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健康尤其是腫瘤更加關注,體檢化驗單中常常會看到腫瘤標志物:CA125、AFP、CEA,而這些指標有什么意義?異常是不是一定患有某種腫瘤?正常是否一定不患腫瘤?我們到底如何有效地與腫瘤這個健康殺手作斗爭?接下來小編和您聊聊腫瘤標志物的那些事兒。

什么是腫瘤標志物?
其定義:腫瘤標志物(tumor markers,TM)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惡性腫瘤細胞,或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并能反映腫瘤發生、發展,監測腫瘤對治療反應的一類物質。
常見腫瘤標志物有哪些?
腫瘤標志物包括:①癌胚蛋白,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②腫瘤相關抗原,如CA19-9、CA125;③酶,如乳酸脫氫酶、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SA);④特殊血漿蛋白,如β2-巨球蛋白、本周蛋白;⑤激素,如降鈣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此外,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產物也被越來越廣泛地用作腫瘤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異常是不是表示我患了某種腫瘤?
答:不一定,因為大多數腫瘤標志物不僅存在于惡性腫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腫瘤、胚胎組織,甚至正常組織中。另外藥物、飲食、情緒等都可能引起某種腫瘤標志物的異常。因此不能單憑某一項腫瘤標志物高于正常值范圍就診斷為腫瘤。
既然如此,那還需要查腫瘤標志物嗎?
答:需要。因為腫瘤標志物如同抓犯罪嫌疑人,雖然不能定罪,但是卻是識別罪犯的必要手段。另外,腫瘤標志物作為一種檢測腫瘤的輔助手段,在腫瘤病人手術后,可以依據腫瘤標志物的數值變化,來評估手術或化療是否有效,對于治療療效的觀察、判斷轉移或復發具有很大的價值,而這是腫瘤標志物檢查的意義所在。

腫瘤標志物異常后怎么辦?
答:首先不要驚慌,腫瘤標志物異常并不代表一定換了某種腫瘤。輕微的超標,不要置之不理,為了徹底的排除癌變早期的可能,還需要隔一兩個月再去醫院進行復檢。如果持續升高,就要懷疑癌變在發展;如果一直沒有明顯的升高,一般是良性病變,可能是器官炎癥。 若是非常明顯的增高,建做下一步的全面檢查,包括CT、B超等,或者到腫瘤專科醫院定期復查腫瘤標志物,配合醫生進行長期的復查及跟蹤隨訪。
有沒有一種更好的方法預防腫瘤?
答:有。由于很多腫瘤的發生不一定會導致腫瘤標志物的異常,因此單純依賴腫瘤標志物來監測早期腫瘤并不十分靠譜,而腫瘤的發生最本質是由基因驅動。基因決定了腫瘤發生機制,腫瘤的發生發展,是否具有浸潤性、遷移性等等以及腫瘤的預后。同時,腫瘤的治療通常是手術、靶向或化療。而不同人的基因不一樣,對于化療或者靶向藥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種藥有的人用了腫瘤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而有的可能沒有任何效果,甚至藥物帶來的毒副作用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從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因此,腫瘤的防治可以從了解基因入手。
首先,可以通過腫瘤風險基因解碼進行風險評估,提前預知腫瘤的發生風險,做到心中有數,在日常生活中提前有針對性的預防。消除腫瘤的誘因,如肺癌高風險患者一定要戒煙,不從事長期接觸粉塵的職業等。提高健康意識,定期體檢,調整心情,減輕壓力,鍛煉身體,規律生活,避免因忽視導致腫瘤猝不及防的發生。
另外,對于已患腫瘤的患者,可以通過腫瘤化療用藥指導基因解碼或者腫瘤靶向用藥指導基因解碼,分析解讀患者的基因信息,選擇有效,且毒副作用小的藥物,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節約精力物力財力,精準個性化治療。
當然也可以通過致病基因鑒定基因解碼或者腫瘤分子病理分型基因解碼找到腫瘤的的致病基因,分析其發病機制、腫瘤的發生發展以及預后等等。

圖片來源:佳學基因官網
注意:以上都需要依賴于基因解碼實現,但不是簡單的基因檢測。基因檢測只是單純的測出基因信息,而這些基因信息的意義是什么,對于疾病的發生發展有什么意義?需要專業的基因解碼來揭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