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童年的記憶被誰偷走了?

    對于許多人來說,記一件事情不是難事。但很奇怪的是,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無論你愿意不愿意,記憶兩頭都會處于空白階段,一個是老年的失憶,一個是成年人童年時期的失憶。老年時的失憶很好理解,畢竟步入老年后,許多生理機能都會退化,但要說到兒童也患上了失憶癥,就很難理解了。

    大家都知道,童年時期可以說是學習的最寶貴時期,像語言、走路這些復雜的技能都是在這一時期學會的,甚至有研究表明,嬰兒們在母親的子宮里就開始了思維訓練。所以,對于兒童來說,記憶一些事情應該不難,何況這些事情還都彌足珍貴,誰不想記住自己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或者交的第一個朋友呢?那么,我們的童年記憶是在哪里丟失了的呢?

    記憶與語言、自我意識

    曾有一種流行了很久的觀點認為,在7歲前,孩子們根本無法形成穩定的記憶,所以遺忘是必然的。但1980年后的一系列實驗表明,早在3歲前,兒童就已經開始記事了。在6個月大時,嬰兒的記憶可以至少持續一天;到兩歲時可以記得一年前的事情。2005年,研究者們又發現,四歲半的孩子可以詳細回憶18個月前??的一次迪尼斯之旅;5歲半的時候,能記住80%的三歲的記憶。大約到了7歲半,孩子們才開始忘記許多早期記憶,只能記住40%的童年生活。

    這些研究表明,兒童不是因為沒有發達的記憶能力才記不住,他們同樣可以創建記憶,并且能檢索記憶。但很奇怪,這些記憶會在7歲后快速消失。于是,研究者開始將研究重點放在研究是什么讓記憶消失,而不是兒童能不能記住事情上。他們找到了一些影響因素,比如語言能力和自我意識。

    研究者發現,語言能力可以影響童年記憶。一個實驗小組曾采訪過急癥室的兒童,這些兒童并不是患上了什么大病,只是在玩耍的過程中,身體被輕微地擦傷。研究者詢問了他們當時是怎么擦傷的,并記錄了這些孩子們的回答。5年后,研究者們又采訪了這些孩子,發現那些當時能夠用語言描述事情發生經過的孩子,在5年后能再次回憶起來。而那些當時不能敘述整件事情的孩子就很難回憶起來,或者干脆忘得一干二凈。這項研究表明,如果早期的經驗沒有被翻譯成語言,它們可能會丟失。從1歲到6歲,兒童從會講一個單詞到能流利說話,在語言能力上有重大突破,這時兒童的記憶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與語言相關的是另一項能力——自我意識。兒童大概在18個月到24個月大的時候,開始說“你”和“我”,表明他們已經初步形成自我意識,意識到自己與別人是不同的。研究者發現在更注重自我的文化環境里(北美與歐洲地區),這些文化傳統更關注兒童的個人經驗、喜好和情感,而不是他們與他人的關系,或者是社會規則、行為標準,這些地區的成年人會比亞洲和非洲的成年人有更早和更詳細的童年記憶。如歐洲裔的人最早記憶出現的平均年齡是3.5歲,新西蘭的毛利人是2.7歲,而東亞人則是4.8歲。

    毫無疑問,良好的語言和自我意識可以增強記憶能力。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東西會影響到我們的童年記憶呢?

    大腦電擊的實驗

    研究者注意到一個現象,人們并不會忘記童年的所有事情,比如在兒童時代,如果學會了行走、游泳和騎自行車這些動作,就不會忘記。相較而言,人們往往忘掉的是那些與長期記憶有關的情景記憶,比如過往的經歷、事件,而在大腦長期記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海馬體。海馬體位于大腦顳葉,緊密聯系著大腦的邊緣系統,經過過濾的信息會在海馬體中暫時儲存,時間是幾分鐘至幾周,而重要的感觀信息會由海馬體中的神經元傳輸到長期記憶區中。

    嬰兒每秒會形成700個新的神經元連接,那么,會不會是這些神經元出現了什么問題呢?

    為了研究神經發生和遺忘之間的相關性,多倫多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進行了一次測驗。首先,一組成年老鼠會被訓練得對輕微的電擊環境十分害怕。然后,一些成年老鼠會被放到一個可以踩車輪的環境中去,當再次返回到電擊環境中,成年老鼠在很大程度上忘記了它們電擊的恐懼;但那些沒有踩過輪子的老鼠依舊記住了電擊環境和恐懼的關聯性。那么,為什么成年老鼠忘記了之前的恐懼呢?這是因為踩車輪運動已經被證明可以提高神經元的活躍度,換句話說,成年老鼠新生的神經元可能干擾了之前的記憶。

    研究者們又用幼鼠進行了一次實驗。幼鼠每天會進食一些減緩神經元生長速度的藥物。根據第一個實驗結果推測,如果記憶與神經元的生長速度有關系的話,幼鼠吞食了藥物之后,隨著神經元生長被抑制,它們應該會比沒有服藥的幼鼠記憶力好。最后,研究結果證實了這一假設。

    偷走童年記憶的真兇

    這些研究為我們找到了偷走童年記憶的真兇——新增的神經元。

    研究者們推測,哺乳動物在成長過程中,大腦中有兩個其他動物沒有的區域在不斷地產生神經元,海馬區的齒狀回就是其中一個,新的神經元在齒狀回中不斷生成,這些新的神經元激烈地爭奪著地盤,改變預先存在的神經元連接,建立新的神經連接,嚴重擾亂了儲存舊記憶的大腦電路。大多數這些早期的連接最后會被“修剪掉”。導致其被毀壞,使這部分記憶被遺忘。

    在7歲前,這場“地盤爭奪戰”尤其激烈,但隨著年齡增長,神經形成會放緩,大概在7歲左右,大腦的海馬體實現了較穩定的神經元連接,人們開始能保存情景記憶。

    那么,我們可以找回童年記憶嗎?目前看來不太可能。一些舊的神經元連接可能已經被“修剪掉”,無法再恢復,即使一些早期記憶經受住了大腦生長和衰退的周期動蕩,但也可能產生記憶變形,我們也不能太信任這些記憶。1995年,研究者們曾進行過一次實驗,向志愿者講述了一些志愿者自己的童年故事(這些故事是從志愿者親友那兒征集來的),參與者不知道的是,這里面有一個故事是研究者虛構的,這個故事說的是他們曾經在5歲前在商場走失過。然而,四分之一的參與者認為這就是他們童年時候發生的事情,即使告知他們這個故事是捏造的,一些志愿者們依然堅持。這個實驗表明一些人認為自己能回憶起來的童年經歷,可能摻雜了許多別人的故事或幻想成分,不是真實存在的。

    由于神經元在不斷新增,防止一些已經存在的記憶被遺忘是不太可能的,我們也許會不可避免地丟掉童年記憶。但有失就會有得,如果沒有這樣靈活可塑的大腦,年幼的孩子將沒法展示驚人的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說 2016年第12期雜志文章

    • 發表于 2017-01-01 00:00
    • 閱讀 ( 113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