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扶蘇身為秦始皇的長子,素來寬厚仁慈,禮賢下士,深受文武百官以及百姓的愛戴。作為秦始皇眾多皇子中少有的有政治遠見的皇子,很多人認為,扶蘇如果不自殺,大秦帝國就不會二世而亡,然而,事實會是這樣的嗎?

扶蘇為什么會選擇自殺?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為防止百姓借古諷今,誹謗朝廷,秦始皇便采納丞相李斯的愚民建議,焚燒諸子百家的書籍。一年后,秦始皇由于憎恨方術士侯生、盧生在背后誹謗自己,又下令坑殺了四百六十名“儒生”(坑儒,其實坑殺的是一些行為不端的方術士),同時不斷地流放犯人去戍邊。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焚書坑儒”事件。
事實上,自商鞅變法之后,秦國的歷代國君便一直奉行著法家提倡的“輕罪重罰,以刑止刑”的治國思想。
秦始皇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后,為震懾天下,更是將這種嚴刑峻法推向極端。作為皇一代,秦始皇堅信,馬上可以打天下,馬上也同樣可以坐天下。但皇二代扶蘇卻不認同他爹的治國理念,他認為馬上可以打天下,但卻不能馬上坐天下,而當務之急是應該廢除嚴刑峻法,讓百姓休養生息。只有這樣,才可以贏得民心。
“焚書坑儒”事件發生后,扶蘇便屢屢勸諫說:“天下剛剛平定,遠方的百姓還沒有歸附,諸生都誦讀并效仿孔子的言行,如今陛下卻用嚴刑峻法來處置他們,我擔心這樣會逼得民眾造反!”

▲扶蘇(?—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蘇,常稱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母羋氏。
秦始皇素來剛愎自用,聽不得不和諧的意見,也容不下別人挑戰他的權威,哪怕這個人是他的親兒子,于是,他將扶蘇發配上郡去監軍,其實主要是想讓扶蘇下基層歷練一下。但讓秦始皇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舉動無意間竟然改變了大秦帝國的命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這位夢想著長生不老的千古一帝終究還是沒能躲過自然界生老病死的“魔咒”,病逝于沙丘宮,享年50歲。臨終前,他命中車府令趙高代寫遺詔,將扶蘇召回,并主持他的葬禮。其言外之意是讓扶蘇回咸陽繼位。然而,他太過自信了,他自信到認為,即便自己掛了,余威還在,沒有人敢擅自篡改他的遺詔!他萬萬不會想到,他死后,一個小小的太監竟然扣留并攛掇丞相一起篡改了他的遺詔。
趙高、胡亥、李斯召開了一個秘密會議后,便派使者帶著偽造的詔書到上郡,向扶蘇與大將軍蒙恬宣讀說:“朕令長子扶蘇與蒙恬率領數十萬大軍駐守邊關,已經十年有余,兩人不但沒有做出任何成績,反而還損失眾多士兵。扶蘇沒有尺寸之功,卻屢次上書誹謗朕的所作所為。沒有立扶蘇為太子,他卻日日埋怨朕。扶蘇身為人子,不孝,現賜其自裁!大將軍蒙恬與扶蘇一起監軍,不但不匡扶正義,明知扶蘇圖謀不軌還知情不報,身為人臣,不忠。同樣賜其自裁!”
扶蘇接到詔書后,如遇晴天霹靂。他雙手顫巍巍地捧著詔書,哭成淚人。他雖然與老爸政見不合,但做夢也不會想到老爸竟然會下令命他自裁。哭過之后,他拔出寶劍就要自殺,卻被蒙恬給攔住了。
蒙恬說:“陛下巡游在外,并未冊封太子,他命我統帥三十萬大軍戍守邊關,讓公子監軍,這是天下重任!如今來了一個使者,您就自殺,也太不拿自己的性命當回事兒了吧!再說了,我們怎么知道其中是不是有詐呢?我希望公子能夠向陛下再請示一下,等弄清楚再死也不遲嘛!”
扶蘇抹了把眼淚,回答說:“父親賜死兒子,還有什么好請示的呢?況且你我統領三十萬大軍,足以謀反,老爸就是擔心我們會造反,所以才將我賜死!兄弟,早死早托生!我先走一步了!”說罷,扶蘇拿起寶劍割斷了喉嚨。蒙恬不愿自殺,別人也不敢殺,使者只好將其囚禁大牢。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后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
如果扶蘇不自殺,他的結局會如何?
扶蘇自殺不禁令后人扼腕嘆息,于是,很多人就說,如果扶蘇不自殺,大秦帝國就不會斷送在秦二世的手中。難道真是這樣的嗎?想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扶蘇不自殺能不能繼承皇位,因為只有扶蘇能繼承皇位才能改變大秦帝國的命運。
扶蘇素有賢名,就連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都要詐稱公子扶蘇,足見扶蘇在當時是多么受人愛戴。假如趙高不篡改遺詔,扶蘇就會順利繼承皇位。扶蘇繼位后,首先會廢除秦始皇時期的嚴刑峻法,推行仁政,使人民安居樂業,大秦帝國倒是不至于二世而亡。
但現實是,在趙高與李斯的精心運作下,胡亥繼位已成既定事實,根本無法更改。如果扶蘇不自殺,他能奪取皇位嗎?至少他已經無法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了。
唯一一種繼承皇位的方式就是率領蒙恬統領的三十萬大軍造反。以扶蘇的威望以及蒙恬三十萬大軍的實力,造反成功易如反掌。但從扶蘇仁慈寬厚的性格來看,他斷然不會干出造反的事,不會去做一名亂臣賊子,所以他注定無緣皇位!
既然扶蘇無緣皇位,那么,他的結局會如何呢?我們再來看看胡亥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皇位的。

