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減肥最好的心理利器是什么?

    01

    作為一個瘦子→胖子→瘦子→胖子,筆者對體重與心理這個話題有切肉之痛的深刻認識。從小處來說,這是“美女”和“大姐”稱呼的區別,是“帥哥問我要號碼”和“帥哥問我孩子多大了”的區別。從大處來說,哦,哪里有什么大處,除了胳膊肚子和大腿。

    比起歐美(確切地說是美國)的胖子來,中國的胖子是一件相對來說的新鮮事物。

    然而,今年的《柳葉刀》發表了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報告,指出,中國擁有4320萬肥胖男性和4640萬肥胖女性,肥胖人口首次超過美國,列世界首位。美國則以4170萬肥胖男性和4610萬肥胖女性位列第二。

    當然,以人口計,我們的胖子仍然只是他們的四分之一的密度,而且嚴重肥胖的比例仍然低于美國位列第二。

    作為經濟發展的令人討厭的副產品之一,人們慢慢熟悉了三高,脂肪肝,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進食障礙等等詞匯。關于怎樣減肥的文章可以算汗牛充棟了。而對于女性來說,“好女不過百”這種簡單粗暴的口號也成了生活的準則。但胖究竟對我們的社會生活有什么影響,比如,求職,求偶,社交,等等,其實還并不是一個被深入研究的話題。

    02

    從心理學角度上說,肥胖與各種心理障礙有很高的相關性。胖子普遍有較低的自尊,較高的焦慮和抑郁感。相對于人群中7-10%的中到重度抑郁情緒的比例,胖子的中到重度抑郁情緒發作的比例是20%以上,基本是普通人的2-3倍之高。所以,所謂的“心寬體胖”在現實中并不存在,胖子常常心情更差。

    我們覺得可以隨便拿他們的體型開玩笑的那些胖子們,很多是使用了“壓抑”的心理防御機制,來抵御現實中肥胖帶來的焦慮。而當這些防御機制崩潰的時候,常常造成更多惡劣的后果,例如身心疾病(我們常常說“氣出來的病”,就是身心疾病的通俗說法),及暴力行為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胖子的身心疾病和暴力行為比例相對更高。

    “胖”帶來的心理問題,即使是孩子也無法免疫。美國一項針對8000個幼兒園孩子的縱向跟蹤心理試驗顯示,在幼兒園就開始胖的孩子們,到了小學三年級時,有明顯的社交不適和低自尊問題。20年前,女孩初次理解并嘗試“減肥”的平均年齡是14歲,今天的平均年齡是8歲。在學校霸凌的案件里,1/4以上的霸凌對象是班里的小胖子。

    求職,求偶,更是胖子的重災區。

    一半以上的受訪HR經理都承認,她們不愿意招胖子,因為他們覺得胖子代表了“懶”,“沒有自制力”,“行動不便更容易受工傷”,“更容易因為生病而不來上班”。在其他條件同等的情況下,他們都會選瘦的那一個。

    在約會市場里,胖子們經常受到健康體型的異性的拒絕。相對來說,女胖子在約會市場里受到的打擊更多:健康體型的異性不愿以婚姻為目的來約會她們,而同時,又有些獵奇的異性愿意與她們進行僅止于性關系的約會,使得她們成為心理問題的多發人群。

    03

    肥胖會帶來那么多的心理問題,是不是減肥就好了呢?

    且慢。

    減肥是一個更充滿危險的領域。正在減肥的人群,是進食障礙(暴食癥和厭食癥等)和體相障礙(對自己體貌的幻覺性認知-覺得自己太丑太胖)的目標人群。進食障礙中的厭食癥,有高達10-20%的死亡率。

    暴食癥是一種更常見的進食障礙。四分之一的女性都在生命中的某一時段經歷過不同程度的暴食癥:對于食物的欲望,在壓抑后反彈,產生各種過度補償的行為(翻譯成人話就是:餓自己餓慘了,然后拼命吃)。暴食癥可以達到在8小時之內吃進2-3萬大卡的食物(大約是300-400個雞蛋那么多)的量。

    患者常常在暴食之后使用瀉藥或嘔吐的方式企圖把食物排出來。很多人會用記賬的方式不斷地計算每天進出的卡路里,更有甚者,會把自己的大小便稱重以期管理進出平衡。這些行為對于身體和心理都有巨大的損傷。強迫行為與抑郁情緒是常見的副產品。

