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一直流傳著“手機引雷擊”的說法,大多數人認為雷雨天打手機容易被劈死。但真的是這樣嗎?
“任何時候手機都不可能引雷,手機發出的電磁輻射很弱,不會吸引雷電。”
之所以有人在室外打手機時被雷擊中,并不是因為正在打手機造成的,而是因為打手機的人所處的地形和位置高度本來就容易遭雷擊。比如某名清潔工,站在空曠的停機坪內,很容易成為高而孤立的雷擊目標。
雷雨天氣時盡量躲進室內。若來不及躲避,切忌奔跑,應雙膝下蹲,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下頭,因為頭部較之身體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擊。
雖然室外使用手機并不會增加雷擊幾率,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被擊中,電流有兩種去向,一是從皮膚表面走,二是從人身體內部走。而手機等金屬制品貼在皮膚上時,的確可能增加電流從身體內部流過的幾率,進而導致更重的電擊傷害。
在雷雨天氣時,室外用手機不要戴耳機,耳機線有可能會致雷電擊中,電腦和其他家用電器的電源線也有可能引來雷電,此外,洗澡沐浴等跟水管有接觸的行為也有可能被雷電擊中。
擴展閱讀:
遭遇雷電時該如何搶救?
當發生雷擊時,旅伴應立即將病人送往醫院。如果當時呼吸、心跳已經停止,應立即就地做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積極進行現場搶救。千萬不可因急著運送去醫院而不作搶救,否則會貽誤病機而致病 死亡。有時候,還應在送往醫院的途中繼續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此外,要注意給病人保溫。若有狂躁不安、痙攣抽搐等精神神志癥狀時,還要為其作頭部冷敷。對電灼傷的局部,在急救條件下,只需保持干燥或包扎即可。
雷雨天氣發生時,即使在安裝了避雷針的情況下,也應該迅速拔掉室內電視、電冰箱以及天線電源的插頭,防止空間電磁波干擾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此外,從電閃雷鳴的形成和發生過程來看,空曠場地上、建筑物頂上、高大樹木下、靠近河湖池沼以及潮濕地區是雷擊事故多發區。
在室外,要考慮到雷電活動區域,看雷電活動遠近,一般是聽雷聲就能判斷出遠近,不要躲到避雷針和大樹下面。在空曠的地方不要打雨傘,因為雨傘有針尖,電場強度要集中些。不要在空曠地方打手機。要蹲下來,兩腳并攏。
如遇雷雨天氣,市民最好躲入一棟裝有金屬門窗或設有避雷針的建筑物內。一輛金屬車身的汽車也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這些建筑物或汽車被雷擊中,它們的金屬構架或避雷裝置或金屬本身會將閃電電流導入地下。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真相問答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