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滴血認親”有沒有科學道理?

    提起親子鑒定,很多人會想到古代小說上常常提到的滴血認親。在各大熱播的古裝劇里,古人也往往具有現代人無法想象的智慧和超能力:食物是否有毒,一根銀針就能搞定;兩人是否父子,兩滴血就能證明……

    那么,這些所謂的“真理”,在現實生活中真的靠譜嗎?

    圖片來自網絡

    回放

    那些影視劇中的“滴血認親”

    A:《甄嬛傳》中,甄嬛被告發與太醫溫實初有奸情。滴血認親的水碗里被摻了明礬,滴血后溫實初與皇子血液相融,甄嬛提出水有問題。

    B:電視劇《尋秦記》中,大殿滴血認親一幕,穿越到古代的項少龍也是利用“加料”的小動作,證明了假嬴政與秦王的親子關系。

    C:《九品芝麻官》結尾,惡霸常威不肯招供強奸戚秦氏的事實,包大人掉包讓其與自己兒子滴血認親,兩滴血相融,騙得常威招供。

    解答

    何為滴血認親?

    滴血認親,顧名思義,就是把受試者的一滴或數滴新鮮血液與另一個人(可能是親屬)的一滴或數滴新鮮血液混在一起,通常是在一碗清水里,根據混合后的兩個來源的血液融合反應的情況來判斷二者是否為直系親屬關系。如果混合后的血液自由相容,沒有發生沉淀現象,可判斷二人是直系親屬關系;反之,如果發生凝集沉淀現象,就可判斷二人沒有直系親屬關系。

    背后的原理是不同個體血液中的化學成分有所差異,例如血紅細胞表面的一種特異性凝集素的差異;成分相同的相容,不同的則不相容。相容可以自由融合,不發生細胞破碎或沉淀現象,不相容的則發生紅細胞聚集以及隨后的沉淀現象。

    圖片來自網絡

    提醒

    “滴血認親”是有局限性的

    應該說,過去滴血認親是有一定科學性的,特別是在沒有更好辦法的情況下。按照科學的說法,人類的ABO血型系統可以把某個個體的血型大致分為A型、B型、AB型和O型,其中有些型又被細分為純合型與雜合型,如A型可細分為AA和AO型;B型可分為BB或BO。簡單地說就是同型血相容,異型血凝集。

    血型由基因控制。人的每個基因都有兩個拷貝,一個來自父親,另一個來自母親。上述血型的雜合與純合的背后是人類由婚配引起的個體遺傳基因的差異。一般而言,血型相同的血液就相容。直系親屬間如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血細胞相關基因按照遺傳分離規律由親代分配給子代;體液的其他成分包括免疫也都經歷了一系列的篩選與配合適應,他們的血液一般都是相容的,否則母親的十月懷胎就無法完成。但是沒有直系親屬關系的兩個血液樣本混在一起,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會激發特異血液凝集性沉淀甚至溶血反應。

    但是,滴血認親有其明顯的局限性。首先他是一個粗線條的簡單粗糙的方法,并非準確可靠。古代人限于科學技術水平條件,沒有更好的辦法,可謂不得已而使用;其次,即使是古代這種大多數情況下僅適用于直系親屬,而且不能排除一些特殊情況。現代科學發展到今天,幾乎沒有人再使用這種不可靠的方法。

    嚴格而言,血型相同并不能自動證明就是親生的。通常以此判定是否親生還要有其他一些線索依據。現代科學條件下,通過有資質的單位分析血液中遺傳基因可以準確判斷親子關系。

    編輯:紀阿黎

    (專家:馬潤林,中國遺傳學會專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博士生導師,科普中國微平臺原創首發)

    • 發表于 2017-03-04 00:00
    • 閱讀 ( 68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