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還敢說自己是采菌高手?這些菌類你見過嗎!

    死亡帽

    死亡帽又稱之為毒鵝膏、有毒鵝膏、死帽蕈、鬼筆鵝膏等。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含有鬼筆毒素與鵝膏蕈堿兩種毒物,僅僅食用30毫克便足以致人于死地。癥狀可能會在食用以后8到12小時才出現,初期癥狀包括腹痛、腹瀉、嘔吐、低血壓、黃疸、抽搐、昏迷、腎功能衰竭、心臟驟停。但可以在短時間內引起腎功能衰竭,致人死亡。

    死亡帽為一種劇毒的擔子類真菌,在全球范圍內,這種看似無辜的真菌可是多數與蘑菇有關的死亡事件的罪魁禍首。

    天藍蘑菇

    天藍蘑菇(Entoloma hochstetteri),傘菌科蘑菇屬菌類,天藍蘑菇是在新西蘭和印度發現的一個菌種。這個小小的蘑菇通體都是藍瑩瑩的,只有菌褶部分可以看到紅色孢子的痕跡,這種顏色是由于它的子實體含有三種甘菊環烴。天藍菇不可食用,但它是否有毒依然還存有爭議。

    大腦蘑菇

    大腦蘑菇,鹿花菌,真菌的一種,廣泛分布于歐洲和北美。它在春季和初夏出現,一般生長在松柏樹下的沙質土壤中。它的子實體(即蘑菇)呈不規則大腦形狀,顏色一般是深棕色,約10厘米高,15厘米寬,棲息在月6厘米高的白色粗壯的菌柄上。盡管屬于有毒的不可食用菌種,但它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歐、北美五大湖北部地區等地,仍然是一種流行的美食。在西班牙,它是禁售的。在芬蘭,它的售賣不被禁止,但必須伴有明確的警告標示和正確使用的詳細說明。它不能生吃,食用時必須把它煮的半熟,但即使是充分煮熟,也不能保證完全安全。

    血齒菌

    血齒菌學名“Hydnellum pecki”,也被稱之為“惡魔牙齒”或者“草莓加奶油”,是蘑菇的一種類型,在美國西北太平洋沿岸和中歐的松樹林中非常常見。剛一看到,你會以為它的菌蓋上面鮮紅色的液體是哪個可憐的動物路過時濺在它白色的菌蓋上的。但觀察的仔細一些,你就會發現,這是從它自己的氣孔中滲出的液體。血齒菌并不具有毒性。不過,這種蘑菇味道很苦,以避免自己淪為人類和動物的盤中餐。科學家經分析發現,血齒菌滲出的亮紅色液體中含有一種被稱之為“Atromentrin”的抗凝血劑,擁有與天然有機抗凝血劑肝磷脂類似的特性。

    惡魔雪茄

    惡魔雪茄學名“Chorioactis”,中文學名“地星狀裂杯菌”。是世界上最為罕見的蘑菇之一,也被稱之為“德克薩斯之星”。這種怪異的蘑菇只存在于美國德州中部、日本的兩個偏遠地區以及奈良山區。惡魔雪茄呈深褐色,擁有外形好似雪茄的孢子囊,裂開后變成棕褐色的星狀,釋放出孢子,同時發出截然不同的嘯叫聲。惡魔雪茄是已知少數幾種在釋放孢子時發出嘯叫聲的真菌之一。

    紅鬼筆

    紅鬼筆,別名:深紅鬼筆,也有地方叫長蟲花,在客家方言區因其味道難聞如雞屎,所以也稱之為:雞屎菌。拉丁文名:Phallus rubicundus (Bosc.) Fr.屬鬼筆目真菌子實體,菌蓋近鐘形,具網紋格,多生長于腐殖質多的地方,據說可以食用,洗去菌蓋粘物,煮熟后可以食用,咀嚼酥脆,香嫩,與竹蓀有點相似,不可吃太多,會引起身體發熱。也有有毒一說。

    白鬼筆

    白鬼筆,中藥名。為鬼筆科鬼筆屬白鬼筆Phallus inpudicus L. ex. Pers.的菌柄及菌托。分布于山西、山東、安徽、廣東等地。具有活血,除濕,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痛。

