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生食背后有哪些健康風險?

    在近些年,一種令人感到有些陌生的飲食習慣——生食,正逐漸地在許多地方流行開來。除了食用一些已經被廣泛接受的菜肴(如日本的海味刺身、中國的醉蝦),也有人嘗試生食傳統意義上的“非生食食材”(如非葉類蔬菜、紅肉),而自生食走向公眾視野以來,關于它的爭議也一直存在。實際上,生食遠非某些人口中的“最佳飲食”,其潛在的一些健康風險(尤其是傳播疾病)更加值得我們去關注。

    魚生美味?當心寄生蟲!

    盡管生食走向大眾視野僅僅是近幾年的事,但這并不妨礙一些傳統生食菜肴(例如魚生、醉蝦)等在民間的流行,這些菜肴通過獨特的處理方法,賦予了新鮮食材更豐富的口感,為不少老餮所稱道。不過,生食菜肴美味的背后,是其不容忽視的寄生蟲傳播風險,而不幸的是,除非徹底完全加熱食材,否則這種風險幾乎無法消除。

    眾所周知,生食淡水魚類在部分地區(例如長江流域)非常常見,這可能和一些淡水魚烹飪后較差的口感密切相關。但是,淡水魚生活的條件也意味著,它們感染寄生蟲的風險要遠遠高于海魚(因海水的滲透壓使絕大部分寄生蟲無法生存),而在諸多淡水魚寄生蟲中,頗具“中國特色”的華支睪吸蟲(肝吸蟲)無疑是最具威脅的一個。感染了華支睪吸蟲的魚類在被人生食(或加熱不完全的情況下熟食)后,寄生蟲會通過腸道,來到人的膽管之中定居。在膽管中生活的華支睪吸蟲有如一個“搗蛋鬼”,不僅會通過自身活動破壞膽管的解剖結構,蟲體也會被人體的免疫系統識別為“入侵者”,從而使大量免疫細胞聚集在膽管,引發膽管組織的長期炎癥。長此以往,相當一部分華支睪吸蟲感染者的膽道系統會發生嚴重病變,甚至于患上膽管癌、肝癌等致命癌癥。

    之所以稱華支睪吸蟲為“中國特色”的寄生蟲,主要是因為絕大多數華支睪吸蟲感染者均來自中國(全球1500萬感染者中,1249萬是中國大陸居民),而在公認的華支睪吸蟲疫區(長江流域、廣東省)范圍內,疫情嚴重時大約每9個人即有一個人感染華支睪吸蟲。更加可怕的是,我國民眾(甚至于疫區內的民眾)對華支睪吸蟲的認知十分模糊,魚生等能夠傳播華支睪吸蟲的菜肴流行程度絲毫不受疫情影響。

    當然,淡水魚之中有如此可怕的華支睪吸蟲,并不意味著以海水魚等海產品為主料的“刺身”等食物也同樣有此危險。正如前面所說,海水的極高滲透壓令絕大多數寄生蟲難以在海洋環境中生活,而少數可以寄生于海魚的寄生蟲(如異尖線蟲)可以通過超低溫冷凍(該方法為目前保存生制海產品的慣用手段)來徹底殺死,因此我們并沒有必要擔心合法來源的海產品的寄生蟲風險。但倘若海產品來源有問題(如走私進入國內),則生食會存在很大風險

    生食和食物中毒:不可磨滅的慘痛教訓

    2011年,整個歐洲都被食物中毒的陰霾籠罩著:從德國擴散到全歐洲的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EHEC)疫情,導致無數人因一頓飯而患上重病、殘疾甚至死亡。事件一出,全世界都被EHEC的擴散速度和驚人威力所震撼,但少有人知的是,如此可怕的公共衛生事件,其實僅僅來自于幾株被用來生食的蔬菜而已。

    相信不少人對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俗稱“大腸桿菌”)一定并不陌生,因為它不僅僅是人體腸道內的正常菌群的重要組成成分,也一直被用來生產各類藥物(例如乙肝疫苗、胰島素等),稱得上是人類的“好幫手”。但是,大腸埃希菌同樣是一種致病菌,這也就意味著,某些種類的大腸埃希菌能夠導致嚴重的疾病,例如前面所述的EHEC。作為一種此前并不知名的病原體,EHEC的可怕之處在于,它不僅有著大腸埃希菌所具有的可怕傳播力,而且在人體內能夠分泌并釋放志賀毒素(一種常出現在痢疾病原體志賀菌中的毒素,能夠損傷腸道,導致嚴重癥狀),且一旦自身被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療大腸埃希菌腸炎的重要藥物)殺滅,死亡菌體釋放出的志賀毒素還會“反殺”人體,加重癥狀。這樣一來,原本僅僅在小群體之中流行的EHEC,就在人類的幫助下肆虐整個歐洲,搞了一個“大新聞”。

    不過看到這里你可能會問,EHEC和生食又有哪些關系呢?其實包括EHEC在內的數種致命級別的腸道病原體(例如沙門菌屬細菌、變形菌屬細菌、霍亂弧菌),它們都嚴格遵循糞-口傳播,即排泄物直接或間接(通過受污染的水源、土壤等)污染食物原材料,人類進食沒有妥善處理的食材后患病的模式。而根據統計數據,相當一部分腸道病原體感染者都是通過未加熱或未加熱完全的食物(如生食葉類蔬菜)感染的,例如在前面所述的歐洲EHEC疫情中,流行病學調查所確認的最初感染源正是被污染的蔬菜和水果。而另一種在我國較為常見的病原體——肉毒桿菌,它也同樣是通過未加熱完全的被污染食物(尤其是一些自制的、制作中涉及發酵過程的食物)傳播,因此生食與肉毒桿菌感染之間同樣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除了感染性疾病,生食也往往會將人們置于非感染性食物中毒的風險之下,這完全是因為部分食材(例如菜豆)之中含有加熱后才會消失的有毒成分,在烹飪未完全或是未烹飪的情況下進食,自然會引發中毒。盡管這樣的情況目前還罕有報道,但我們依然不能對此掉以輕心。

    • 發表于 2016-11-24 00:00
    • 閱讀 ( 72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