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不免俗的就要從我朋友的故事說起。
我有個女性朋友,講真,你可能一眼看不出她的真實性別,頭發兩邊剃掉、穿工裝、德比鞋,基本上不論出門還是在家都是下圖這種畫風。平時喜歡調戲調戲小姑娘什么的,大家都做好哪天她突然出柜的準備了 ▼

圖是舉個例子, 不是本人
誰知道她最近突然交了個男朋友,這個男朋友也蠻有意思,他出門前要折騰很久畫畫眉毛撲撲粉選選衣服搭配,甚至有時候會穿一些女生都不敢穿的華服出來,就像下圖那樣 ▼

作為老司機,對這種情況也是見怪不怪,不就是形婚嘛!
但跟他們出去玩了幾次之后,從他們的甜膩程度和對話的細枝末節中,我驚訝的發現,他們居然是真愛!
這件事在朋友圈引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很多的明里暗里議論他們的內容主要就是「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這正常嗎?」

正常呀:)
講道理,男生怎么就不能娘了呢?
男生,或者說,像男生,就是要求人們的行為要符合性別期望而忽視其個人特質,其根源是社會對于性別簡單粗暴的二元認知,分成陽剛和陰柔兩種來分別對應男性和女性。
性別由此變成了社會符號,帶著許多諸如堅強勇敢、含蓄婉轉這類性格聯想詞,像標簽一樣的貼到我們每個人頭上,形成了對我們人格的預判和錯誤期望。
這份認知是那么根深蒂固,以至于當人們表現得與他的性別氣質期望不符時,就會遭受到一些或大或小的「懲罰」,比如被周遭嘲笑娘炮,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的排異行為(也是造成歧視的原因之一)。

再來就是,在某個不那么遙遠的年代,「節儉」的作風深深的刻在我們祖輩心理,并且不幸與「男孩嘛就是要不拘小節」交叉作用,重疊影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傳統男性們「洗個臉用洗面奶還不夠嗎你怎么還那么多瓶瓶罐罐你也太娘了吧」的簡約思維。
連帶著其實也影響到了人們的審美。
很典型的一件事就是,大家每逢佳節看閱兵的時候,豎三個大拇指夸士兵們是真男人的同時總不忘踩一踩韓星的形象娘炮 ▼

這么看來,「男生應該有男生」的樣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那么為什么現在的男生越來越娘了呢?
因為他們壓!抑!太!久!了!
冊那,你簡直不能想象我們老板在開年會的時候強行要扮兔女郎的那種「別攔我!!讓我穿!!讓我成為世界的小公舉!!」的那種萬夫莫敵的狠勁兒。

回溯一下歷史會發現,男性在當花蝴蝶這件事兒上從來沒有放棄過努力。你看我們現在的高跟鞋、吊帶襪,最開始哪個不是男人們的閨房秘寶? ▼

再者,經濟帶動社會發展之后,現代文明越來越包容多樣性的存在。
需求決定市場。
在女性地位逐漸提升之后,兩性間不再需要遵循傳統的性別審美,比起你得賺錢能力和打架能力,我更在乎你是否溫柔風趣,是否注重個人衛生,是否注重穿衣打扮。

回到男生到底可不可以娘的問題上。
我的回答是:當然可以

說到底,我們從來不否認男女之間的差異。社會科學自然要研究差異,但它同時也證明了,男女之間超過80%的心理學特征是相同的。
并且在剩下的20%內,個體差異水平遠遠超過了性別差異。
社會性別的期望是在流動的。米歇爾·福柯認為,無論是男性氣質還是女性氣質,都是隨歷史的演變而變化的,是話語的產物。你無法永遠緊跟潮流貼合著它走。因此不管社會如何改變,做最天然自在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每個人不同的自我面前,性別標簽又算個什么呢?
好啦,今天的話題就到這里
我們明天再見!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