    毒蠅傘

    毒蠅傘(學名:Amanita muscaria),又稱毒蠅鵝膏菌、蛤蟆菌·毒蠅蕈,英文俗稱fly agaric或fly Amanita,是一種含有神經性毒害的擔子菌門真菌,鵝膏菌屬之一。生長環境遍及北半球溫帶和極地地區,并且也無意間拓展到南半球,在松林里與松樹等植物共生,現在成為全球性的物種。毒蠅傘和落葉型植物和結毬果的植物形成菌根。為典型的毒菇,有一個大的白色菌褶、白色斑點,通常是深紅色的菇類,是最廣為認識的蕈類,并且在大眾文化中廣泛出現。各種有不同顏色蕈傘的亞種,到今天已經被辨認出來,包含棕色的regalis(被認為是獨立的物種)、黃橘色的flavivolata、guessowii和formosa、以及略帶桃色的persicina。遺傳學研究成果在2006年和2008年出版,顯示各種精密描繪的支序,可能表示出上述為分開的物種。

    螢光小菇

    螢光小菇,子實體小,生長在春至秋季闊葉樹枯枝上或腐木上叢。 此菌木材中的菌絲體或形成的子實體發出淡綠色的螢光,經培養的菌絲體同樣發光,具有研究價值。另外是食用菌段木上的雜菌之一

    毛頭鬼傘

    毛頭鬼傘(又名雞腿菇),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緣、道旁、公園內生長,雨季可甚至在毛屋頂上生長。此菌有時生長在栽培草菇的堆積物上,與草菇爭養分,甚至抑制其菌絲的生長。

    該蘑菇一般可食用。但含有石碳酸等胃腸道刺激物,還含有腺嘌呤,膽堿,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種生物堿以及甾醇脂等。使用后可抑制絡氨酸酶活性,抑制麥拉寧黑色形成,抗發炎;捕捉自由基,抗氧化;抗光老化,抵抗紫外線;保護膠原蛋白的減少,促進纖維母細胞生長,從而達到美白的效果,單獨食用無毒,但在食用時同時飲酒容易引起中毒,因此食用后1~3天內盡量不要飲酒。毛頭鬼傘可人工栽培,不過因為成熟快,容易出現菌褶液化,必須掌握采摘時間。還可以用菌絲體進行深層發酵培養。

    學名毛頭鬼傘,屬大型真菌。其肉質細嫩、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并具有多種藥用功能,是一種具有較高商業潛能的食、藥兼用的菇類。目前已被定為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要求具有集"天然、營養、保健"三種功能為一體的16種珍稀食用菌之一。

    鹿花菌

    鹿花菌(學名Gyromitra esculenta),又名鹿花蕈或河豚菌,是鹿花菌屬下的假羊肚菌,分布在歐洲及北美洲。它們生長在針葉林的沙質土壤,于春天及初夏長成。食用未處理的鹿花菌可以致命,中毒的征狀包括在食用后幾小時出現嘔吐及腹瀉,接著是頭昏、昏睡及頭痛。嚴重的可以導致譫妄及昏迷,5-7日后可能會死亡。但在斯堪地那維亞、東歐及北美洲的五大湖地區鹿花菌是一種著名的美食。一般在處理鹿花菌時會將之煮成半熟,處理后的鹿花菌可以作為西式蛋餅或湯的材料,或是可以嫩煎來吃。


    紅籠頭菌

    紅籠頭菌(Clathrus ruber)是鬼筆科的一種真菌,是籠頭菌屬的模式種。由于它的子實體外形像由格子一樣的分支圍成的中空球體,它常被人稱為紅籠子。該真菌為腐生真菌,以腐爛的木質植物為食,常單個或成群生長在花園土壤的落葉里,草地上,或覆蓋園地的木片上。雖然被認為主要是一個歐洲物種,紅籠頭菌已被引入到其他地區,現在它已有廣泛的分布,包括北非,亞洲,澳大利亞,北美和南美。紅籠頭菌的產孢組織有惡臭味,能吸引蒼蠅和其他昆蟲來幫助傳播孢子。盡管該菌的可食用性還不確定,它的氣味已很難讓人愿意吃它

    藍綠乳菇

    藍綠乳菇(學名Lactarius indigo),又名靛藍乳菇,是紅菇科下的一種真菌。它們廣泛分布在北美洲東部、東亞及中美洲。它們生長在落葉林及針葉林內,在多種樹上長出菌根。子實體呈深藍色至淡藍灰色。當其組織破損時會流出乳汁。浮汁呈靛藍色,當暴露在空氣下會逐漸變成綠色。菌蓋闊5-15厘米,蕈柄高2-8厘米及厚1-2.5厘米。它們是可以食用的,在墨西哥、危地馬拉及中國都有出售。

    堇紫珊瑚菌

    堇紫珊瑚菌,Clavaria zollingeri,是一種分布廣泛的真菌,在林地的腐葉上生長。這種真菌的菌體顏色為紫羅蘭色到紫水晶色,通常高度為5-10厘米,寬度為4-7厘米。

    • 發表于 2017-01-05 00:00
    • 閱讀 ( 112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