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別造謠了

    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流傳10年的老謠言

    進入12月份以來,媒體連續報道蘇州1位24歲的工程師、廈門2名40多歲的醫生英年早逝的消息,“過勞死”又被推上網絡話題的風口,引發廣泛關注討論。

    12月10日,央視也不失時機地挖出“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的這一流傳10年的老謠言推波助瀾。

    那位或者會說,你怎么如此肯定這是謠言?很簡單,“過勞死”并非醫學術語和臨床診斷,而是由日本人創立的一個地域性社會醫學名詞,也或者說是日本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雖然在日本有官方判定標準和受害者賠償標準,這個名詞也流行在東亞地區,但是并沒有被我國政府所接受和認同,也沒有官方定義和判斷標準,我國勞動或衛生部門更沒有進行過相關調查和統計。因此,不難判斷“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的說法是一種謠言。

    空穴來風,謠言如何產生的?

    俗話說,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這一謠言從何而來呢?都說網絡是有記憶的,簡單搜索發現,這個“60萬”最早見于2005年8月份知名小品演員高秀敏46歲早逝的新聞報道中,記者引用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楊新春教授這樣一段話:“據保守預測目前中國每年大約有60萬人發生猝死,其中80%患有冠心病”。

    就是說,這個60萬是這位學者對當時(之前)我國每年猝死總人數的估算,而根本沒有提及過勞死這一概念。

    再次在網絡見到這個“60萬”是2006年6月《中國經濟周刊》有關“過勞死”專題報道中,記者再次引用了楊新春教授“中國每年大約有60萬人發生猝死”的說法。

    全國每年60萬人猝死是如何演變成“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這一謠言的呢?2013年07月份人民網“求真”欄目進行過考證和辟謠,大致過程是:

    《韓國經濟》轉引了《中國經濟周刊》的報道,并于2006年6月20日刊發了以《疲憊的中國,加班現象蔓延,每年60萬過勞死》為題的文章。

    之后的2006年6月22日,《環球時報》又編譯了《韓國經濟》報道,并以《中國過勞死 一年60萬》為題大加渲染:“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中國人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過勞死也呈急劇增加趨勢。據估算,每年因過勞死去世的人多達60萬”。

    至此,真相大白,原來這個謠言的始作俑者是韓國人,而國內的流傳是對信息以訛傳訛并出口轉內銷的結果,炮制者乃環球時報。

    每年猝死60萬很高嗎?

    具體來說,楊教授的這個“60萬猝死”的說法又是怎么來的呢?

    據介紹數據來源于一個名為“ICD(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的臨床應用及心臟性猝死預防研究”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所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這項研究,根據涉及67.8萬人口的調查得到的心源性猝死(院外)的發病率,以13億人口推算全國每年發生心臟性猝死54.4萬。已知,心源性猝死約占全部猝死比數的9成,以此估算全國每年猝死總人數約60萬。

    60萬,絕對數上看的確很嚇人。但是,橫向比較看,這個發病率估計是相當保守的。我們與總人口3億的美國做個簡單比較,2016年全美已報告的醫院外發生的心臟驟停人數已經超過35萬,由旁觀者施以心肺復蘇(CPR)比例為46.1%,幸存率12%,得到死亡人數約31萬。2015年心臟驟停人數、旁觀者CPR比例及幸存率分別為32.6萬、45.9%和10.6%。2014年,42.4萬、40.8%和10.4%。2013年,35.9萬、40.1%和9.5%。2012年38.3萬、41.0%和11.4%。

    另外,據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基于美國某個地區社區的人口調查估算,45、55、65、和75歲時余生(到預期壽命的85歲計)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幾率分別為:

    以血壓、血總膽固醇、當前吸煙狀態和糖尿病作為主要危險因素,危險系數越大發生幾率越高。比如以45歲作為觀察年齡心跳驟停危險性,及與相關危險因素的關系為;

    ?

