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28歲的翁帆嫁給了82歲的楊振寧,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現如今,社會文化似乎越來越寬容,從“姐弟戀”到“大叔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中國女性的擇偶觀也從青睞“小鮮肉”到鐘愛“大叔”。為什么“大叔控”越來越流行?大叔究竟有什么樣的魅力?“大叔控”們到底被什么“控”了?

圖片來源網絡
第一
何為“大叔控”?
“控”出自日語,是指極度喜歡某東西,一般把喜歡的東西加到“控”的前面。說一個人是“大叔控”,即是說一個妙齡少女(18-25歲),對大到可以作為自己叔叔的男人(40多歲)的極度喜歡,其實就是中國傳統上所說的“老夫少妻”的時髦說法,簡單一句話,“大叔控”們,就是一群喜歡“老男人”的姑娘們!
第二
“大叔”的魅力在哪里?
無論在電視劇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那些被“控”的大叔們,都有如下的經典形象:事業有成、經濟不愁;閱歷豐富、處事不驚;有情調、有品位;成熟、穩重,溫柔、體貼;工作時可以很專注,必要時可以很溫柔。他們不像“小鮮肉”那么矯情,他們更懂得如何取悅女孩子……天呀,這簡直是完美男人的代表,這些魅力足以讓“大叔控”成為一種風尚。

圖片來源網絡
第三
“大叔控”產生的原因分析
有人說,“大叔控”是一種病,也有人說“大叔控”是一種時尚,然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大叔控”們的背后,可能有如下一些情結。
1
不恰當的“戀父情結”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每個女孩都有戀父情結,在3-5歲的時候表現得比較明顯。父親作為女孩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異性,對女孩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女孩子就是通過與父親的互動,來了解異性的思維方式、處世原則,從而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
但是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父親表現出對女兒的過度照顧、過分關愛,就會造成女孩子在青春期還不能完成與爸爸的依戀分離,就有可能影響未來的婚姻觀。與之相反,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父親忙于工作或根本沒有父親的存在,這種父親角色的缺失,會讓女孩在內心更加渴望父親的角色,成年后不自覺的(也就是潛意識)想去進行彌補,從而會選擇一個大叔(像爸爸一樣的人)一起生活。
2
失戀后的逃避心理
有一些女孩在情竇初開的時候,被同齡的男孩子不小心給傷害了,初戀時男孩子的斤斤計較、不負責任、不解人意、毛躁不安等,都會讓小女孩的心里產生失落感和無助感,為了在以后的戀愛中不再受到傷害,一些女孩選擇逃避,因此選擇那些更能包容、關愛、照顧自己的“大叔”來戀愛。

圖片來源網絡
3
滿足內心的安全感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講,女性對男性的需求就是覓食存活、繁衍延續,男性對女性的需求就是漂亮、年輕。因此,女性為了保證自己的外貌等優勢可以長久的吸引男性,是具有一種焦慮感的,也就是不安全感。
如果面對的是一個比自己大10歲的大叔,不僅可以得到足夠的保護、照顧,而且女性對自己的容貌也更加自信,內在的優勢感和安全感會上升,而對于男性來講也滿足了自己對于年輕貌美的追求,因此,對于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女性來說,大叔就成為了不二之選。
4
影視作品勾起的浪漫情結
近年來的影視作品中經常塑造完美的大叔形象,比如《紳士的品格》中的四位大叔,比如《北京遇上西雅圖》中的Frank,他們要么是溫柔多金、要么是風趣幽默、要么是溫柔體貼……總之,滿足了一個女人關于浪漫的所有幻想,在浪漫主義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女性愿意說自己有點“大叔控”。

圖片來源網絡
第四
選擇大叔需謹慎
首先,每一個大叔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定是在一定的家庭環境中熏陶出來的,也就是說,很多大叔是有婦之夫,在看到大叔的光環同時,也不要忘了大叔所帶來的現實危機。其次,雖說在愛情中年齡不是問題,但是十幾歲的代溝也還是要考慮的。最后,每個男人心里都住著一個小男孩,大叔也有孩子氣的一面,只不過沒有表現出來。因此,不要盲目做“大叔控”。
第五
從“大叔控”走向“品質控”
有人說,“大叔控”的流行體現了中國女性擇偶觀的進步,從“重顏值”轉為“重內涵”。我想說,要想真正體現中國女性擇偶觀的進步,我們應該做到“品質控”。
年齡從來不是婚姻的關鍵,要經營一段幸福的婚姻,一定要先了解自己內心的需求是溫柔體貼、柔情陪伴,還是年輕激情、共同奮斗。 其次要考慮雙方在思維觀念、價值觀、生活理念等方面是否合適,只要符合以上特點,無論是“大叔”還是“小鮮肉”都可以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編輯:魯凡英
(專家:孫濤,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科普中國微平臺原創首發)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