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看著牛打起來未必牛,雙手刀劍實戰大揭秘

    通常人們把刃比柄長,并需要雙手才能握持的刀/劍稱之為雙手刀/劍。這種武器因為威力不俗,也很好上手,在中西方都很常見。雙手劍尤其西方最多,比如電影《勇敢的心》中華萊士的雙手大劍。

    以及15世紀末到16世紀上半葉,著名的神圣羅馬帝國雇傭兵(Landsknechts)中的都卜勒劍士(Dopplesoldners)所用的德國重型雙手劍(Zweih?nder)。


    西方雙手劍雖然是比較常見,但是一樣也有雙手刀,比如流行于15~16世紀歐洲中部和北部的德國雙手大砍刀 (Grosse Messer)。




    東方雙手刀就更多了,一般人最熟悉的莫過于鄰國日本的大太刀。甚至提起日本武士,很多人的腦海里都會浮現出雙手握刀的武士形象。


    我國雖然雙手劍流傳的很少,但是苗刀作為雙手刀,很多武術門派都有流傳下來相應的技法套路,甚至連日本也有不少人學習中國的苗刀技法。


    不過總體來說雙手刀劍在冷兵器的戰場上應用并不廣泛。因為雙手刀/劍對抗長柄武器長度沒有優勢,且造價較高,同時雙手刀/劍對抗盾牌也比較吃虧,所以在冷兵器時代,雙手刀/劍在戰場上很少全面列裝。比如德國重型雙手劍(Zweih?nder)是有長矛手和戰戟兵,以及火槍手配合的。德國大砍刀(Grosse Messer)干脆就不是部隊列裝的武器,而是平民對抗盜匪所使用的民造武器。苗刀在明代也只是鳥銃手的副武器。只有日本的大太刀曾經一度在戰場上比較流行,這也是因為當時日本人在冷兵器時代打仗不常用盾牌的緣故。但是到了如今,雙手武器因為好上手,且攜帶比盾牌和長柄武器更方便。在對抗攜帶更方便的單手武器上有優勢,所以被廣大兵器格斗愛好者廣泛學習。今天我就簡單的講解一下雙手刀劍在實戰中的一些基礎應用。

    因為雙手刀劍好上手,一般都建議新人先練習雙手刀劍體驗一下,新手不會控制力量,所以我們使用的是包了軟緩沖的軟質安全武器。有的人喜歡玩歐劍,有的人喜歡玩日本劍道,所以我們用的安全武器也沒有特意區分刀還是劍,兩邊都包了軟緩沖,可以當刀用,也可以當劍用。

    首先是起手式。雙手刀/劍最常見的起手式就是這樣刀/劍尖斜上指向對手,優點是可以和對手保持距離,即便新手反應速度慢,對方也不能直接沖上前,那樣會直接撞到刀/劍尖上。并且只要握緊刀守好中線,對方也沒有太多可以攻擊的部位。不過有所不同的是站姿,劍道通常是握刀右手在前,站立時右腳在前,上圖中右側選手由于是左撇子,所以握刀左手在前,站姿左腿在前。當然對方也不是專業的劍道選手,并不是采用的標準劍道站姿。而我練的苗刀式握刀方法相同,但卻是左腿在前。同手同腳更適合單對單的競技比賽,前進后退都比較快速,而傳統武術并不是為了競技,更多的是為了防身、殺敵,所以面對的可能是復數敵人,右手在前左腿在前這種站姿在側面移動方面就更靈活,比較適合復雜的對抗環境。


    這局我先攻,我首先邁的是前腿,向前進一小步,同時刀尖順時針畫弧,首先讓開對方武器,同時手收于腰側。首先進步拉近距離就代表著攻擊開始,刀尖一動對手就立刻試圖做出反應試圖格擋,但是我刀尖畫弧輕松晃過對手的防御,對手用力過猛刀尖都戳在地上也沒有擋住。這時我后腿向前邁一大步,同時以身帶刀直刺對方咽喉。這招是形意拳中的崩刀式。

    不過因為只是友誼對抗,我邁步的同時就開始剎車,手也沒完全遞出去,只是在對方咽喉上點了一下就收回來,不然以身帶刀,用全身的力量刺中咽喉要害,即便是軟質武器也會重傷。所以新手在對抗中不能急躁,不要看見對方動就立刻反應,而是應該沉住氣看清楚對方刀路在進行有效格擋。


    起手式有很多種,比如這種意大利劍術中的窗口式Window Guards,這個姿式既能防御也能進攻。可以擋格斬擊,但同時也能以刺擊威脅對手。但是對于反應速度慢的新手來說,比較容易被人抓住破綻進攻。

