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2016年10大熱門食品事件,你都關注了嗎?

    歲末年初,各行各業都開始年末盤點,食品行業的食品人也開始對過去的這一年里發生的食品事件進行盤點:有盤點2016年對食品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的行業事件,有盤點2016年微信朋友圈的食品謠言等。然而作為普通消費者,對于涉及到自己切身健康問題異常關注,2016年你記住了哪些熱門的食品事件?哪些食品事件對你的生活造成影響?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系全國13億多人“舌尖上的安全”,關系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筆者(福德曼)分別在“食品人資訊”微信公眾平臺、微博及論壇做了關于“2016年消費者最關注的10大熱門食品事件”的投票活動,雖然投票人數不是很多,但是基本可以摸清各行各業的消費者最關注的是哪些食品事件。

    A:活魚下架;B:膠水牛排;C:大閘蟹致癌物超標;D:瓶裝飲用水綠膿桿菌超標;E:含鋁假海蜇絲;F:地溝油火鍋;G:網上訂餐無證經營臟亂差;H:哈爾濱“天價魚”;I:美年達60秒脫色變雪碧;J:冬蟲夏草砷超標;K:1.7萬罐假冒名牌奶粉案;L雞肉產品抗生素殘留超標

    從調查匯總表中可以看出,三個平臺的網友對于熱門食品事件的關注熱度都基本一致,在論壇中最關注的是“網上訂餐無證經營臟亂差(14%)”,最不受關注的是“美年達60秒脫色變雪碧(3%)”;在微信中網友最關注的是“雞肉產品抗生素殘留超標(12%)”,最不受關注的是“哈爾濱‘天價魚’(5%)”;在微博中網友最關注的是“雞肉產品抗生素殘留超標”(11.5%),“1.7萬罐假冒名牌奶粉案”(11.5%)和“膠水牛排”(11.5%),最不受關注的是“哈爾濱‘天價魚’”(4.2%)。

    綜上所述,像“哈爾濱‘天價魚’”這種商業欺詐的事件由于其地域性及涉及范圍窄的問題,并不會引起消費者大量的關注和討論,而“網上訂餐無證經營臟亂差”、“雞肉產品抗生素殘留超標”等與消費者切身健康相關,并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接觸的食品事件往往會引起大量的討論和關注。

    筆者(福德曼)對評選出來的“2016年消費者最關注的10大熱門食品事件”一一進行解讀。

    NO.1網上訂餐無證經營臟亂差

    熱門話題:#網上訂餐亂象# 閱讀量:7970.6萬

    類別:食品安全

    事件:2016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在“餓了么”網站上,存在著商家虛構地址、上傳虛假實體照片等情況。另外,在其網站上注冊的一些商家,實體店面衛生狀況令人堪憂,甚至是一些無照經營的黑作坊。

    解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在網上通過外賣平臺訂餐,然而,隨著外賣送餐的火熱,網上訂餐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網上光鮮,網下臟亂的訂餐早已成為外賣的一顆毒瘤,直接威脅著消費者“舌尖上的食品安全”。黑作坊中生產的食品,衛生健康安全隱患大,嚴重威脅了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容易讓人們由此引發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

    隨后,各地紛紛出臺了《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為網絡訂餐立規矩、畫底線。

    雖然,網絡訂餐進入“有法可依”的新時代,但是真正監管起來任重而道遠。

    NO.2雞肉產品抗生素殘留超標

    熱門相關話題:#自來水檢出抗生素# 閱讀量:1.5億

    熱門相關話題:#抗生素濫用# 閱讀量:1544萬

    熱門相關話題:#慎重對待抗生素# 閱讀量:6804萬

    類別:食品安全

    事件: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6年4月份公布的食品抽檢不合格產品信息中,有6批次雞肉產品抗生素殘留超標。目前,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所在地食藥監部門已責令生產經營企業及時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

    解讀:

    2016年11月14日至20日是第二個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慎重對待抗生素”的話題,意在引起人們對抗生素的認知和重視。抗生素是一種神奇的藥物,它從曾經致命的感染中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使得復雜的手術不再困難。另外,其在畜牧和水產業及動物防疫方面的廣泛應用,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及治療成本,對保障食品安全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然而,由于抗生素濫用誤用,已使得其耐藥性成為全球衛生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福濟眾生,用不好禍及眾生,所以慎重對待抗生素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關注和參與的事情。

    養殖業濫用抗生素雖然難對消費者造成直接傷害,但它引發抗藥菌高速進化,導致超級細菌誕生。在農業、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等領域的良好生產規范對食品安全非常重要,但是最關鍵還是要解決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特別是最大限度減少抗生素耐藥性通過食物鏈向人類傳播;另外,由抗生素耐藥性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食品安全中更為嚴重,持續的時間更長。

    NO.3地溝油火鍋

    熱門話題:#火鍋店涉地溝油被查#閱讀量:16萬

    類別:食品安全

    事件:繼浙江溫州瑞安市區接連查獲“大龍燚”、“萬德府”等火鍋店涉嫌使用地溝油案件后,瑞安公安和市監部門近期又相繼查獲了8家涉案火鍋店。28日下午,瑞安市食安辦通報,目前已有24名涉案對象被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其中,一家知名連鎖火鍋品牌——渝味曉宇火鍋,還在《舌尖上的中國2》亮相。

