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可惜沒發展下去!揭秘中國古代的那些黑科技兵器

    我國古代其實有很多的先進兵器發明,但往往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大多不為人知。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國古代那些如同黑科技一般的武器。

    1640年,駐扎在法國東南部巴榮納城(Bayonne)的法國軍官皮塞居在一次戰斗中,看到沒有彈藥的士兵撿起扯斷的矛頭塞進火槍的槍口之中,與敵人“相互狂甩傷口”,便靈感突發發明了第一支帶有刺刀(Bayona)的火槍。刺刀的出現,解決了火槍手無法近戰的問題,使得火槍手自衛能力得到提高。刺刀是直接插入滑膛槍口之內的,因此一旦裝置,就無法再進行射擊。這種刺刀即為“矛頭式刺刀”。通常被認為這是最早的刺刀。

    但是早在十年前的東方,明崇禎三年(1630年)刻印的《兵錄》記載的子母鳥銃配有插管式的銃劍,事實上這種插在槍管里的早期刺刀是中國首先出現的。

    明代還發明了各式的多管火箭炮,從單兵使用的一窩蜂到大型的百虎齊奔箭,適用于不同的戰場需要。而且出現了利用獨輪車裝載和發射火箭的“架火戰車”。最重要的是,這種不同彈容的火箭桶被裝在手推車上,成為可方便更換的彈匣。架火戰車獨輪、四腿,有長蛇箭匣4個、百虎箭匣2個,內裝火箭300支,百子火銃兩具。如果敵人眾多并且距離遠,士兵就會點燃箭匣,300支火箭齊發;如果敵人稍微近些,士兵就會放火銃;如果敵人攻到了身邊,士兵還可以用長矛格斗。在架火戰車的發射筒上方,有一卷起的棉簾,它是一種防護裝置,相當于現代火炮的防盾飯。當沖鋒或轉移陣地時,為了防止敵人的箭矢射傷炮手,將棉簾放下來。發射火箭時將棉簾卷起,簡便實用。在《武備志》中還記載可以多輛架火戰車連成一排進行分段式打擊“次第發射則用之不竭”。架火戰車雖然看起來簡陋粗糙,但它體輕靈活,使用轉移都很方便。打仗時,只需兩個人即可操作,如果有需要,再增加兩人即可“推挽如飛”。架火戰車既有類似現代火箭炮威懾敵人的齊射火力和快速轉移的機動性等特點。又具備現代戰車在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方面的一些基本性能,實在是古代戰爭兵器的黑科技。

    ▲《武備志》中架火戰車插圖

    ▲臺灣故宮博物館中展出的架火戰車

    ▲插畫師所繪架火戰車

    ▲現代人仿制的架火戰車試射場景

    除了刺刀和火箭炮,古代也早就發明了地雷。地雷以火藥的發明為基礎,最早出現在我國。南宋時的“震天雷”就是地雷的雛形。

    《武經總要》卷十二中的“霹雷火球”,其制作方法是:“用于竹西三節,徑一寸半無罐裂者,存節勿透。用薄瓷如鐵錢三十片,和火藥三四斤,裹竹為球。兩頭留竹寸許,球外加傅藥。”這種霹雷火球在使用時用燒紅的烙錐引燃后用“炮”擲向敵人,“球開,聲如霹雷”,不再是靠燃燒,而是靠爆炸時的碎瓷片使敵人受傷,同時還有巨大的聲響使敵人震驚,有煙焰熏灼。所以,這已不再是過去的燃燒類兵器,而是最原始的爆炸類兵器。如果拋射出去,就有如近代的大炸彈或手榴彈;如果放在地道中,就有如最原始的池雷;如果在水中引燃,就有如較原始的水雷。在宋金戰爭中,雙方所使用的“霹雷炮”、“震天雷”等都是這類武器。

    我國古代有詳細記載的最早的地雷,出現在明朝。《明史紀事本末?燕王起兵》記載,建文二年(1400)白溝河之戰時曾“藏火器地中,人馬遇之,輒爛”。早期的地雷構造比較簡單,多為石殼,內裝火藥,插入引信后密封埋于地下,并加以偽裝。當敵人接近時,引信發火,引爆地雷。

    ▲出土的明代地雷

    明中期后,使用地雷漸廣。雷殼多為鐵鑄,引信也得到了改進。嘉靖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1546—1549),由兵部侍郎曾銑,在總督陜西三邊軍務時組織人員制造了大量地雷。抗倭名將戚繼光在鎮守東部長城時,也制造了大量地雷,布設在隘口要道進行設伏,加強守備。

    至明萬歷年間,各種地雷紛紛問世。萬歷八年(1580), 戚繼光鎮守薊州時,曾制鋼輪火石引爆裝置“鋼輪發火”。它是在機匣中安置一套傳動機構,當敵人踏動機索時,匣中的墜石下落,帶動鋼輪轉動,與火石急劇摩擦發火,引爆地雷。這種裝置提高了地雷發火時機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明朝末年,地雷的種類更多。據《籌海圖編》、《練兵實紀?雜集》、 《武備志》等書記載,明軍所用的地雷有十多種。按引爆方式區分,有燃發、拉發、絆發、機發等。其布設方式,除單發雷外,還有利用一條引信控制爆炸的群發雷,一個母雷爆炸引爆若干子雷的“子母雷”。根據作戰需要,還可將地雷設置在車上、建筑物內或用動物運載地雷沖陣。

    早在宋代,我國就發明了早期的火焰噴射器:猛火油柜。石油在五代時被稱作猛火油,后晉李存勖曾兩次使用石油縱火劑燔燒敵軍,擊敗后梁軍的進攻,轉敗為勝。到了宋代,火藥用于軍事后,中國軍事科學家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能連續噴火的火焰噴射器——猛火油柜,并裝備于軍隊。構造部分及其原理與現代火焰噴射器相似。到了宋代,據《武經總要》記載,猛火柜以猛火油為燃料,用熟銅制成柜,柜有4腳,上有4個銅管,管上橫置唧筒,與油柜相通。唧筒前部為內裝引火藥的“火樓”。使用 時,燒紅的烙錐點燃“火樓”中的引火藥,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空氣施壓,進而使猛火油從“火樓”噴出時燃成烈焰,以燒傷敵軍及其裝備。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的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在宋代是城守戰和水戰中的利器。如"敵來攻城,在大壕內及傅城上頗眾"或者"以沖車等進"時,守軍可于踏空板放猛火油,中人皆糜爛,水不能 滅,殺傷力較大;水戰時則可燒浮橋和戰艦。這種"猛火油柜"形制較大,很笨重,多置于城上。后來出現了一種小型噴火器具,用銅葫蘆代替沉重的油柜,便于攜 帶和移動,用于守城戰和水戰。

    ▲插畫中的所描繪的猛火油柜

    ▲現代愛好者自制的猛火油柜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 發表于 2017-01-20 00:00
    • 閱讀 ( 102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