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知享美味
在日劇、韓劇還沒成氣候的年代,TVB幾乎獨占了小知所有的刷劇時間。而每一部TVB劇中都會出現一些神臺詞,被小伙伴們吐槽或者使用,
小知覺得其中最經典的一句莫過于“你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

一、那些飄散在TVB里的是市井味,是古早味,更是人情味。
《我和僵尸有個約會》里,況天佑和馬小玲,一只僵尸和一個驅魔人,居然能住在同一棟大廈;動不動就要毀滅地球的將臣和女蝸,最鐘意的事是追劇;《封神榜》里的哪吒和殷十娘,講的完全就是一個苦口婆心的媽媽和一個頑劣成性的小孩的故事。
《使徒行者》里面的臥底釘姐,推銷按摩服務的能力真是一絕。就連《齊天大圣》,那段艱辛的取經路,一路都是嘻嘻哈哈笑死人不償命。
他們哪里是僵尸,妖怪,神仙,臥底?他們分明就是那個暗戀你的男同學。那個買一把芹菜都要還價的鄰居,那個做事拖拖拉拉的同事,還有你那嘮嘮叨叨的老媽。
TVB所有的題材只是一個殼,編劇們想呈現的是鄰里街坊,兄弟姐妹,同學同事這些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他們面臨的困境,內心的惶恐,還有他們的樂觀和信念,而半夜感到肚子餓的時候什么能直擊我們柔軟的內心呢?
二、看TVB和看AV一樣,淚(擼)點低的要備足紙巾。
小知有個朋友,是典型的女漢子,碰到多大的事,從來不掉一滴眼淚。有一次去找她,一進門居然看她在客廳哭的稀里嘩啦,原來在看《溏心風暴》。
她說:看TVB和看AV一樣,要備足紙巾。
單親家庭的孩子聽到那句:有事唔使驚,荷媽系大廳。會心頭一熱;失戀的姑娘聽到那句:感情的事不可以強求的。會濕了眼眶;深夜加班獨自回家的年輕人聽到那句:你餓不餓?我去煮碗面給你吃。會心生艷羨。
有人跟小知說,他最忘不了港劇里的美食:絲襪奶茶,雙皮奶,紅豆冰,楊枝甘露,白糖糕,缽仔糕,雞蛋仔,菠蘿包,蛋撻,缽仔飯,叉燒包,燒賣,干炒牛河,豬腸粉,深井燒鵝,元朗老婆餅,南丫島豆腐花。小時候隔著電視機口水直流。
但是長大后,上面的東西,都吃了一圈,卻發現沒有想象中那么激動人心。
在一個高速運轉,人人向前看的社會,大家自顧不暇,談人情味,很多時候是一種奢望,所以你會在電話里大聲質問,優步司機怎么還沒到,你會帶著接近200斤的體重,拼了老命擠上地鐵,你會理所當然地,忘記了阿爸阿媽的生日。
人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真的好忙,我沒時間,你可不可以快點。
我想香港的導演應該更能體會到這一點,所以才能拍出這些劇,寫出這些能夠觸及人心的臺詞,因為得不到,所以更寄望。而我們喜歡港劇,可能不是因為港劇本身,也可能是對于某種東西的懷念。
記得小時候不好好吃晚飯,但一到九點感到嘴巴饞,就追著知媽喊餓,知媽撓撓頭,大晚上的又不能煮飯做菜,那時候薯片零食又不如現在豐富,這時候只有一碗湯面可以讓小知從小惡魔變回小天使……
這里還有兩個網友的評論小知很喜歡,貼給大家一起分享。
貼吧網友Zanda:
(港劇)讓人感動的因素很多,不只是親情,不只是愛情,不只是生離死別。它還包含著一代人難以重現的成長經驗。你再也不會被小伙伴嘲弄,再也不會和鄰居一起在露天吃飯,再也不會吃完飯和兄弟姐妹一起寫作業,再也不會把那些邊邊角角的東西當做寶貝。一切美好的舊時光,都毫無顧及地一去不復返了。
知乎網友Dracula:
我想那大概是因為最深的記憶都是與食物有關的。
比如跟男朋友鬧分手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汗,閨密轉身進了廚房“你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
做醫生的老公下班很晚才回來,還沒睡的妻子從房間里走出來 “你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
考試又沒及格老師又點名批評了你,垂頭喪氣地回家,迎上來媽媽的眼光 “你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
往死里作男朋友,一個人生悶氣任性地跑出來,晚上自己灰溜溜地又回來了,他什么也沒說 “你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
你長大了去了很遠的地方讀書,回來了第一時間找外婆。外婆笑著聽你眉飛色舞地講那些事,摸摸你的額頭問你 “你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
(如果您覺得本文還不錯,請關注小知食堂——知取健康,知享美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