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動物性食品是指動物來源的食物,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各有其特點,我們可以根據動物性食品的營養特點,結合自身身體所缺的營養,進行選食。
顧名思義,動物性食品是指動物來源的食物,是很多無肉不歡的食肉族的心頭好。魚、禽、蛋、肉,就是一類營養價值很高的動物性食品,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各有其特點,如何合理選擇呢?總的來說,它們是優質蛋白、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

首先比較下蛋白質。魚類蛋白質含量為15%~22%,平均18%左右;禽類蛋白質含量為16%~20%,其中雞肉和鵪鶉肉的蛋白質含量最高;各種蛋類的蛋白質含量相似,全蛋為12%左右,蛋黃高于蛋清,并且從氨基酸組成來看,與人體需要最為接近,因此優于其他動物性蛋白;畜肉的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0%~20%,其中牛羊肉的蛋白質含量要高于豬肉的。
其次是脂肪。魚類脂肪含量約為1%~10%,平均5%左右,不同魚種含脂肪量相差較大,突出的是,魚類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也就是通常人們認為的“好脂肪酸”,比如亞油酸、亞麻酸、DHA等;禽類脂肪含量差別也較大,火雞和鵪鶉在3%左右,雞和鴿子在9%~14%之間,鴨和鵝達20%左右;蛋類以雞蛋為例,脂肪含量約10%~15%,其中有98%存在于蛋黃,蛋清中脂肪含量極少,蛋黃還是磷脂的極好來源;畜肉中豬肉脂肪含量最高,平均為18%,羊肉次之,牛肉最低,但應注意的是,同樣是瘦肉,脂肪含量也有較大差別,如牛里脊脂肪含量0.9%,而豬里脊可達7%,另外畜類內臟都含有較高的膽固醇,以腦最高。
再看看維生素。魚類有一定數量的維生素A、D、E,維生素B2和煙酸含量也較多,但維生素C含量很低,大家都知道,魚油和魚肝油是維生素A、D的重要來源;禽類提供的多種維生素中主要以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為主,而且在肝臟中含量最多;蛋類中維生素含量十分豐富,種類較為齊全,包括所有的B族維生素,以及維生素A、D、E、K和微量的維生素C;畜類肝臟中,維生素A、B族維生素含量很高,比如每100g羊肝和牛肝中維生素A含量可達2萬微克以上。
最后是礦物質。魚類礦物質含量為1%~2%,其中硒和鋅的含量豐富,鈣、鈉、鉀、氯、鎂等含量也較多,另外海產魚類富含碘;禽類內臟中礦物質含量普遍高于肌肉,又以鴨肝含鐵最為豐富,鐵主要以血紅素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很高;蛋類的礦物質主要存在于蛋黃部分,含量約為1%~1.5%,其中鈣、磷、鐵、鋅、硒等較多,但鐵的生物利用率較低;畜類中鐵同樣也是以血紅素形式存在,有較高的生物利用率。
綜合上述各類營養成分特點,又當如何選擇呢?我們通常將魚、禽類稱為“白肉”,與稱為“紅肉”的畜類相比,其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特別是魚類,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以作為首選食物。
對于肉類的攝入,絕大部分人是以豬肉為主。由于豬肉的脂肪含量較高,飽和脂肪酸較多,不利于心腦血管病、超重、肥胖等疾病的預防,建議降低其攝入比例。瘦肉中脂肪含量相對較低,因此提倡吃瘦肉。蛋類的營養價值較高,蛋黃中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豐富,且種類較為齊全,所含卵磷脂具有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

動物肝臟中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豐富,但腦、腎、大腸等含有大量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大量食用有升高血脂的危險,因此只可適量食用。
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動物性食品的營養特點,結合自身身體所缺的營養,進行選食。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網站
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