說,勤奮工作是為了什么?億萬富翁說勤奮工作就有錢了。有了錢就可以在樹下躲陰涼了。漁夫說我現在就可以在樹下躲陰涼。

    這就是一篇典型的雞湯文。

    這篇文字的主旨是什么呢?你啥都不用做了。億萬富翁是愚蠢的,我們做漁夫怎么了,做漁夫很好啊,雖然沒錢,沒房,沒老婆,沒飯吃,可是我們有陰涼,億萬富翁不是也想要陰涼嗎?他這么辛苦,和我想要的不是一樣嗎?

    這是什么邏輯?阿Q的邏輯。億萬富翁雖然想要的此刻和你是一樣的,可是他擁有財富,擁有自信和價值感,他擁有財務自由,他擁有人生的選擇權,你一個窮漁夫,除了陰涼,什么都是沒有的。

    但是這樣的故事卻會讓80%的人看起來很爽。因為按照2:8理論,我們社會上的80%的人都是屌絲,在心態上和窮漁夫沒什么區別。所以在面對挫敗的時候,我們就有被安撫的需要。

    怎樣安撫就有效呢?

    有兩個方向:

    1、阿Q心態

    高富帥有什么了不起,他們擁有再多資源,也不如我這樣的窮酸屌絲。比如上面的那個窮漁夫的故事。

    比如有一篇文章叫做《其實他只是不那么愛你而已》,文章的主旨是你們的婚姻出問題,就是因為他不夠愛你而已。所以呢,你最好在結婚的時候,找一個非常非常愛你的人。

    文章的邏輯就是:如果對方非常非常愛你,你的婚姻就有安全感。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一輩子只需要吃一頓飽飯就可以了。因為我們只要吃得非常非常飽,以后就不必吃了。

    感情基礎當然是婚姻穩定的一個因素,但如果你過分以偏概全,那么就會出現這樣的邏輯:如果他愛我,就會來找我道歉——哪怕是我的錯——否則他就是不愛我,既然一個人不愛我,我為什么要付出呢?

    這個邏輯的無敵就在于,都是你的錯,我沒問題,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2、丑小鴨心態

    哇,原來其實你就是白富美,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或者說,你只需要做一點點兒小事,比如你在公司的地面上看到一分錢撿起來,老板一般會24小時監控的,當他發現你成為那個撿一分錢的那個人,恭喜你了!你明天就可以升職了!

    這種心態非常普遍,所以我們要小心批評雞湯心態,否則你就沒法看電影。所有我們喜歡的大片都是這個路數,所有我們喜歡的韓劇也是這個路數:雖然你又窮又丑又沒本事,但最終一個大紅包砸到你頭上,你變成了一個英雄!雖然你又丑脾氣又壞又命運多舛(經常出車禍)、家境低微、體弱多病(經常得癌癥),但就是有不離不棄的高富帥喜歡你,別的富家女再漂亮再有氣質也沒戲,因為他們的良心大大地壞。我只要靠我的心里美就可以贏定這個世界啦。

    熱播劇《武媚娘傳奇》試圖告訴女孩們:只要擁有一顆善良正義的心和“嘟嘴賣萌、緊鎖眉心、深情凝視”三個表情就可以成為一代女皇。

    還有一個最可怕的雞湯段子,荼毒了不知道多少中國兒童乃至中國胎兒——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它隱含著一個邏輯——做落后者是一種很可怕的事情。反過來說,只要你學習好了,你就會擁有一切。很多人都信了這個邏輯,到了中年的時候,爆發了中年危機,或者出軌或者精神迷茫——我有了房有了車有了好伴侶和好孩子以及好事業,可是我就是覺得生命毫無意義!

    很多女人問我:所有人都認可我是一個好妻子,為什么他會找一個那么差勁的小三?

    這種雞湯邏輯就是:幸福就是流水線,你只要按照標準做完了一切,你就會有擁有好的成績,人生就是賽跑,就是考試。

    這兩個邏輯簡而言之就是:1)你什么都不用做,就會擁有一切或者,你沒錯,都是這個世界出了問題。2)聽媽媽的話,你乖就有糖吃。

    這就是母性世界的邏輯——在媽媽眼里,孩子就是天使,就是最偉大的最美好的;媽媽都喜歡乖孩子。

    這個世界的邏輯是有意義的,因為我們都需要在人生的開始擁有一種盲目的夸大的自信,相信這個世界上,我一定能是一個存活者,也相信這個世界是有秩序的。

    但問題是當我們長大的時候,我們離開了媽媽為我們營造的溫室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父親的世界,父親的世界代表的是外部世界的邏輯。

    媽媽的傾向是保護你的安全,讓你不要冒險,何必解決問題,不如回過頭來看媽媽,不要去管那些煩惱了,別人不肯定你,媽媽肯定你。

    爸爸的傾向是,我們要解決問題,不要做鴕鳥,我們的價值感不是來自別人的認可,而是來自自己征服困難的成就感。

    我們可以舉個雞湯界的圣母于丹的例子,來說明什么是母性視角,什么是父性視角:

    一個大學生問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們畢業留在北京,我們倆真沒什么錢。我買不起房子,就租一個房子住著,我們的朋友挺多,老叫我們出去吃飯,后來我們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飯,我倆沒錢請人家吃飯。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無所有,你說我現在該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學想要留京沒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個能與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么多人請你吃飯,說明你人緣挺好有著一堆朋友,你擁有這么多,憑什么說你一無所有呢?”

    大學生:“哎,你這么一說我突然間還覺得自己挺高興的。”

    于丹的視角就是典型的母性視角。就像是一個小朋友從幼兒園回來很沮喪,他說媽媽:“媽媽,我們舉行系鞋帶比賽,我輸了。”

    媽媽說:“這怕什么,寶寶是幼兒園算數最好的。”

    小寶寶高興地笑了。

    可是他系鞋帶慢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如果是爸爸,他可能就會和小朋友一起研究,如何提升系鞋帶的能力,打敗對手,或者如果努力了,發現對方是個無法打敗的對手,我們可以如何面對這種挫敗感。

    于丹的例子中,從父性視角來看,這個年輕人要解決的是:

    職業規劃的問題——他是否在從事一個他不擅長的領域,沒有找到自己的擅長而且可以積累財富的領域?

    他的理財是否出了問題,如何可以提升財商?

    心理問題:是什么讓他如此在乎這種比較?是什么讓他如此在乎一夜暴富呢?有些人可能擔負了要盡快扭轉自己父母家的貧窮家境的負擔?或者說,他的人生的主要支柱是在于用成功或者說金錢維系自己的自尊,如何增加他的價值的支柱?

    于丹的回答,部分地給了對方新的視角,但總的來說,沒有教會對方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總體上,只是回避了問題。

    所以,雞湯文更適合一些極度失血、母愛缺乏的人,當我們的創傷比較重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需要韓劇這種讓我們可以迅速麻醉的雞湯,我們可以維持受傷的自戀,可以解氣,可以覺得爽,可以擁有情感的慰藉,和一些用幻想搭建的希望。但我們不能長期服用,否則,我們就可能誤以為這就是世界的真理。

    所以當下很多人才會“反雞湯”,呼喚更多的“父性的力量”,它遵循規律,更理性、更講邏輯,更會讓我們認識到這個世界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其實可能只有一部分人才能“直面慘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鮮血”,大多數人還是需要兩者同時的扶助,才能真正面對這個世界。


    (文:盧悅| 壹心理專欄作者)

    • 發表于 2016-02-29 00:00
    • 閱讀 ( 65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