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果子、雜糧煎餅和煎餅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同樣的存在,作為一枚土生土長的山東土著,以及煎餅類產品的死忠粉,是時候給各種煎餅驗明正身了。
從煎餅家族的族譜看來,煎餅果子、雜糧煎餅都屬于煎餅的衍生品,那咱們先從父親輩的煎餅說起。
煎餅:北方人的香餑餑,南方人心中的謎
也許,南方人永遠琢磨不清楚北方人為什么會吃“紙”,這里的“紙”就是煎餅了。從大學開始到現在工作,每次身旁的南方同事(同學)看到我吃煎餅,我總會看到瞪大的眼睛和奇怪的眼神和一句“你怎么吃紙?”
“這真的不是紙,它叫煎餅,是山東的土特產,用粗糧做的,健康又美味。”
“我知道了,你們山東人就是愛吃這個煎餅卷大蔥。”
同樣的對話,不知道重復過多少次,“煎餅卷大蔥”大概是這些南方的小伙伴對這種紙一樣的食品唯一的印象了。

攤煎餅
煎餅的做法簡單,將五谷雜糧磨成面糊,倒入燒熱的鏊子,用煎餅筢子攤平烙制而成。聽長輩們說,以前糧食少,煎餅主要用面粉摻雜玉米、高粱等粗糧,吃起來也粗糙“拉”口。
制成的煎餅水分少較干燥,可薄可厚,而且方便攜帶,保存時間長,餓了隨時可以吃,成了窮苦人家的標配。為了提高食欲,人們往往還將咸菜、甜醬、大蔥等重口味的“下飯菜”卷入其中,這樣吃起來就又有菜又有主食了。
說起來,用煎餅卷大蔥大概是“舊社會”的吃法了,現在用煎餅卷大蔥不能說很罕見,但也算不上是家家戶戶的搭配,倒是成了飯館里一種能夠代表山東地方特色的美食。
而現在,煎餅的口感細膩了很多,作為一種健康食品,人們用粗糧細做的方法,做成了小麥煎餅、玉米煎餅、米面煎餅、豆面煎餅、高梁面煎餅等不同種類的產品,口味也有酸、甜等區別,吃法更加多樣,可以直接吃,更可以卷各種炒菜、咸魚等更多的菜品。
煎餅果子PK 雜糧煎餅:同根生,有內涵
至于煎餅果子和雜糧煎餅,都是由煎餅同根生的兒子輩煎餅產品了。
如果說煎餅是張薄薄的“紙”,那么這兄弟兩個必須是“內涵”豐富的厚厚的“餅”。
說白了,這兩者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餅里面夾著“陷”,而且餅都不會太硬,剛出爐的最好吃。

制作煎餅果子
天津的煎餅果子可謂是紅遍了大江南北,餅皮與煎餅的做法不同,往往面糊稀一點,鏊子上先灑點油,面糊放到鏊子上攤開成型,然后餅上加雞蛋,用竹蜻蜓推開到整個餅面,撒上蔥花和黑芝麻,大師傅給餅皮一個翻轉,繼續加熱餅的另一面。
翻過來以后涂抹上甜醬或者辣醬,然后放上所謂的“果子”。果子是什么?熟悉煎餅果子的人都知道,果子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油條,而另一種津人叫它果篦兒(bier),也是方形的面放到油里炸出來的薄脆的面塊。

標配加弄完后,還有點自選動作,可以加火腿腸,可以要兩個雞蛋,可以加土豆絲等配菜……寫到這,口水已經留到了桌子上,這加起來就是一套煎餅果子了。
不過煎餅果子這稱呼到南方就變異了,我在杭州生活多年,從未見到過煎餅果子,只見過極為相似的食物,被稱作為“雞蛋餅”。
別看雜糧煎餅和煎餅果子在外觀上極為相似,但從皮到陷都有本質上的區別。心細的小伙伴會發現,做雜糧煎餅餅皮的面糊非常濃稠,在路邊小攤看大師傅做煎餅時,往往會看到他手抖個兩三下才能把勺子里的面糊弄到鏊子上,與煎餅果子不同,面糊會被在無油情況下直接被攤開,夾在里面的餡一定是油炸過的薄脆餅,再放點生菜把餅卷起來。

雜糧煎餅
最最關鍵的一步,大師傅一定會把餅折疊起來,然后“咔”的一下把這個餅一刀兩斷!對,就是這樣!
論口感二者也不同,雜糧煎餅吃起來脆脆的,吃完以后紅紅的嘴唇周圍被鑲了黃色的“煎餅渣”;而煎餅果子則吃起來熱乎乎的軟軟的,吃完了以后嘴邊都是油和醬。從筆者吃完的體驗來看,一套煎餅果子下肚總是吃撐,總覺得它“內涵”太多,而雜糧煎餅吃完總感覺吃不飽,好像需要加點料才過癮。
這么說,雜糧煎餅從外形到口感更像“它爹”,保存了雜糧和煎餅這兩個特色,而煎餅果子里的煎餅更像是北方面食“餅”的做法,柔軟而細膩。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