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世佳,金牌填詞人,自由撰稿人,新銳編劇。問咖大咖。
曾與金牌音樂人李榮浩聯手打造薛之謙代表作《丑八怪》傳唱大江南北。 2016年年末同名半自傳小說《丑八怪》即將上市。
最年輕的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之一。 連續五屆獲得“上海市年度優秀文藝作品”獎。 出版著作有《十七歲開始蒼老》、《夏日終結的合唱》、《往生闕》等。 參與編劇作品《愛情公寓3》曾獲當年最高網絡點擊量。
“薛之謙已經把自己逗逼和深情的兩面,都很好地呈現給觀眾了。”
Q:
甘老師與薛之謙是黃金搭檔,從薛之謙出道到后來的爆紅,經歷了很多的起落。在甘老師心中,薛之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生活中也很逗逼嗎?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可以分享一下?
A:
我覺得你們在臺上看到的,就是生活中的他。他已經把自己逗逼和深情的兩面,都很好地呈現給觀眾了。
基本對話模式如下:
去年我策劃了一檔綜藝節目,到某一期我去邀請他。
“啊?這個節目你是策劃人?”
“對”
“怪不得這節目不紅。”
“整張專輯歌詞最好的是《剛剛好》”
“錯!《一半》!!!”
“《剛剛好》!!!!!!!”
“絕交。”
Q:
除了薛之謙,老師也給李泉、李易峰、SNH48、徐佳瑩寫過歌詞,老師在給歌手寫詞之前都會與歌手進行比較深入的溝通嗎?是否會根據歌手的性格和特色去寫歌詞?可否舉例說明。
A:
一首歌的每個環節,無論詞曲、編曲、演唱到錄制等,都是它創作的一部分,而最后呈現出來的,是這首歌本身,所以大家互相之間比較了解不太容易“脫節”。
給不熟悉的歌手作詞之前,我會去把他/她的絕大部分作品聽一遍。加上充分的溝通,基本上不太會有偏差。
也有例外。有時候會覺得,這個歌手挺好的,但他/她以前的作品歌詞是這個風格呀!我覺得他/她完全可以嘗試另一種嘛!于是我有時候也在歌詞里“加料”,把它變成我覺得適合他/她的風格。比如說在給SNH48剛開始寫歌詞的時候,我去聽她們以前的歌,她們以前歌詞有一種濃濃的日語翻譯味,很多人也覺得這是特色。然后我覺得,不,我覺得她們值得去嘗試不一樣的歌詞風格。我就自作主張了,后來效果很好,現在她們的歌詞不管是不是我創作的已經都脫離了那種日語味了。
Q:
老師曾在微博上寫道“今年以來最大的恐懼,就是怕這輩子也寫不出比《丑八怪》更紅的詞”,那么老師認為《丑八怪》的歌詞為什么會大受歡迎?
A:
我之前說過,“丑八怪”這三個字的誕生,完全是為了貼旋律而產生的巧合。不是覺得這題材會紅,不是刻意想寫這個,真的就是呈現“上平去”的音調走向、結尾還是開口音的三字詞語,當時能想到的也就“丑八怪”了吧。
如果我知道它為什么那么受歡迎,那我也不會提出那個“恐懼”了吧,因為只要復制就好啦。李泉的《擁有》,也是我填詞,李榮浩作曲和編曲,詞曲質量都至少不輸《丑八怪》,可就沒有紅啊。一首歌的流行真的是說不清楚的事情。
我唯一確定的一點是,我在網上目前看到的所有對《丑八怪》歌詞的解讀,都沒有get到我的點呢:)
"歌詞真的是命定的真愛,它能滿足我所有期望的美好"
Q:
兼有作家、編劇、作詞人三個職業身份,甘老師自己更喜歡哪個身份?為什么?
A:
如果在中國填詞的收入能夠和國外一樣的話,我早就專職做填詞人了。
歌詞真的是命定的真愛,它能滿足我所有期望的美好。
Q:
華語樂壇乃至世界樂壇,有哪些老師欣賞的作詞人以及優秀的作品?原因是什么?