    解讀:

    自從地溝油出現在消費者的字典中,一直成為每年食品安全的熱門詞匯,也成為消費者揮之不去的陰霾。今年,臺灣康師傅就因為2015年地溝油事件宣布清算解散。地溝油的出現也激發消費者的聰明才智,各種鑒別小妙招紛紛出臺,油中放大蒜、把油放入冰箱等等,然而有多少是靠譜的呢?網上有很多實驗進行驗證,然而大蒜變紅用于檢測地溝油中的黃曲霉毒素是沒有任何理論支撐的,冷凍方法或許對粗制的地溝油好使,但是如果不良商家采用技術手段對地溝油除雜、脫色、脫臭,再通過香精調制,那就很難鑒別了。

    地溝油是下水管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者將賓館、酒樓的剩飯、剩菜(通稱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還有一種地溝油的變種,俗稱惡心油,其實它是廣義上的地溝油,是劣質肉、病死牲畜肉或下腳料經過加工提煉后熬制的惡心油。

    NO.4 1.7萬罐假冒名牌奶粉案

    熱門話題:#假奶粉流入全國#閱讀量:1452萬

    熱門話題:#為避恐慌說假奶粉合規# 閱讀量:705萬

    熱門話題:#1.7萬罐假奶粉入市# 閱讀量:29萬

    類別:食品假冒偽劣

    事件:2016年4月,上海公安查處一起跨全國多省市仿冒品牌嬰兒奶粉案。犯罪嫌疑人生產假冒奶粉1.7萬余罐,銷售到全國多個省市,非法獲利近200萬。

    解讀:

    自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爆發后,不斷有奶粉質量問題曝光在消費者面前,但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奶粉問題變著花樣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不僅危害我們的孩子,還引起消費者的恐慌,讓國外進口奶粉在國內大肆橫行,消費者不信賴國內品牌。這次食品事件的焦點剛開始僅僅在奶粉之上,也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使該事件迅速爆發的原因是食藥監總局“嚴查假冒嬰幼兒乳粉案件”公告中的“不存在安全風險”表述,以及隨后的再次表態;總局這種兩次表態沒有起到消除消費者恐慌,反而引起消費者更大的恐慌。

    奶粉之殤,傷的是誰?

    NO.5膠水牛排

    類別:食品欺騙

    事件:2016年12月,有媒體報道稱,澳大利亞肉類市場出現大量用碎牛肉加肉膠合成的牛排,并揭秘了這種“合成牛排”制作的整個過程。國內媒體跟進了報道,并通過試驗演示了從碎肉和肉膠到牛排的神奇變化過程。

    解讀:

    從新聞報道看,媒體使用“次品肉塊+肉膠”、“全球行業內的潛規則”兩個關鍵詞,利用普通消費者缺乏相關食品工程的專業知識,同時在人們談“食品安全”色變的年代,很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圍觀和議論。

    其實,所謂的“膠水牛排”,其專業術語稱為“重組肉”,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食品加工技術,初衷是為了提高剔骨肉及碎肉的利用率(因為這些肉由于加工及品質上的原因無法被完全利用);新聞報道中提到的使用“谷氨酰胺轉氨酶(TG酶)”就是利用酶催化肉的肌原纖維蛋白和其他蛋白質分子之間發生交聯的原理,黃原膠、卡拉膠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按照《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的要求是允許按需求添加的。

    食藥監總局也發布了《關于“使用卡拉膠重組牛排”的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解讀,認為“重組牛排”屬于調理肉制品,肉的重組技術目前廣泛應用,在標準規定限量內使用卡拉膠,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

    NO.6活魚下架

    類別:食品恐慌

    事件:多家媒體報道,近期北京市通州區多家超市活魚已經停售,20家大型超市門店中只有4家店的工作人員表示店內有活魚,其余絕大部分超市都表示近期店內停售活河魚,包括草魚、鯉魚、鯽魚等品種。數家超市內生鮮區活魚全部下架。

    解讀:

    該事件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響,最主要是此舉動太反常了,已經超出消費者正常理解范圍,消費者疑心重重,遂各種謠言四起,有說水體污染,然而官方馬上進行辟謠,說不是水質污染,是超市正常的供應商調整行為,不必恐慌;又有說是水產品專項檢查消息被秘密泄露,然而官方又說,水產品監督抽查屬于食藥監日常工作,沒有泄密一說。

    活魚下架為什么偏偏今年有,往年都沒有呢,顯然這不是超市基于消費習慣調整銷售品種的正常經營行為;那又是因為什么活魚集體下架?如果是因為“泄密”,超市“聞風喪膽”集體下架活魚,那說明超市心虛,這活魚一定有問題,而且問題還不小,否則不至于下架,解讀到這,臉色頓變,活魚有問題,不可能是忽然就有,那平時我們已經買回來吃下肚的活魚呢?

