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快過年了,須警惕假日心臟綜合征!

    年底,各種節日接踵而至,社交性聚集占據著很多人的生活。酒,作為人際間關系的潤滑劑不會缺席這種場合,所謂無酒不成席。在中國酒文化中,往往把喝酒量與感情聯系在一起,所謂“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深一口悶”。因而,這種社交性飲酒非常容易導致飲酒過量甚至暴飲。

    大量飲酒的很多健康危害已經廣為人知,然而有一種危害你可能并不清楚,那就是,即便是健康人,偶爾一次大量飲酒都有可能喝出心臟問題,甚至導致猝死。由于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有暴飲的周末或節假日過后,因而被命名為“假日心臟綜合征”。

    什么是假日心臟綜合征?

    假日心臟綜合征(holiday heart syndrome,簡稱HHS)是在上世紀70年代首先由Philip Ettinger描述,作者通過對最近有大量喝酒和長期過量喝酒的24位患者(20男,4女)32次急性心律失常發作事件的分析發現,經過治療糾正心律失常后這些患者本身并沒有心臟病;心律失常的發作通常發生在有狂飲的周末或假日過后的2天內,這種情況沒有在酒精相關的其他心臟病中觀察到;心律失常發作的類型最常見的是心房顫動,其他類型包括心房撲動、房性或交界性心動過速、多源性早搏(房性或室性)、以及室性心動過速; 治療后平均PET/LVET(射血前期與左室射血時間比率)為0.412±0.014(正常值為0.299±0.008);心電圖顯示PRc,QRS和QTc延長;心臟導管檢查中,心臟內壓和體積,冠狀動脈和心室壁運動都是是正常的。

    以上專業描述是為了更真實客觀呈現作者當初的觀察發現,讀者可以略過。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心臟病史的健康人, 大量飲酒(常發生在周末或節假日)可以導致急性心律失常發作,這些患者除發作期間可以發現心肌電信號傳導延遲外,發作過后沒有發現心臟存在結構和功能性病變。因而,作者認為發生在健康人的這種急性心臟問題是由節假日大量飲酒導致,建議命名為“假日心臟”綜合征(“holiday heart” syndrome.)。

    隨后的一些研究從不同側面對這種現象進行觀察描述。1987年的一項觀察,100名酒后房顫發作患者中有35名是沒有心臟病的健康人,房顫主要并非發生在周末或節假日后,更常發生在周三、周四或周五,但是發作集中在大量飲酒后的兩天內,進一步印證大量飲酒作為發顫觸發因素的關系。

    一些研究還觀察到,HHS既可以發生在習慣性飲酒者,也可以發生在沒有習慣性飲酒者偶爾的大量飲酒后。至于飲酒量,多數觀察發現HHS主要發生在過量飲酒(每天超過3標準杯以上)的飲酒后,但是也有個別發生在所謂適量飲酒后,甚至僅僅喝一杯之后。

    一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HHS可以發生在心臟完全健康的人——既沒有心臟病家族史和個人發作史,也沒有臨床癥狀和檢查證據提示任何可以導致心律失常的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性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臟瓣膜病等。這些人的實驗室檢查也通常是正常的,發作過后心電圖檢查也往往是正常的。

    HHS另一個重要特征是戒酒后通常心律失常就不會再發作,相反如果持續濫用酒精則會反復發作。這種觀察也進一步證明飲酒在心律失常發生中的作用,同時說明戒酒對于這種現象的治療和預防至關重要。

    臨床上,HHS患者最常報告的癥狀是心悸,其他癥狀包括心前區壓迫感或疼痛、暈厥和呼吸困難。 癥狀的出現有助于發現和診斷HHS。但是,也有部分HHS是完全沒有癥狀的,這些HHS往往容易被漏診。因此,一般認為HHS的發病率通常是被低估的。

    至于HHS的臨床意義,由于心律失常的發作往往是暫時性的,經過治療后通常會恢復,戒酒后通常也不會再發,因此HHS通常不會在短期內造成實質性健康危害。但是,如果反復發作,也可以導致心律失常長期存在。房顫是HHS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如果房顫不能轉復為正常竇性心律成為慢性房顫,就可以產生嚴重的健康危害的,突出表現在顯著增加腦中風和心力衰竭的危險性。

    另外,還觀察到,HHS相關的心律失常可能與狂飲后猝死相關。已知,喝酒是勞動力年齡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具體而言歸于酒后意外傷害、酒精性肝病和“醉死”。后者可以是急性酒精中毒腦生命中樞抑制致死,也可以是醉酒后嘔吐導致的吸入性窒息死亡,以及其他一些可以解釋的猝死。另外還有部分酒后發生的猝死并不能用已知的機制解釋,這一部分猝死很可能與HHS心律失常有關。

    HHS是如何發生的?

    喝酒是如何導致HHS發生的呢?目前具體的機制尚不明確,不過部分證據顯示,可能與以下效應相關:

    1.心臟電信號傳導干擾。動物實驗研究發現酒精可以抑制心肌細胞膜鈉離子通道從而影響動作電位的產生和傳導,進而干擾心肌電信號傳導。

    另外,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可以增強交感神經活性,促進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釋放,干擾心肌電信號的傳導。

    心肌電信號傳導的延緩每個動作電位之間的間距增加,這就為異位電信號的插入提供機會,就如同我們排隊時個體之間距離增加給插隊者增加機會一樣,是HHS各種心律失常發生的機制基礎之一。

    2.酒精增強副交感神經活性。有研究發現,酒精可以觸發迷走神經興奮,增加觸發房顫的危險性。

    3.血漿游離脂肪酸升高。研究已證實,老年性房顫發生機制與老年人血液游離脂肪酸升高之間的關系。同樣有研究發現,喝酒可以升高血液游離脂肪酸,因而提示這也可能是HHS發生的可能機制之一。

    綜上所述,即使在沒有心臟病的健康人,大量喝酒甚至是偶爾的大量喝酒也有可能喝出心律失常,甚至導致猝死。這種現象常發生在周末或節假日暴飲之后,成為節日心臟綜合征。

    另外,最近又有一項綜述發現,長期飲酒,即使每日一杯的少量喝酒也增加房顫的風險。雖然不屬于HHS范疇,卻也提示即使少量飲酒也增加心臟病風險,值得警惕。

    飲酒量釋義

    1.標準杯:文中“杯”指美國預防酒精濫用與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定義的標準杯,1標準杯為含有0.6盎司(約14克)純酒精的各種不同容積乙醇飲料。對應常見的酒類分別為:12盎司即355毫升5 %普通啤酒,恰好折合標準易拉罐1聽;5盎司約150毫升12%的紅酒;1.5盎司45毫升40%各種“烈性酒”。

    2.適量飲酒:指適合喝酒的人群,男性每天飲用任何含酒精飲料不超過2標準杯,女性每天不超過1杯。

    3.過量飲酒:任何可以造成酒精使用障礙(alcohol use disorder,AUD)的飲酒,即男性任何單一1天喝酒超過4標準杯,及每周超過14杯 ;女性,任何單一1天喝酒超過3標準杯,及每周超過7杯 。

    4.暴飲:短時間大量飲酒導致血液酒精濃度(BAC)水平至0.08克/分升及以上的飲酒模式稱暴飲,通常相當于約2小時內女性喝酒超過4杯,男性超過5杯。

    擴展閱讀:

    少喝點酒真的對身體有好處嗎?

    https://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32636&preview=1

    • 發表于 2016-12-24 00:00
    • 閱讀 ( 121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