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猴年話說“植物猴”

    過了農歷新年,就進入丙申年——猴年了。猴子作為吉祥、顯貴、驅邪、納福等美好祝福的象征,自然在新的一年里會成為一個流行元素。不過,"猴"不僅僅存在于動物中,在植物界中也有一些名字里帶有“猴”字的植物。那么,這些以“猴”為名的植物,你知道多少呢?

    獼猴桃

    要說生活中最為熟悉的名字帶“猴”字的植物,那應該非獼猴桃莫屬了。獼猴桃之所以為人所熟知,不但因為它味美可口,并且還因為它“留洋鍍金”的傳奇經歷。

    獼猴桃,其實是獼猴桃科、獼猴桃屬中五十余種植物的統稱。之所以稱為獼猴桃,說法有二,一是說因為獼猴桃屬植物的果實大多帶毛,就好似獼猴毛茸茸的腦袋;而另一種說法,則是說獼猴們喜愛取食獼猴桃的果實。不過盡管獼猴桃種類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其實,則是其中之一——中華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有些觀點認為其亞種美味獼猴桃可提升為另一個種)的果實。

    這也難怪,中華獼猴桃是所有獼猴桃屬植物中果實個頭最大的,并且味道酸甜可口,富含維生素C。我國從五六十年代開始對我國秦嶺一帶的中華獼猴桃資源進行引種和選育,經過幾十年的辛勤培育,使得獼猴桃成為了老少皆宜,人見人愛的水果佳品。

    然而,盡管獼猴桃原產于我國,但是在栽培和選育上卻落后于國外。20世紀初,中華獼猴桃的種子經由植物學調查工作而被人引入新西蘭。雖然遠在位于南半球的異國他鄉,但適宜的氣候條件使得獼猴桃在新西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成為了世界獼猴桃種植產業的開端。由于獼猴桃果實褐色多毛的外觀,與新西蘭的特有鳥類幾維鳥有幾分相似,因此,獼猴桃被新西蘭冠以“幾維果”的名頭走向世界市場,這一名稱一直延續到現在,甚至當讓人們產生了“幾維果和獼猴桃不是一個東西”的錯覺。并且,由于我國獼猴桃種植起步較晚,因此雖然種植面積位列世界第一,但產量卻只排名第四。面對這一現象,還真是感覺有些遺憾呢。

    猴面小龍蘭

    如果說最對的起名字中的“猴”字的,那就非原產于中南美洲的猴面小龍蘭(Dracula simia)莫屬了。

    在一些報道中,將猴面小龍蘭翻譯為了“德古拉蘭”,這其實是將它的屬名望文生義了。事實上,猴面小龍蘭的屬名(Dracula)和著名的吸血鬼德古拉沒有一點關系——它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指一種小型的龍類。這就是“小龍蘭”的來歷。

    而猴面小龍蘭的種加詞simia,則是正兒八經的“猴子”的意思。這并不奇怪,因為猴面小龍蘭的三枚萼片都帶有一條長長的尾尖,基部排成了三角形,構成了猴子的“臉盤”,而它的兩枚花瓣和合蕊柱,則構成了猴子的“眼睛”和“鼻子”,而位于下方的唇瓣,則惟妙惟肖的模仿出了猴子多褶皺的嘴和下巴。因此從正面看上去,猴面小龍蘭的花頗似一只猴子的臉——而且表情還挺憂郁呢。除了猴面小龍蘭外,小龍蘭屬的其他多種蘭花,也都有類似猴子的“容貌”。

    不過,盡管猴面小龍蘭長出一張“猴臉”,然而它和猴子卻沒有一丁點關系。這張“猴臉”并非在模擬猴子,而是在模擬真菌。原來,構成猴子嘴和下巴的唇瓣,和原產地的一類真菌子實體褶皺的菌褶頗為相似。更為神奇的是,它的唇瓣還能散發出類似這種真菌的氣味,以此“誘騙”當地分布的一種果蠅前來傳粉。因此可以說,猴面小龍蘭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為了模擬真菌來傳宗接代的同時,恰好也造就了這樣一張猴臉。

