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艾滋病(AIDS)”這一名詞第一次出現在世界上。在那之后的短短十年間,這種疾病因為死亡率高而又無法治愈的特點,迅速成為了最臭名昭彰的傳染病。
如今,艾滋病的死亡率早已大大降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已經可以通過服用藥物實現長期無癥狀生存,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認為,艾滋病的感染率呈明顯下降趨勢,人類有望在2030年為艾滋病疫情畫上句號。
醫學的進步使艾滋病已經不再是“等于判了死刑”的絕癥,而是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屬于“可控的慢性病”。但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慌,卻依然非常強烈。或許是因為能預防艾滋病的疫苗還沒有被研制出來,或許是動輒好幾年的潛伏期讓艾滋病顯得防不勝防,或許是因為人們對艾滋病相關的知識了解得還不夠,時至今日,艾滋病依然是老百姓眼中最可怕的疾病之一。
事實上,HIV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可怕,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完全可以將感染風險降低到接近于0。即使真的不幸接觸了HIV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體液,也可以通過“藥物阻斷”來極大程度地避免感染。

關緊門窗,不讓HIV入侵體內
HIV在人體內就是無法無天的混世魔王,既不怕免疫系統,又沒有藥物能徹底清除它們。可是一旦離開人體,HIV卻是一種非常孱弱的病毒,在自然界環境中抵抗力很弱,高溫和常用消毒劑都可以迅速將其殺滅。離開血液和體液后,僅需數小時,HIV就會喪失傳染性。
因此,HIV不會通過飛沫、共餐、日常接觸、公共游泳池等途徑傳播,蚊子也不會傳播HIV,只有血液、母嬰和性這三條“路”才是HIV擴散的途徑。
不同體液傳播HIV的幾率也是不一樣的:血液、精液、傷口滲出液、羊水、腦脊液、乳汁中含有的HIV載量較高,是常見的傳染源;唾液、淚液、汗液、尿液、糞便中的HIV含量很低,基本不能傳播HIV;陰道和宮頸分泌物中的HIV含量也較低,因此,在性接觸造成的HIV傳播中,男傳女的概率要遠遠高于女傳男的概率。
明白這些,我們就知道在生活中應該如何避免感染HIV了:
1、拒絕毒品,避免共用針頭吸毒;
2、進行刺青、打耳洞等會造成創傷的活動時,務必確認會接觸自己身體的是一次性工具;
3、遠離無證照的診所、口腔醫院、美容院、針灸館,杜絕接觸不潔凈醫療器械的可能性;
4、潔身自好,避免與可能是HIV感染者的人發生性行為;
5、在進行非婚內的性活動(包括陰道性交、肛交和口交)時,全程正確使用安全套;
6、如果女性是HIV感染者,那么在懷孕前、整個妊娠期、分娩階段以及母乳喂養過程中,都需要嚴格遵醫囑,進行科學合理的HIV阻斷(目前的醫療水平已可達到HIV母嬰傳播阻斷率95%以上);
7、有職業暴露風險的人(例如醫護人員、尸檢人員、相關實驗室的工作人員等),應該接受HIV職業暴露預防培訓,并定期體檢。

把闖進大門的HIV堵在玄關
當然,即使了解上面這些措施,仍然有可能因為一時疏忽或情勢所逼,而面臨感染HIV的風險。一旦黏膜(包括眼、口、鼻、直腸、陰道等處)或破損皮膚表面,接觸到HIV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體液,或者被HIV污染的針頭等利器刺傷,就屬于HIV暴露。發生HIV暴露后,仍然有一系列手段來阻斷HIV感染,只要處置正確,阻斷率可接近100%。
HIV暴露后,正確的處理方法為:
第一步:在皂液、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的沖洗下,由近心端向遠心端輕柔擠壓傷處,盡可能擠出污血,沖洗后用75%乙醇(皮膚)或0.5%聚維酮碘(黏膜)對傷口局部消毒;
第二步:立即前往當地疾控中心,獲取HIV阻斷藥物,應盡可能在2小時之內服用阻斷藥物,通常在72小時之內服用阻斷藥物,能起到阻斷作用,服藥越早,阻斷效果越好;
第三步:在暴露后的第一時間、第4周、第8周、第12周和第24周分別進行HIV抗體檢測,并接受心理干預咨詢。

HIV阻斷藥分為6大類,通常發生HIV暴露后,需要使用至少三種阻斷藥品,這三種藥品至少要分屬于6大類中的2類。這是由HIV進入人體后,侵染宿主細胞并自我復制、擴散的原理所決定的。
HIV從通過暴露部位進入人體,到形成HIV感染,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1、結合CD4+T細胞表面的受體,并進入細胞;
2、在逆轉錄酶作用下,開始逆轉錄,由RNA合成DNA;
3、合成的DNA整合到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上;
4、在RNA聚合酶作用下,轉錄合成新的mRNA;
5、翻譯mRNA合成新的病毒蛋白;
6、新的病毒蛋白和新的RNA組裝形成新的病毒顆粒;
7、釋放新的病毒顆粒,繼續侵染更多CD4+T細胞。
人類還沒能研制出直接清除細胞中HIV的藥物,HIV阻斷藥所做的,是抑制上面這些步驟中的某一步,從而把HIV堵截在最初侵染的那少數幾個細胞里,避免病毒擴散,這樣一來,等那幾個被侵染的細胞死掉以后,HIV就自然而然地隨之消逝了。
這就好像是森林中起了火,當我們無法撲滅山火時,還可以挖防火溝,將火限制在一定范圍內,防止火勢蔓延到其他區域,等限制范圍內的山林被燒盡,山火就會熄滅,這樣就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HIV阻斷藥物也是這樣,只要盡早服用,就能將病毒鎖定在一開始感染的細胞內,無法擴散。因此,HIV阻斷藥必須盡快服用,如果超過72小時,病毒已經在體內復制出較多的數量,就很難再阻遏它們的勢頭了。

當然,如果延誤服藥導致阻斷失敗,或發生HIV暴露后較長時間才發現,也不必視為末日來臨。有數據顯示,臨床醫護人員發生HIV職業暴露后,真正感染HIV的幾率,平均也只有不到1%。而與HIV攜帶者發生單獨一次無保護性行為,導致感染的幾率也不到1%。
曾發生無保護性行為的人、經常需要輸注血液制品的患者、輸注過未經抗HIV檢測的血液的患者、從事接觸血液等特定行業的從業者等懷疑或擔憂自己被感染的人,可以通過血清學檢測來確定是否感染HIV。
如果第一次檢查結果為陰性,過幾個月再檢查仍然為陰性,則可確認并無HIV感染。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這時還處于感染早期,只要及時就診、遵醫囑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必要時接種預防其他疾病的疫苗或用藥來避免機會性感染,完全可以有很大概率實現終生無癥狀生存,且生活質量和預期壽命也并不會有顯著降低。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