A:
當今的華語詞壇最欣賞的填詞人是香港的黃偉文。他是真的可以“妙筆生花”的人。
林夕也很喜歡。香港詞壇最近十幾年就是黃偉文和林夕,兩位大神互相競爭,也使得彼此的水平都在提高。
還有姚若龍,姚若龍的詞特別貼近旋律,而且有一種獨特的暖感。實話說普通話填詞是很難的,因為它的聲調比較少,但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別是臺灣地區很多出色填詞人的貢獻,使得國語也能唱出許多動人的歌詞。
國外的話,日本的秋元康,是我非常崇敬的詞作者。它把歌詞作為一個原點,進而創造出了轟動整個亞洲的AKB48系偶像的世界。
英文歌詞是我的最愛之一。歐美專職的“填詞人”是比較少的,有很多出色的音樂人都是出色的詞作者,像剛剛獲得諾貝爾的Bob Dylan,前不久去世的Leonard Cohen,英國Coldplay樂隊的Chris Martin,Pink Floyd樂隊的Roger Waters,民謠領域的Paul Simon,還有相當多鄉村音樂的歌詞,都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和感動。
“先別說想不想,先問問愛不愛。”
Q:
問咖的用戶里有很多文學愛好者和音樂愛好者希望成為一個詞作者,身為金牌作詞人,希望老師給一些建議,如何才能成為優秀作詞人?有哪些渠道和方式?
A:
先別說想不想,先問問愛不愛。
每天都有人在微博上問我“我想成為作詞人怎么做”,他們的動機各不相同,有些覺得“我想鍛煉自己的文筆”,有些是因為喜歡某個歌手“我好想有一天幫他寫歌啊”,有些覺得“這樣可以出名哦”,各種各樣都有,但真正出發點是“我就是喜歡歌詞啊”,其實很少。
真的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自己不夠熱愛的事情上了。前面說過了,你的天賦往往在你熱愛所在的地方。
熱愛歌詞是什么樣呢?是不是看到好的歌詞有一種“我要抄一遍”并且已經抄了厚厚一疊?是不是看到好的歌詞會有一種全身細胞都興奮起來的感覺?是不是能背得出很多歌詞?是不是聽到每一首新歌都會想先看歌詞?舉個例子,我改裝了自己的車,放了一個不小的屏幕專門顯示正在播放的音樂的歌詞,因為這樣能在開車紅燈的時候多看幾眼歌詞。
很多想做填詞人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方文山當初“不停投稿被退稿幾百次也不放棄”的故事吧。這個行業門檻很高,沒有公開招聘,沒有學校和書本會教,有時候還要運氣。你所知道的現在知名的填詞人,每個人進入這個領域的方式幾乎都不一樣,并沒有什么成功率高的方式。我記得那時候我遇到任何一個和音樂沾邊的人,都會說“這是我寫的歌詞你能不能看看”。就是像蒼蠅一樣到處撞而已。
我覺得真的沒什么很多人以為存在的“成為填詞人的渠道”。刻薄一點說,想找到一個“靠譜”的渠道再采取行動,本來就是不夠熱愛的表現。
Q:
除了詞人,老師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作家,在高中時代就寫作非常出色,寫作是一種天賦嗎?是否有方法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A:
天賦在任何領域都至關重要,只有打雞血用的心靈雞湯才會刻意否認天賦的意義。
我中學的語文老師呢,很多并不太喜歡我的。因為我八股作文寫得不過爾爾。那我就想,好呀,我在別的地方寫給你瞧瞧。好,你在外面寫出來了,得了獎,出了書,一方面算是給語文老師“一點顏色看看”,另一方面這樣是在確認你自己的天賦所在。
我覺得天賦有一種最明顯的表現方式,就是興趣。你興趣所在的地方,往往也是你天賦所在的地方。然后你就去證明。可能和我的經歷有關系,我是不相信“屢敗屢戰”的,屢敗屢戰說明你不是這塊料。
寫作水平的提升,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甚至拋開天賦和興趣來談的話,很可能是一個偽命題。但一切所謂提升,歸根結底亦是一種呼吸的狀態,吸入、吐出,吸入就是吸收,比如大量的閱讀、吸收,甚至抄寫、背誦;吐出就是自己的創作,不停地創作,當做練習也好,不要想著“我現在的水平還不能自己寫”,那就永遠不會提升了。
Q:
老師創建了自己的個人工作室,加入了“創業一族”,在創業過程中有哪些感受?有什么可以和問咖的創業者分享的?
A:
我不是個循規蹈矩的人。我在大二的時候就跟同學一起開廣告公司,后來還開過文化公司、投資公司,現在仍然在創業,比如我做了一個純粹女性時尚類的公眾號,和朋友們一起弄了個搞機器人的科技公司。
和這些相比,個人工作室神馬的,真是弱爆了。
實話講我不喜歡把創業當做事業來做的態度,我覺得創業就是玩。
意猶未盡?趕快去百度問咖約見甘世佳、向他提問!
關于問咖
問咖是百度知道孵化的一對一的付費約見平臺,在這里,有各個領域的資深大咖,給你最貼心的指導。約見,發現新世界!快來約見!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