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說:英國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稱,午夜看美食文章、圖片會刺激腦下垂體的相應激素分泌,促進體內脂肪黏滯性增大,腸胃逆向蠕動,本來應該排出體外的消化物殘余熱量會被身體吸收。造成皮下脂肪堆積。
回答:
假。研究發現饑餓會導致血液中胃饑餓素含量上升,這會激素會使我們更傾向于選擇進食高卡路里的食物。研究和《柳葉刀》雜志并無關系。
論證:
首先,這個研究是在內分泌學會2010年年會(ENDO 2010)的記者招待會上發布的,研究者是英國醫學理事會臨床科學中心的高級臨床科學家Tony Goldstone,和《柳葉刀》雜志沒有關系。研究中發現空腹會導致血液中胃饑餓素含量上升,這種激素會使我們更傾向于選擇進食高卡路里的食物。研究發現胃饑餓素會影響我們的進食習慣,這可能是由于胃饑餓素會激活我們大腦中的獎勵系統。
胃饑餓素是由胃分泌的一種激素,在進食后其含量會下降。如果給人注射胃饑餓素,人們會吃得更多。為了探究饑餓對人們食物選擇的影響,Tony Goldstone先讓18名體重正常的被試禁食一晚之后,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繼續禁食,一組食用一份730卡路里的早餐。然后將這兩組人混勻后重新再分成兩組,一組注射生理鹽水,一組注射胃饑餓素。之后向這些被試分別展示高卡路里食物(巧克力、匹薩、漢堡等)和低卡路里食物(魚肉、蔬菜、沙拉)的照片(各60張),然后被試根據照片對自己的吸引力對這些照片打分,最低1分,最高5分。作為對照,被試也會看到一些非食物的照片。當被試對食物照片打分時,研究者會用MRI記錄他們腦部的活動。
實驗結果顯示,和進食并注射生理鹽水的被試相比,空腹并且注射生理鹽水,或者進食并注射胃饑餓素的被試更傾向于選擇高卡路里的食物。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