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前三段是本菌的安利,看過《驚天魔盜團2》的可以直接跳過,第四段開始是魔術原理~為啥和原理無關還寫那么多?本菌樂意,就是這么傲嬌!哼!
2013年10月,《驚天魔盜團》第一部上映,看到這么吊炸天的名字,本菌一下子就心跳加速了,因為對于神秘事物的崇拜和渴望,會讓人產生一種原始的沖動,本菌心中也期待這部電影如同《致命魔術》那般引人深思,而事實上在觀看影片的時候本菌實實在在地感動了一番,開篇的幾個小魔術就埋下伏筆,然后再通過一連貫的魔術達成“劫富濟貧伸張正義”的成就,就好像《云圖》里六段彼此循環的故事,讓人留戀往返。而結尾的彩蛋預示第二部更是讓人心存感激,感恩導演已經構思好第二部了。

時隔兩年八個月,《驚天魔盜團2》終于到來,本菌立馬買上兩張電影票,帶上女票重溫第一部后趕往電影院與它再續前緣。本著好片都是越拍越爛的想法,本菌心想第二部能有第一部0.7倍好看就心滿意足了,而導演再次“啪啪啪”打了本菌的臉,痛,并快樂著!!因為第二部同第一部一般讓人有一種欲罷不能的爽感,緊湊的情節,震撼人心的場面,加上異想天開的魔術場景,酣暢淋漓。而且第二部中還有周董和哈利波特的友情出演,一定要去看,不過哈利波特在這一部里魔法盡失,小伙伴們不用擔心他會搶了主角們和周先森的風頭。

《驚天魔盜團2》中,亮點除了周先森和長殘了的哈利波特之外,當屬我們的一號團員杰西·埃森伯格了,這位哥們也是牛X啊,之前《社交網絡》里的“扎克伯格”一角深入人心,聰明、冷酷。還以為他再難出好片,沒想到這一部戲中,“丹尼爾”更創輝煌。第一部中“撒幣”(幾千萬美刀啊!敗家啊!)玩膩了之后,在第二部直接玩起了雨!雨水懸空漂浮,讓蕭敬騰“雨神”地位不保,江湖上直呼“美版蕭敬騰”。杰西玩雨這一段堪稱整部電影的最大亮點,有人說,雖然看起來很酷炫,但是一看就是后期技術做上去的,有什么了不起的。本菌只想送給這些小伙伴一句“呵呵”,玩后期的就不是魔術了,人家這一手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好不好!原理就在你初中物理課本上!今天就讓本菌來為大家講解一番吧!
雨點漂浮魔術原理:
在講解魔術原理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兩個關于人眼視覺相關的原理,人要看見雨滴,有三個必備條件,1、一只正常的眼睛;2、一滴正常的雨滴;3、一個可見光源。只有具備了這三個條件,人眼才有可能看到雨滴,成像原理就是,光源發出光線, 照射到雨滴上,雨滴通過反射以及漫反射將光線反饋到人的眼睛里,然后形成雨滴的視覺,人也就能看見雨滴了。
好了,知道人眼成像原理后,我們再來了解一個東西,叫做視覺暫留效應,這種效應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是指人眼在觀察景物時,光信號傳入大腦神經,需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光的作用結束后,視覺形象并不立即消失,這種殘留的視覺稱“后像”,視覺的這一現象則被稱為“視覺暫留”。說人話就是,當你看著一個東西的時候,這個東西突然消失掉,它在你視網膜上形成的畫像會停留0.1-0.4秒后再消失。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盯著下面這張圖中紅色部分30秒,然后閉上眼睛或看向其他地方,你會看到圖中女子的輪廓。這就是視覺暫留效應。
而電影中的魔術,正是利用了人眼的這兩種原理,雨滴從上方掉落的時候,周圍雨滴的速度以及大小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統一高度的雨滴落到差不多同一個高度所花的時間是一致的,如下圖中:
1、當雨滴A在與人眼位置齊平時,有一道光射向雨滴,經過雨滴反射后,然后在人眼中產生雨點的視覺;
2、然后此時立刻熄滅燈光,雨滴A繼續掉落;
3、當雨滴B掉落到人眼齊平位置是,繼續打開燈光,同理,會在人眼中形成一個雨滴的視覺;
上述1/2/3三個過程的間隔是非常短暫的,就造成雨滴A的畫像還沒消失,雨滴B就出現了;再加上大腦的視覺糾正,眼睛就會產生一種錯覺,前方有一顆靜止懸浮在空中的雨滴。

大家在電影中就可以看到,周圍燈光是按照一定頻率在閃爍的,而雨水是通過水管在樓上灑下來的,兩者疊加的效果,就會產生一種雨滴漂浮的錯覺,如果加快或者減慢燈光閃爍的頻率,就可以實現雨滴在空中上升或緩慢下降的錯覺了。這種雨滴懸浮的錯覺,平時在生活中我們也是經常看到的,比如,汽車啟動時,車輪轉動到一定頻率是,會出現車輪逆向轉動的現象,這就是因為視覺停留加上人眼識別頻率導致的。好了,今天的魔術原理講解就到這里,本菌要去睡覺了!看不懂的自己找課本自己研究去~最后在安利一下,《驚天魔盜團》系列真的好好看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