    這局同樣是我先攻,我前腿進步,同時劍從頭頂繞過。對方搞不清我的攻擊路線,誤判為我要下劈,舉劍橫檔。然而我的劍只是從頭頂繞過,在對方舉劍橫擋的時候,我后腿邁一大步上前進行橫斬,所以對方橫劍格擋完全無用,被我砍中腰側。這種時候正確的應對方法可以選擇對方上前我也上前,對方劍繞圈到頭后的時候直接一劍斬了對手。當然這要看時機,我本人因為常年對練,反應速度比較快,對手用虛招的時候,劍還在繞圈我就上去斬中對手了。但是如果對方速度快,自身反應速度慢,那么不要著急反應,一退破千招,后退躲開對方攻擊再找機會反擊也是可以的。

    起手式也是隨機應變的,并不是某一種起手式好用就死抱著不放,也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起手式。比如這一局,對手起手式選擇將刀扛在肩上,這種姿勢并不適合發力,而且由于對方自己做的對練刀的刀柄沒有纏防滑的東西,柄比較滑,所以對方不得不抓住一部分“刀刃”來保證不會脫手,等于減短了武器長度,更加吃虧。針對他的起手式,我平舉武器指向對手,保持攻擊距離,并且這樣平舉對方這個姿勢其實比較不方便撥打。

    這局對方先攻,因為我平舉武器保持距離,對方必須撥開我的武器才能近身,所以對手進步的同時刀上撩試圖撥開我的武器。但是我擺這個針對他的起手式的目的,就是引誘他去撥打我的武器,所以他能做的動作有限,都在我的預料之內。對方一動我就已經看穿他打算做什么了,所以我立刻抬起武器讓過對方撥打過來的武器。對方撥了個空,身體卻還依照慣性往前沖,我原地不動彎腰低頭讓過對方撥空后回砍的刀,直接擰腰發力一記橫斬。對手雖然依然試圖刀下落格擋,但是根本無法跟上我的速度,直接被我腰斬。

    斜向或是橫向移動,在兩人放對過招的時候應用相對來說比較少,因為兩點之間直線最近,走直線速度更快。你繞圈,對方只要側個身就能繼續面對你,所以在擊劍和劍道比賽中很少能看到側向移動。但是在實戰中側向移動依然有其價值,那就是在對方攻擊的時候進行側向移動,讓開對方攻擊中線,然后進行攻擊。這樣對方才沒有太多的反應時間來轉向面對你。這局和上局差不多,雙方起手式大致相同,這次依然對方先攻,對方直接進步劈出刀來,但這個姿勢劈出的刀是無力的,對方可能只是想刀伸出來逼我格擋,然后粘刀較力,但是我并沒有按照對方設想的行動。我首先抬起刀讓開對方武器,并在對方進步的同時側身向斜前方進步,讓開對方攻擊的中線。這時對方刀尖已經越過我的身體了,這代表對方武器被我完美躲過一時間難以收回,對方對于我來說已經完全不設防了。我緊接著一記劈斬直接斬中對方脖頸要害。

    和上局相似,這局依然對手先攻,只是不同的是這局對手使出一記橫斬。與上局的前劈不同,橫斬相對前劈側身讓開難度更高,所以這次我首先是前腿向后撤步,并側身后仰讓開對方橫斬,這時對方招式用老,刀已經砍空無力回防,而我在側身后仰讓開對方攻擊后,直接下劈斬中對方脖頸要害。

    側向移動還有一種運用方法,這局對手依然先攻。對手小跳躍起進行劈斬,跳斬雖然勢大力沉,但是缺點就是人在空中是無法變向的,攻擊方向很好預判。在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橫舉硬擋的畫面,但在格斗中硬擋是不明智的。所以我直接舉刀向側前方進步迎了上去,首先讓開了對方攻擊力量的中線,然后在武器對碰時,順著對方碰撞力量刀從頭頂繞過一圈,同時進步轉身擰腰劈斬擊中對方背部。

    在對抗中很多人喜歡后發制人,因為對方想要拉近距離是需要時間的,這時就可以反應過來進行防守反擊。但是先發制人可以把握攻擊節奏,比如這局我使用快速連續的左右來回斬擊讓對方疲于招架無力反擊,這個節奏就被我控制住了。我攻擊對方只能防御,那么我就立于不敗之地。在對方連續招架的陣腳大亂時,我突然改變原先的固定上段左右橫斬模式,改為下段攻擊,輕松擊中對方腿部結束戰斗。

    格斗中情況千變萬化,所以練習兵器格斗必須要進行專門的訓練,而不是靠看一些所謂教程就覺得自己明白會用了。我的文章只是給練習兵器格斗的朋友一些技術上的參考,如果沒有任何基礎請勿輕易模仿。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 發表于 2016-11-25 00:00
    • 閱讀 ( 72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