    NO.7瓶裝飲用水綠膿桿菌超標

    類別:食品安全

    事件:2016年10月,蘇州市相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的食品安全抽檢信息公告,把國內某飲用水大廠商推上風水浪尖,該公告顯示,一批次的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然而,蘇州市吳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復檢后,稱該批次“銅綠假單胞菌”未檢出。

    解讀:

    從2015年標準中正式增加銅綠假單胞菌的項目之后,該菌已經在全國各地多次成為瓶裝或桶裝飲用水不合格產品的主要原因了:2012年,樂百氏銅綠假單胞菌超標過多;2013年,廣東天林山桶裝水被檢出銅綠假單胞菌超標;2016年初,食藥監總局通報2015年飲用水產品因銅綠假單胞菌超標不合格率偏高,不合格率近6%。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即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可以致病,其被攝入人體后,正常健康的人群血清中含有調理素和補體,不易致病,而免疫力低下、有損傷部位的人群則會患有敗血癥、腦膜炎、肺部感染等疾病。

    該菌是一個很頑強的微生物,對于紫外線不敏感,所以紫外消毒基本對它來說就像我們曬太陽一樣;另外其在濕熱55攝氏度下,1個小時才能被殺滅,對于外界環境有很好的抵抗力;但是濃度為0.5%~1%的醋酸就可以迅速將其殺死,家庭生活中可以用醋泡飲用水器具進行滅菌。

    NO.8大閘蟹致癌物超標

    類別:食品安全

    事件:2016年11月,香港特區食物安全中心在抽查的大閘蟹樣本中發現其中兩個樣本的二惡英超標,被檢出的二惡英和二惡英樣多氯聯苯含量為每克食物11.7和40.3皮克毒性當量。香港市面上的大閘蟹70%~80%都來自蘇州市兩家水產養殖公司,目前,其中一家公司的大閘蟹全部停售并召回,將組織詳細調查。

    解讀:

    本來今年大閘蟹產量就低,現在又有致癌物超標,簡直是給大閘蟹市場當頭棒喝。二惡英是一種對環境具有持久污染力的化學物質,在食物鏈中多存在于動物脂肪組織中,而人類體內蓄積的二惡英主要是通過食物攝入。

    世衛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所將其列為I類人類致癌物,但是其并不影響遺傳物質,并且低于一定劑量的接觸,致癌風險可以忽略不計。人類如果短期大量攝入二惡英,可引致氯痤瘡、皮膚出疹及變色等皮膚病,還可能改變肝功能,2004年烏克蘭總統維克托.尤先科就被二惡英投毒,患氯痤瘡而毀容;若長期攝入,則可能對免疫系統、生殖功能、內分泌系統及發育中樞神經造成損害,一些研究也發現二惡英與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和心臟病有關。

    NO.9冬蟲夏草砷超標

    類別:食品安全

    事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2016年2月份發布蟲草消費提示,蟲草砷含量超標近10倍,砷及其化合物是致癌物質,長期食用有較高風險。在3月4日,總局發布消息,叫停冬蟲夏草用于保健品的試點工作。

    解讀:

    食藥監總局稱,冬蟲夏草屬中藥材,不屬于藥食兩用物質。近期組織開展了對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的監測檢驗。檢驗的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中,砷含量為4.4-9.9 mg/kg。保健食品國家安全標準中砷限量值為1.0 mg/kg,長期食用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等產品會造成砷過量攝入,并可能在人體內蓄積,存在較高風險。

    之所以該食品事件會受到關注,恐怕與“極草5X”大肆宣傳有關。

    NO.10含鋁假海蜇絲

    類別:食品安全

    事件:2016年5月7日杭州媒體曝出湖州警方在當地農貿市場查獲大量(10多噸)假海蜇絲,所謂的“海蜇絲”全是(海藻酸鈉、硫酸鋁銨(俗稱銨明礬)、無水氯化鈣)三種食品添加劑人工合成,已經在市場銷售一年多了。經檢查,“人造海蜇絲”中鋁含量超標嚴重,達到600~800mg/kg,長期食用危害極大。

    解讀:

    人造海蜇從食品加工行業來看,可以算作仿生食品,所謂的仿生食品,是通過食品技術手段用普通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劑模擬天然食品的營養、風味和形狀。但是如果為了追求更好的品質,過量添加食品添加劑,仿生食品只能是百害而無一利。天然海蜇皮富含膠原蛋白、糖蛋白、氨基多糖等營養物質,而人造海蜇多采用海藻酸鈉、氯化鈣等,并沒有什么營養,只是模仿天然海蜇的口感和外觀。

    核心在于,假海蜇絲鋁超標,食品添加劑的濫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在2006年重新評估“鋁化合物”的安全性,通過動物測試認為鋁可能影響動物的生殖及發育神經系統,規定鋁的安全劑量為,每公斤體重每周攝取上限為1毫克。以一位體重在65公斤的青年人為例,一周鋁攝取的最高量不超過65毫克,如果海蜇中鋁殘留量在600毫克/公斤計算,他一周內食用海蜇的量不超過100克才是安全的。

    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食品王國冒險團 楊國力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 發表于 2017-01-20 00:00
    • 閱讀 ( 77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