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星、蘋果等智能手機巨頭環伺之際,國產智能手機廠商能夠崛起,確實非常厲害,盡管在芯片、半導體、傳感器、電池、屏幕以及底層系統上,國產手機的實力偏弱,但是在“精加工”、微創新方面,國產手機廠商們做出來的東西,早就比國外巨頭們造出來的東西先進好幾倍,而這也是國產手機廠商能夠崛起的重要因素,我們也不能完全用“國產手機就是差”的這種態度來看待國產機。
日前,據外媒報道,2016年10月份,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最主要的30個城市拿下了40%的市場份額,幾近于占了印度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就連三星也只占了26.1%的份額,國產手機這是要稱霸印度的節奏啊。
話說回來,為何國產手機廠商能夠在遙遠的印度市場也能占據半壁江山呢?難道不害怕水土不服嗎?或者說印度本土的手機廠商不行?實際上這里面是有原因的。
1.國產機物廉價美
根據外媒報道,印度手機市場份額排在前面的分別是三星、聯想、小米,vivo、OPPO也非常強勢。而機型方面,銷量比較好的機型分別是三星Galaxy J7、三星Galaxy J5 Prime,聯想的機型是Moto E3 Power、Moto G4、聯想K5,小米的機型是紅米3、紅米3S、3s Prime。
上面這些機型的特色就是便宜,其中GalaxyJ5 Prime、Galaxy J7 Prime的價格分別為220美元、280美元;Moto E3 Power、Moto G4、聯想K5的價格分別為879元人民幣、199.9美元、129美元;紅米3S、3s Prime的價格為6999盧比(約716元人民幣)、8999盧比(約921元人民幣)。
其中最貴的手機是Galaxy J7Prime280美元(約1944元人民幣),大部分在千元左右。相比較國內手機廠商如今動輒兩三千,要么4000+的價格,千元機還是2013年、2014年的時候,如今是中高端手機的天下,用戶們早就拋棄了對千元機的熱愛。
雖然硬件等方面,聯想、小米的這些機型與國內相差甚遠,但在印度市場,人家可不這么覺得,早些年,我們同樣覺得聯想、小米的這些千元機非常好,只不過現在品味和需求提高了,才逐漸放棄對千元機的追求。
2.符合印度人民的剛需
根據印度政府在2015年2月設定的經濟目標,印度的GDP增長率應在未來十年維持在9%-10%的增長水平。有數據表明,印度2016~2017財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達7.9%,領跑全球市場。
而與印度GDP的相同步的,同樣是印度智能手機的增速。截至Q3季度,印度前30大城市市場環比增長幅度達到20.4%。但是,全球智能手機2016年的增速僅為0.6%。相比之下,印度才是真正的洼地。
顯然,在增速如此之高的情況下,只有低價才是符合印度用戶當下的剛需,盡管蘋果本身也還不錯,但與用戶的“錢袋子”相比,用戶顯然更需要低價的產品。
國產機的價格,符合正在高速增長的印度用戶的需求,在這種增速下,玩高端也許能賺錢,但論市場份額,遠遠不及千元機。
3.將中國的營銷玩法“遷徙”到印度
除了手機本身的要素之外,中國手機廠商將富有中國特色的營銷玩法也逮到了印度,據外媒報道,vivo、OPPO在印度線下市場的入侵速度也非常快,而小米、聯想也在加大線下渠道的力量。
Vivo、OPPO曾一度是智能手機的領頭羊,這樣習慣了互聯網思維的中國用戶們完全不習慣,人家依靠的就是強大的線下力量。
還有就是大促銷,想必很多人早期都在廣場上見過,幾名廠商工作人員,搭個舞臺,直接在廣場上就將手機“低價”開賣了,這種促銷方式,屢試不爽,顯然,國產手機廠商將這種營銷玩法帶到印度去了。在高明的營銷手段之下,很多人都容易“上鉤”,印度用戶也沒法避免。
在中國的已經被驗證過且玩透的營銷手段,直接將其搬到印度市場去,當然是件容易的事情。
印度智能手機的市場,很有可能像中國市場一樣,被vivo、OPPO、小米、聯想們占據,有了低價的基礎,未來再推高端機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雖然千元機在中國被唾棄,但印度的用戶,可是亟需啊。
文/郭靜,公眾號:郭靜的互聯網圈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