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攻殼》回來,你看了沒?沒看趕緊去看,貓哥分享過的很多科技影片里面都有神還原。(看看我的歷史文章,你會發現很多雛形)

說實話我是為了去看兩樣東西:一是“維塔”的特效;二是看看近未來的世界在電影里被描繪成了什么樣子。因為看過原著,所以我并不關心劇情被還原了多少,不像網上那些看過原著的網友看完辣么失落,我很嗨!!!
了解我的人應該知道,我是個Cyberpunk & 未來主義者,喜歡“賽博朋克”與未來生活有關的任何東西(回顧我經常分享的科學技術和產品你會有所體會)而對于《攻殼機動隊》我喜歡它的地方不同于其他人,那些深奧的“黑色哲學”我不癡迷,我喜歡它的世界觀。

所以我帶著一顆雞凍的心情趕緊回來寫點東西給你。不寫那些狗血影評,也不和你聊所謂的“黑色哲學”,只想告訴你的是《攻殼》的世界看似虛幻遙遠,然而它確是離我們現世最近的“未來世界”。
先不說那些零零碎碎的未來技術和產品,就看構成整部電影的三類角色:人類、機器人、電子人(片中叫做義體人)不正是我從今年開始給你分享的核心主題嘛!如今Cyborg(電子人)的群體已經初見端倪,“摩爾定律”的時代也即將終結,一個人類、機器人、電子人共存的世界并不遙遠。

片中“巴特”講了一句話很好的詮釋了“Cyborg”勢在必行的理由,大概是:“我有一副電子肝,酒想怎么喝就怎么喝...”這句話看似玩笑,其實它卻映射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人類未來自我進化以及克服疑難病癥的一種方式。
這也和前不久SpaceX&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設想所吻合。未來我們如何增強我們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壯、更高效、更敏捷、更機智?如今心臟已經可以換成電子的了,未來如果為了克服遺傳學上的那些疑難雜癥甚至白血病、癌癥我們應該怎么辦呢?馬斯克認為如果未來AI人工智能有了自主意識,一旦它的價值觀出現偏差威脅到人類,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要解決以上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變成Cyborg!并且從目前的科技形勢來看,有且只有這一種可行的方法。
當然原生人類依然還會存在,優先成為Cyborg的那些人也許是因為先天基因缺陷或疾病的困擾,這其中不排除我之前說過的那群激進的“生物駭客”,而機器人則是單純為我們而服務的。大家都共同生活在一個由MR(混合現實)與物聯云網絡(7G)構成的世界中。

其實從那一刻開始,我們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與現在徹底不同的時代,那可能是人類文明開始進入極速發展的一個奇點。
縱觀這一系列的猜想、預測結合貓哥不斷為你分享的科技趨勢與成果,我認為你大概可以構建出你所能看到的“近未來”了,不管你想象的未來世界是什么樣,沒錯就是那樣!并且如果你今年還未滿30周歲或者剛好30出頭,那也許等到奇點臨近是一件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不要去質疑,也不要輕易否定。如果你每天像我這樣關注全球科技的發展動態,你就會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在這個“摩爾定律”已經開始失效的時代,我們應該開始重視我們的“未來觀”了。

這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你怕不怕死?是否想多活一個世紀?
《攻殼機動隊》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它用一種“黑色哲學”反映了人腦與軀體的關系,如果所有功能性的器官都可以被電子元件替代的話,那唯有大腦(靈魂)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了。唯有人性是唯一永遠不可替代的。
再回到貓哥的話題上來看,那時才是真正激活人類大腦潛力的時刻,也是所謂奇點的到來。

蒸汽革命、工業革命、互聯網革命...下一次會是什么革命?
如果改造技術成熟了,我可能會果斷選擇去改造自己,因為人生太短暫,想做的事又太多,我還不想那么快掛掉呢。如果換成你,你會怎么選擇?
PS:今年年底世界上第一例換頭手術即將開始,據專家預測成功率為99%,這其中還有我們中國醫生的參與,預計手術要持續100個小時左右,如果成功了,那我們離未來就又近了一步。
(本文觀點來自我對未來科技的持續關注,屬預測,并非完全準確)
關注貓哥就是關注未來!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