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是導致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因素。那么,為什么15%-20%的肥胖人士似乎沒有受到健康問題的困擾呢?這一切都和基因有關。
該研究調查了有些人雖超重但卻仍然健康的原因。
為什么有些人雖然肥胖卻非常健康,而有些人卻因此患上了糖尿病和心臟病?科學家從基因的角度解釋了這個現象。

該研究涉及到了三種基因,這三種基因影響了脂肪的走向:一是被分成獨立的小塊并儲存于軀體四周,二是被分解并進入循環系統。如果血液里的脂肪含量太高,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加,而且肝臟和心臟周圍的脂肪也會堆積起來。
哈吉·卡達明頓(Haja Kadarmideen)是一名基因科學家,目前在哥本哈根大學主導相關研究。他說:“那些有能力儲存大量脂肪的人可能會變胖,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健康。”
此前的研究發現,雖然超重和肥胖可能引起糖尿病、肝病和心臟病,但約15%-20%的肥胖人士卻沒有因此遭受健康問題的折磨。
在另一個涉及10萬多名丹麥成年人的研究中, 科學家們發現:那些身體質量指數(IBM)超標的人可能比那些“健康”、“苗條”和“肥胖”類人士更長壽。這表明,體重、健康和壽命之間并沒有完全的直接關系。
“我們想要知道什么原因導致有些超重人士仍然享有健康”卡達明頓說。
研究表明,個人基因的構成會影響人的體重臨界值,當人體體重達到這個臨界值,人就會出現健康問題——有些人的身體質量指數雖不在公共健康指南所定義的“健康”范圍內,但他們卻是“外胖內瘦”的體質。而另外一小部分人卻與之相反,雖然他們身體質量指數正常,但卻“外瘦內胖”,我們把這類人叫做TOFI,這些人比較容易出現與肥胖相關的新陳代謝問題。
該研究招募了60位男女,他們都是病態肥胖患者,其平均身體質量指數超過45。他們中有一半人患有代謝疾病,而另一半人卻是健康的。而且,這項研究中所有的人都曾經歷過選擇性的減肥手術。
為找出兩組人士的基因的不同性,科學家觀察了成千上萬的基因并發現,兩組人群中有三種基因在活躍度和潛在序列上差別很大。接著,科學家又進一步從脂肪和組織的角度測試了這三個基因的活躍程度,他們發現這三個基因在調節脂肪是如何在細胞中轉運和儲存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現在,研究團隊希望在能更多人中驗證目前所得的數據。
科學家說,根據個人的基因狀況和其它生物性指標從而為個人評估其身體質量指數有望在未來實現。 “根據特定的基因所做的評估為疾病的診斷、藥品的開發和疾病的精準治療掃平了道路。”卡達明頓說。
同時,卡達明頓補充說:“這些研究數據并不是我們放棄平衡膳食和不再堅持運動的借口,因為,不論一個人的體重如何,生活方式因素都對健康有重大影響。”
蝌蚪五線譜編譯自theguardian,譯者 晴空飛燕,轉載須授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