▲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
為鞏固皇權,秦二世召來了沒了小腦袋但大腦袋卻異常發達的趙高,并對趙高說:“我還很年輕,并且剛剛繼位,根基不穩,大臣尚未順服,百姓還不歸附,我的兄弟們一定會趁機與我爭奪權力,我該怎么辦呢?”
趙高回答說:“陛下登基稱帝,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所懷疑,因此心生怨恨,心中不服。您想要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一方面要鏟除異己,誅殺大臣和您的骨肉兄弟;另一方面要培植黨羽,讓貧者富有,讓賤者高貴,這樣他們就會對您感恩戴德。如此一來,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于是,秦二世在國內打響了暴力誅殺反對派的第一槍。而諸公子和大臣們紛紛中槍。
秦二世首先除掉了蒙恬、蒙毅二兄弟,然后又開始誅殺兄弟姐妹。他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六位公子處死在杜縣之后,又將公子將閭三兄弟囚禁在宮中,讓御史羅織他們的罪名。
御史對將閭說:“身為人臣卻沒有一點人臣的樣子,按法當斬!”
將閭反駁說:“朝廷禮儀,我沒有不聽從司儀的;上朝站位,我從來沒有越禮過;與陛下對話,我也從未說過不敬之詞,怎么就沒有臣子的樣子了?今天不弄明白的我的罪行,我還就不死了!”
“實在不好意思,我只是奉召辦事!是你們三兄弟自己動手,還是由我來動手,你們選吧?”御史蠻橫地說道。
將閭三兄弟見求生無望,便含恨自刎了。
自此,有十位公子被殺斬首,十二位公主被肢解。一時間,震驚宗室。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
公子高見兄弟姐妹們慘遭屠戮,內心惶恐不安。原本想出逃,但轉念一想,自己潛逃很可能會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于是洗白了脖子,對秦二世上疏道:“先帝在世的時候,我進宮可以享受美食,出宮可以享用車馬。先帝寵我,還經常賜給我內府里的衣服和馬棚里的寶馬。我原本該與先帝一起去死,但我卻茍活至今。身為人子,不孝;身為人臣,不忠。不忠不孝,我又有何臉面活在世上呢!懇請陛下憐憫我,準許讓我追隨先帝而去!”
秦二世看到公子高的上疏后,樂不可支地對趙高說:“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走投無路’吧!”
趙高奉承道:“王公大臣整天擔心死亡還來不及,看誰以后還顧得上造反!”
秦二世答應了公子高的請求,并賜給他十萬錢的安葬費,將其安葬在驪山腳下。
可以說,秦二世為鞏固皇位幾乎屠殺了他所有的兄弟姐們,不管這些人對他有沒有威脅。
而扶蘇作為秦二世皇位最大的威脅者,如果他沒有自殺,也一定會被胡亥、趙高、李斯聯手整死。
對于扶蘇而言,只是早死與晚死的區別,所以他根本沒辦法左右大秦帝國的命運。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韓明輝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