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從創業開始,壓力增大,睡眠質量下降,我就不得不靠午睡來補足下午的精神。尤其越來越發現,現在一吃完午飯或晚飯,就會犯困,想立馬躺下小睡一會。
和母校的校長幾次吃午飯,校長都會早早吃完,回辦公室補上一個小覺,下午繼續奮斗。
為什么我們這么依賴打個盹,睡個午覺?
今天看了個帖子,我才算了解點真相。
在知乎上有個討論帖,有人說中國人愛午餐后睡覺,外國人卻很精神,不午睡,為什么?
置頂的帖子說中了要害:
食物
2
咱們中國人,吃飯無非兩種,米和面,但都是碳水化合物,一頓飯就能吃3兩的米或面,這些東西吃下去后會轉化為糖,導致血糖升高,沖到大腦,于是人會犯困。
還記不記得變形金剛1里的那個胖子?吃完所有的甜甜圈后,對著FBI大喊一通,出賣隊友,最后說了一句“sugar rush”,表示頭暈,然后趴在桌子上。
sugar rush就是西方人認為吃多了甜食會頭疼或頭暈,是血糖升高的表現。
所以雖然西方人知道中餐好吃,但很少在工作日去吃,因為一吃就會犯困。
大家也發現,中國人提倡午飯吃飽,晚飯吃少,這個和西方人是相反的,他們午飯吃的極少,正餐是晚餐。很多在國外留學和生活的人發現,外國朋友中午基本只吃個沙拉或三明治,有在中國的日本朋友午飯只吃個水煮蛋。
我也試過這樣,發現吃的少確實不容易犯困,但是四五點容易肚子餓,突然好像明白了老外為什么要整下午茶,原來是為了在晚飯前墊一點。
我剛畢業時和老外創業,有次忙到快要到中午兩點我還沒吃飯,路過他家,他說我給你做點吃的吧,我好感動,以為要吃什么大餐,沒想到就是兩片面包夾了點火腿和菜葉子,我心想這么小一個三明治我怎么能夠?以為他在開玩笑,沒想到人家很認真的遞給我,我吃完后沒見后續,當時介意了好一陣,以為是對方小氣,現在才明白,人家真的是給我吃了很地道的西方午餐。。。
先總結兩點:
1.老外午飯吃的少,晚飯吃的多。中國人午飯吃的多,午后容易犯困。
2.中國人吃的主食都是碳水化合物,導致飯后血糖升高容易犯困,而外國人吃的是蔬菜和蛋白質居多,很少吃類似米面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吃完后不會有sugar rush。
3
從上學時我們就有一個經驗,午飯一吃飽,我們就容易犯困,所以回到辦公室,教室里都要先趴一會兒,這個在中國很常見,在外國人看來這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他們的文化是,不要在公共場合睡覺。
很多在外國讀過書的朋友有過這樣的經歷,吃飽后去圖書館,想發憤圖強,無奈飯后太困,想著先在桌子上趴一會,然后開始學習,這個在中國的圖書館很常見,午飯后到處能看到趴著睡覺的學生,但在國外的圖書館,你會被管理員大媽叫醒,她以為你生病了,或者會說你的這種行為不雅。
你午飯后在辦公室趴著睡了一會,會有外國同事問你是不是生病了,如果病了就請假回家或者去醫院,因為西方文化不鼓勵帶病工作,認為這是不專業的表現,帶病工作對自己的身體不好,也可能會導致工作失誤。而在中國我們鼓勵帶病工作,認為是敬業的表現,你看,又是文化差異。而且由于外國人不在公共場所睡覺,所以你的趴下會讓別人以為你是病了,而不是困了。
難道老外就不午睡么?
我覺得肯定是會有午睡的,不然就不會有take a nap這樣的詞,但是人家是在家里或者隱秘的地方睡,絕對不會在辦公室或者圖書館里睡著,不然就會被認為是沒教育或者是生病了。
所以,不在公共場所睡覺是西方普遍的一個文化潛規則,也是老外不午睡的第三個原因。

4
反思下我自己,由于被洗腦午飯一定要吃飽,我中午都會吃面或者吃飯,一定要吃飽,回到辦公室就犯困想睡半個小時。現在我一定要控制自己,午飯少吃,多吃蔬菜和水果。
想想自己的大學時光,當時很努力的學英語,所以通常午飯不吃或者吃的少,確實下午不怎么困,還挺精神。當時以為是自己年輕氣盛,現在才明白是什么原因。
我也鼓勵大家吃飯吃七八分飽,這樣很養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