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就這么過去了,每個人都逐漸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就在紛紛感嘆不想上班、不想上學的哀怨時刻,小編來和大家來聊一個開心的話題,這是一個又漲技能又長知識的好機會。討論的題目叫做,人生這么長,誰還沒有個花幾十塊錢夾不到一只娃娃的時候!!編編在網上搜羅了關于夾娃娃的討論,大家感受一下:
A君:我可以很誠實的和大家說,有一次娃娃機的玻璃柜沒鎖好,然后我就 ......
B君: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反正一塊錢一次,多夾幾次它就不能騷動了嘛……
C君:女票說喜歡里面那只娃娃我有什么辦法!難道回去跪搓衣板嗎……
D君:掌握得好,這可是泡妞神器;掌握得不好,那就呵呵了
看完,編編君也是醉了~

有一種游戲,叫做夾娃娃。它有一些任性,它還有一些囂張!小編先和大家介紹一下,這是一種用一兩塊錢主觀能動地去嘗試換取一只價值高于投入的公仔娃娃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一般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1.投入少于產出,以小搏大獲得勝利,抱得娃娃歸;2.投入大于或等于產出,仍舊抱得娃娃歸;3.只有投入沒有產出,“血本”無歸。

相信這是很多80、90后們,尤其是女生們娛樂消遣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看到,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因,這是一種人機博弈,就是消費者與操縱娃娃機背后的老板進行的一次不完全信息博弈,因為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并不知道這臺娃娃機背后所設定的概率幾何,也不清楚每一只娃娃具體的成本多少,然而在這樣一種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依然有很多人在夾娃娃的歷史道路上前赴后繼,“夾而后已”。

為啥都愛夾娃娃?
很多玩過夾娃娃的朋友們都說,其實并沒有很喜歡夾娃娃,可是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編編君作為一個常年剁手夾娃娃的人,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是為什么呢?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說,沉沒成本謬誤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謂的沉沒成本(Sunk Cost)是指由于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而沉沒成本謬誤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常常為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于過去的付出中,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為方式。
夾娃娃的目的不盡相同:情人約會、朋友聚會、親子出游甚至失戀空虛時打發時間,都可以成為各位走進那個誘人的機器。就像編編君,明明已經積攢了一大箱的公仔娃娃,可是每次看到櫥窗里琳瑯滿目的公仔搖搖欲墜,好像都在朝自己招手時就又動了“惻隱之心“,尤其是女生的童心常常在這個時候被召喚得一發不可收拾。此時此刻的你心里產生了這樣一種想法,反正一塊錢試一次,贏了有驚喜,輸了也不可惜。這就是我們對沉沒成本的心理誤判,你以為損失的成本不高,但積少成多,這其實是非常可觀而相對無益的一筆支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夾娃娃帶來的是一種金錢無法代替的成就感。最簡單的道理就是,這只娃娃是我自己通過勞動獲得并且是占了便宜(產出小于投入),自己賺錢才知道錢財來之不易,自己夾娃娃才知道其中的技巧不易,絕非金錢可以代替。這讓個體充分感受到了主觀能動性所帶來的滿足和快感,因此會在體內分泌出令人快樂的“多巴胺“。
而對商家來說,設置一定的難度會讓自己的生意更好。為什么呢?有一句話叫做比絕望更讓人絕望的是希望。你看著櫥窗里的娃娃似落非落,好像再來一次就可以成功,“就差一點點”是夾娃娃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對于結果的過度樂觀預判,常常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落入商家設定的圈套中,太難了沒難度,自己的能力被挑戰了,才有求勝的欲望啊!激將法這種心理戰術很早以前就有所記載了,激將法是“三十六計”之一,目的是激起人自尊心,使自己的目的得以達成。
少夾怡情,多夾傷自尊
而對于夾娃娃這件事情本身,它給每個人帶來的感受是不同的,有人從中獲取成就感,有人從中窺探商機,有人借此收獲愛情,就像最近出現的夾娃娃大牛,他在半年內夾到了3千多只娃娃,并與廣大網友們分享了自己積攢的經驗與攻略,他說,“為了讓爪子下行時準確抓到想抓的,就只能搖晃爪子,提前算好它的旋轉方向和角度。這是一個技術活,要懂得觀察,并且與實踐相結合。”超強的觀察力和判斷能力來自于時間和實踐的錘煉,在大五人格中,他的進取性和盡責性都非常高,尤其是盡責性中的子項表現——精確性,更是異常高。

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做到如此,畢竟知道了這么多攻略,我們也依然夾不出三千只娃娃,而且編編君弱弱地說一句,夾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比起數量帶來的成就感,也許偶爾得來的驚喜更能讓人銘記呢?簡單來說,就是“少夾怡情,多夾傷自尊!”還是好好讀書認字,期待下一個快樂長假吧!
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侵權必究
文章首發:微信號“大五人格”(ID:the_bigfive)
作者:克里斯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