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將相和”千年來被傳為佳話,實際上卻是毒雞湯?

    藺相如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一個傳奇人物。從一個宦官手下的門客,到后來為趙王屢立奇功,最終官拜上卿,與廉頗平起平坐。繼而又喂廉頗喝了灌心靈雞湯,促成所謂“將相和”的局面,終被后世傳為佳話。

    然,在我看來,這并沒有什么用。

    藺相如確實做到了趙國相邦的位置,當然在司馬遷史記記載時,為避劉邦名諱,改稱相國。

    但一個稱職的相國應該干些什么?一般來說有三件事是必然要做好的。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跡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

    外交

    這一點上,藺相如讓我想到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兩個人出奇的相似,主要的成就都是在外交上。能做到不辱使命。藺相如最為后世津津樂道的兩個小故事是完璧歸趙和澠池會盟。

    然,這事實上真的沒有什么用。

    先說完璧歸趙,我一直覺得這是個笑話。彼時秦比趙強,秦王想用城池換和氏璧。大家都知道這單買賣肯定兌付不了。明知兌付不了的買賣,還不得不做。想必是當時趙惠文王知道,如果不給,秦趙交惡,秦軍師出有名(我還是沒想明白,如果就是不做,秦軍到底以什么名目出師;反倒是你玩他一把,他真的有理由打你)。

    過程不細說,最后和氏璧確實回到趙國了,通過這件事我并沒有發現藺相如有多厲害,反倒是看到了秦昭襄王的氣魄。要是秦昭襄王像藺相如那么二,藺相如能活著回去?

    反過來說,和氏璧這單買賣究竟是當時不同意會得罪秦國,還是明明已經送過去,秦昭襄王都已經抱在懷里看過,表明十分喜歡后又給人要回來會得罪秦國?腦子正常的人應該都能想明白吧?如

    果這樣還解釋的不夠,那么我就一個問題:最后秦國對趙國的戰爭避免了嗎?

    以和氏璧換城池確實不切實際,但也沒有做成任何對趙國,或者秦趙兩國關系實質上有益的事情。這次出使的結果說實話就是沒有結果。最終只是滿足了趙惠文王對于和氏璧的一己私欲而已。可見藺相如其人,討好君上,溜須拍馬的功夫一套一套的。也難怪后來廉頗看不起他。

    再談澠池會盟,宴會上挾持秦王。我再次深感秦昭襄王是個明主,真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要是為了這么點破事,一時不忍,怕壞了秦國的宏觀戰略,可謂得不償失)。

    莫說他藺相如彼時動不了秦昭襄王,若是真動了,趙惠文王走得了?澠池雖屬韓國,卻離秦近,離趙遠。而且當時趙國方面算是戰敗,所以是不折不扣的城下之盟。秦昭襄王能容忍藺相如犯二的原因不過是當時秦國的戰略重心正在遷移,準備去打楚國。所以停戰協定是必然要簽的,具體在簽的時候有沒有在口頭上占點小便宜(占到則已,占不到也不虧),都不重要了。

    重點是,藺相如在外交方面的功勞始終只是停留在“嘴皮子”上而已,根本對于彼時的局勢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為相數十載,其外交功績實則泛泛。根本沒有蘇秦張儀合縱連橫的大局觀。并沒有給趙國營造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僅從這一點,他根本不是一個稱職的相邦,只是一個合格的外交部發言人而已。


    ▲完璧歸趙

    (圖)發生于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現河北省城市),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內政

    藺相如是如何主持內政,發展生產的,歷史記載很少,我們不得而知。

    僅從現在所存的史料,無法判斷他有什么很得當的內政舉措。雖然不能說他做的有多差,給趙國增加了多少GDP,但確實也沒有看到他做出什么大的成績。

    至少比起彼時秦國的范雎而言,差了不知多少條街。


    ▲負荊請罪

    (圖)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里就是藺相如回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人事

    這個部分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將相和了。

    人事矛盾確實處理的很到位。但我就在想,假如沒那個通風報信的人呢?他一輩子就躲著廉頗走?結合之前兩次的外交軼事,可以看出這個人做事很被動。完璧歸趙和澠池會盟,都是無奈之舉。而將相和,要是沒人牽線搭橋,他估計要躲廉頗一輩子。我不以小人之心推測其人(就是說我不假設那個中間人是他故意找的),這種被動的等待問題的思路確實不是一個國家的相邦應該有的。

    關于藺相如,還有一個小故事,可能知道的人不多。

    說是在他病危時,他向趙惠文王建議不要換將,理由大抵就是趙括是個后生,經驗不足。且不說此事真偽,哪怕是真的,我曾分析過,長平之戰并非趙括之錯。要是非要把這種事情強行搬入后人對藺相如的表彰之列,這種感覺就好像諸葛亮千里之外告訴馬謖要在哪里哪里扎營,馬謖沒聽,然后打敗了,后人都夸諸葛亮英明罵馬謖蠢一樣可笑。

    綜上所述,藺相如是一個被高估的“相邦”。

    他基本沒有政治主張和政治理想。相信有人看罷后,還是覺得藺相如的完璧歸趙和澠池會盟很厲害,按度娘的說法,完璧歸趙和澠池會盟的意義是打擊了秦國的囂張氣焰。

    對此我只送度娘這一句,君豈非逗比乎?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浪雨

    • 發表于 2016-12-25 00:00
    • 閱讀 ( 80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