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會進行得如火如荼,在游泳賽場上,除了運動員的比賽成績之外,還有一事為觀眾和各國媒體津津樂道--“飛魚”菲爾普斯拔罐后留下的紅圈印記。
菲兒普斯剛剛拿下個人的第19枚奧運金牌,比成績有目共睹,而他也是名副其實的拔罐愛好者。所以有人猜測,賽后拔罐或許對運動員治療傷病、狀態恢復,甚至提高成績有莫大幫助,俄羅斯電視臺甚至將拔罐與服用興奮劑相提并論。
不過,拔罐真如歪果仁所想的這般神奇嗎?本文帶你一旦究竟。

拔罐療法,其實是啥?
拔罐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治療方法,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用來治療皮膚潰瘍、瘡、膿腫,以及風濕等疾病,又稱作“角法”。
其原理是先往罐里填入熱空氣(比如用鑷子夾酒精棉球點燃,在罐內繞一圈后抽出),然后貼在皮膚上形成封閉環境,待熱空氣冷卻,在罐內形成負壓之后,再將罐子從皮膚上拔起。我們所看到的紅圈印記,就是罐子吸附皮膚后再拔起的區域。
按照中醫的說法,拔罐可以有效緩解頸肩腰腿疼痛。對于運動員來說,疼痛和傷病無疑是他們取得勝利的攔路虎。對于普通人而言,腰酸背疼則是造成活動受限,影響生活質量的殺手锏。
賽后拔罐,果真緩解傷痛?
美國梅奧診所補充和綜合醫療中心主任Brent Bauer博士稱,拔罐的治療效果的科學依據目前并不明確。
支持者表示,拔罐能夠通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緩解肌肉緊張、消除炎癥和促進恢復的目的。
但反對者,美國俄亥俄大學醫學中心的物理治療專家Marcus Williams卻認為,拔罐療法可能會引起3天至數周的局部淤血(春雨君注:貧血、血小板低的人千萬不要拔罐)。
2011年發表在《生物醫學中心》期刊上的研究結果顯示,在50名頸痛患者的試驗中,拔罐可以有效緩解頸部疼痛。可該項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對照組是沒有進行任何治療或處理的患者。因此這里的“緩解”,可能僅僅是安慰劑效應。

什么是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指治療從客觀上講本身無效,但因患者主管愿意相信其“有效”,而讓癥狀得以“緩解”的現象。
臨床試驗中,為去除安慰劑效應,研究人員往往使用盲法試驗——即受試患者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是真正的治療還是安慰劑,以求得最真實的研究結果。
但由于拔罐的手法與熱/冷敷或服藥等治療方法的差異過大,使得拔罐的盲法試驗很難實現。所以它的“止痛”效果是否僅僅是安慰劑效應,還需要未來更多的探索。

(圖片來源:123rf.com.cn圖庫)
拔罐操作不當,可能有這些風險
拔罐是否這能有效止痛尚未確定,但它的風險確實實實在在的:
1.嚴重燒傷
前面提到過,拔罐的第一道工序是將盛有熱空氣的罐子貼在皮膚上,待冷卻之后拔起。因此,拔罐的燒傷風險不可小覷:
2011年9月,因治療師操作失誤,導致歌手齊秦在拔罐時嚴重燒傷。現在雖然已經康復,但手臂上的傷疤卻清晰存在。
2016年6月,成都市的李大爺為了治好肩周炎拔罐一個月,結果后背上被燒出了6個洞,還住進了醫院。
春雨君認為,現代醫學中消腫止痛的方法其實非常多,比如冷/熱敷,服藥等等。如此危險且療效尚未確定的方法,并不建議貿然嘗試。
2.延遲康復
“拔罐”并非對抗一切跌打損傷的神藥,不能在拉傷或扭傷后立刻用拔罐止痛,否則會使炎癥加重,影響恢復。
標題圖來源:123rf.com.cn圖庫
文/老白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系reading@chunyu.me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