    減肥引發的體重變化問題也常常導致抑郁。很多人初期可以減掉一些,但是一旦停止努力就會反彈,而此時,就更加不愿意重回減肥的努力,而在內疚,羞愧,自責的情緒中越減越肥。

    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我接待過不少因為減肥而造成心理問題的來訪者。我記得比較典型的是一位1米65,35歲的女性:她從20歲開始減肥,最狠的時候,每天只吃一個蘋果,并瘋狂地進行運動。她從85公斤減到50公斤,有一天還到了49公斤。當時她對自己非常滿意,然而好景不長,50公斤只保持了幾個月,之后她就得了暴食癥,用嘔吐加瀉藥的方式勉強維持體重在65公斤上下將近5年。最后這些方式都不再起作用,她無奈之下只好放棄減肥的努力。她現在的體重是125公斤。同時,在與體重的抗爭中,她得了嚴重的抑郁癥。

    04

    長話短說,胖子的生活,是從里到外不愉快并充滿風險的。但盲目地減肥,并不是真正的解決方法。

    對于一個胖子來說,認識并察覺到心理問題對自己的影響,是接受自己,面向健康的生活的第一步。我們要搞清楚什么是胖,而我們(如果胖)為什么會胖。

    我們每個人都基因決定了在不同等年齡段,身體都有一個叫做“健康”的體重窗口(對CYP19,COMT,Mrap2等基因的研究顯示了胖瘦其來有自)。如果我們的體重落在這個窗口里,說明我們的身心是健康的。對每個人來說,這個窗口不同。BMI可以作為參考,但你的家族史,和你青春期的代謝率卻關系更大。比如,鄭欣宜和你的健康體重不同。

    美國有個犯人雷納德.珀斯特在監獄里住了27年,天天吃監獄基本食譜(沒有加餐),體重卻有220公斤。如果為了迎合審美趣味而硬要減到遠低于基因決定的窗口,就會逐漸產生身心問題。暫時的瘦下來,會極大地擾亂基礎代謝,導致后期變胖,或為了保持“瘦”而產生進食障礙。

    05

    事實上,與其研究減肥,不如先研究“饑餓”

    胖是吃出來的。對于很多人來說,食物是“心理拐棍”。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吃得最多。從這個角度來說,食物是讓我們心情愉快的毒品。

    我們饑餓的是什么?

    我見到的很多人,深究起來,生活的失衡,愛的缺乏,對前途的焦慮,對感情的不安全感,使她們饑餓于平衡,平靜,安全感,與愛。食物是飲鴆止渴的替代物。

    一位來訪者對我說,最終治好她的暴食癥的“良藥”是她男友的一句話:“不管你長成什么樣,我都愛你”。愛,治愈了她的“饑餓”。

    美國著名的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也與自己的體重斗爭了20多年,在60公斤到110公斤之間來回反復。曾經有雜志嘲笑她:“奧普拉決定好到底穿什么尺碼的衣服了嗎?”

    她一直處在“體重都控制不了,如何能控制人生”的自責中。但越是這樣,她的體重越是難以控制。直到她最終找到了自己的目標:

    “我的目標是一個能讓我健康和有力量的體重。我要擁抱我的身體,并感謝它賦予我的一切。上帝賜予我這個身體,我愛它,欣賞它。當你足夠愛自己的時候,你會照顧好自己身體的。”

    這是我聽到的最美好的健康宣言。一個心理和生理都健康的生活是最好的狀態,減肥是這個過程的美好的副產品,而不是人生的目的或手段。

    從社會角度,了解并認真對待肥胖帶來的心理問題及社會效應,并提出和實行有效的解決方案,是現代文明社會的社會責任。不同厚度的脂肪下,都是同樣的肌肉與骨骼組成的肉體。不同體型的身體內,都是同樣敏感和脆弱的心。無論胖瘦,我們都值得被平等尊重。

    消除多余脂肪的最好的利器,是愛。

    愿每一個胖子被溫柔對待。


    文 | JennyMaher(蔡健玲) 壹心理專欄作者

    • 發表于 2017-01-09 00:00
    • 閱讀 ( 77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