    猴面包樹

    如果說非洲稀樹草原最為經典的植物景觀是什么,那么就不得不提到猴面包樹(Adansonia digitata)了。

    猴面包樹典型形象,是“大肚子”——猴面包樹的樹干異常粗壯,直徑可達4-5米,十余人手拉手都難以合圍。與粗大的樹干相反的是,集中在樹干頂端的枝葉卻迅速分支,變得細弱和稀疏。這種怪異的相貌,使得猴面包樹遠遠看去頗似樹立在草原上的一個個大花瓶。

    不過,猴面包樹不僅有著“瓶子”的外形,而且有著“瓶子”的功能。猴面包樹粗大的樹干內部,具有類似海綿質地的儲水組織,在雨季能夠儲存大量水分,總量可達12萬升之多。儲存的這么多的水分,正是為了渡過長達9個月雨水稀少的旱季而準備的。

    不過,最令人們感興趣的,估計是猴面包樹的果實。猴面包樹能夠結出一個個長圓形的果實。當這些果實尚未成熟的時候,摘下切片,再加以烘烤,無論是口感還是氣味都類似于淡味面包。猴面包樹的果實,是非洲稀樹草原上多種動物的理想食物。結實季節,成群的猴子會爬上猴面包樹大啖果實,甚至連大象、猩猩等都會前來享用。猴面包樹的名稱大抵是由此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東南亞一帶,還有一種稱為“面包樹”的植物,很容易和猴面包樹混淆。其實,二者間的關系是非常遠的。猴面包樹屬于木棉科猴面包樹屬,有著木棉科典型的掌狀復葉,果實成熟之后,也會變成和木棉一樣的絮狀。而面包樹(Artocarpus incisa)則是桑科菠蘿蜜屬植物,它的果實和菠蘿蜜頗為相似,口感松軟香甜,倒是更類似于甜面包。

    除了上面幾種或著名、或稀罕的以“猴”為名植物外,我國還有其他幾種名字帶“猴”的植物。

    • 猴歡喜(Sloanea spp.

    猴歡喜是杜英科猴歡喜屬的一百余種植物的統稱,其中的猴歡喜常被用作行道樹和庭院樹。猴歡喜的果實表面具有長的毛狀刺,在成熟時會變紅褐色。一個個掛在枝頭的果實就像一個個猴腦袋,又像猴子們愛吃的栗子,頗具觀賞價值。

    • 猴耳環(Pithecellobium spp.

    猴耳環是分布于我國南部的一種高大豆科植物。猴耳環有著豆科典型的羽狀復葉,不過最有意思的是它的果實:猴耳環的莢果在發育過程中會逐漸卷曲,并逐漸變紅,頗似猴子的耳朵。果實成熟開裂后,紅色的果莢配上黑色的種子,頗為醒目。

    • 猴頭杜鵑(Rhododendron simiarum

    猴頭杜鵑是我國的特有種,分布于我國浙閩兩廣一帶海拔500~2000米的山地中。猴頭杜鵑的花大而密集,在開花錢,花苞彼此聚集在一起,并且密被有棕色毛,頗似猴子腦袋,故而得名。每年4、5月間花期,山崖上的紅粉相間的猴頭杜鵑好似朵朵云霞,煞是好看。

    • 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

    猴樟是分布于我國西南山地的一種樟樹。和廣泛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地區的香樟相比,猴樟的植株略微矮小,主干較細,葉片背面密被有銀色絨毛。不過,不過,從化學成分上看,猴樟和香樟還是比較接近的。它同樣含有豐富的揮發油類成分,因此亦能代替部分香樟的材、藥用途。


    (注:上面這些名字帶“猴”字的植物都以中文正名為準,別名、俗稱中帶猴字的植物那就舉不勝舉了。)

    • 發表于 2016-02-09 00:00
    • 閱讀 ( 68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