    可見,人群中每年發生心跳驟停(猝死)人數是相對恒定的,雖然美國由旁觀者實施CPR和最終生存率高于我國,但是每年仍有30~40萬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全部猝死人數自然要高于這個數字。

    對于人生而言,死亡是最為悲慘和可怕的,但是,這種悲劇是以相對恒定的比例發生于人群,部分(25%)是平素沒有任何癥狀的健康人,其中包括一些年輕人,我們避無可避逃無可逃。雖然也有很多研究試圖在某些人群進行篩查來預防心源性猝死的發生,但是除了發現并提示有家族史、有臨床癥狀和心電圖異常者注意某些事項外,總體上人們能做的也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避以上危險因素,其他我們幾乎無所作為,只有接受。

    過勞死是個啥?

    過勞死開始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日本,指長時間工作的壓力和疲勞造成工人健康損害,某些人最終死于過度勞累的現象。日本人還因此創造了專用新名詞:Karoshi。

    Karoshi最早報道案例是1969年日本最大的報紙公司航運部一位29歲男性工人連續加班工作后死于腦中風。到80年代,連續發生的企業高級白領英年早逝的案例引發整個社會的關注,這些犧牲者被貼上過勞死標簽,并展開受害者賠償的討論。到1987年,日本勞工部門開始承認這種所謂過勞死并開始進行統計。

    那么這些所謂過勞死的犧牲者具體死于什么疾病呢?1991年發表的對203名被確認為過勞死并獲得賠償的案例進行分析:203人中,男性196人,女性7人;123人死于中風,50人急性心力衰竭,27人心肌梗死,另有4人死于主動脈瘤破裂。

    對于死亡背景的研究顯示,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有長時間工作的情形,比如每周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每月加班超過50小時。此外,在白領工人中,長時間工作還往往伴隨著工作造成的其他壓力問題,比如職業,過度商務旅行,高要求的工作指標和工作地點轉換等。在藍領工人中,往往伴隨著不規則的夜班,人力不足和長途駕駛等。另外,有88人在事發前24小時內經歷過連續的或突發事件,比如工作相關的情緒焦慮或興奮,工作量快速增加,意外的工作麻煩或工作場所環境的變化等。

    從而得出結論認為,這些死亡與長時間、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相關。

    日本勞工部門還根據相關研究制定了過勞死的判定標準,2001年制定延續至今的標準是:受害者必須在死亡前一個月內加班工作超過100小時,或者在前六個月內至少連續兩個月加班80小時或更長時間。

    雖然這個名詞逐步傳入包括韓國、中國和臺灣等東亞地區,但是并沒有被日本以外的其他政府所接受和承認。

    而且,從醫學角度來看,這些死亡案例與人群中其他的猝死并沒有根本性不同,甚至在所有相關疾病中,過度勞累都沒有被作為主要危險因素,更談不上因果關系。就是說,這種所謂過勞死也沒有被醫學界所認同。

    何況,如前文所述,人群中每個人一生中都存在一定幾率的猝死風險,如果悲劇一旦發生,有一種過勞死,相應的是不是應該創造更多的新名詞,比如過悲死、過喜死等。比如,前段時間遭遇網絡詐騙引發心源性猝死的兩位臨沂大學生徐玉玉和宋振寧,廈門半程馬拉松兩名心源性猝死的運動員,以及今天剛剛報道的5∶20起床跑操猝死的河南初二女生,他們的死算什么死呢?

    總體上說,這種過勞死既沒有被醫學屆認同,也沒有被日本以外的政府官方所接受,不過是日本人創造的一個名詞,充其量算是日本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

    人會不會因為工作把自己累死呢?

    那么從醫學角度來看,人會不會因為工作把自己累死呢? 篇幅所限,下一回討論。

    相關信源:

    評論丨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 我們如何走出過勞的“摩登時代”?

    http://news.cctv.com/2016/12/10/ARTIplj9yXrG2oESZDXkOKPj161210.shtml

    高秀敏猝死并非個例 中國每年約60萬人發生猝死

    http://news.sina.com.cn/o/2005-08-22/12496752363s.shtml

    中國每年60萬人“過勞死”?實為心臟性猝死估算人數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3/0723/c229589-22295641.html

    河南初二女生5∶20起床跑操倒地身亡,學校稱作息時間合理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1002454052604022832000#_0

    • 發表于 2016-12-15 00:00
    • 閱讀 ( 132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