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澳大利亞發起了名為“Slip Slop Slap”的活動。海鷗希德鼓勵人們套上T恤衫,涂上防曬霜,戴上帽子,以此來盡可能減小紫外線的輻射照射,并且降低曬傷和患皮膚癌的風險。
到了2007年,活動的口號變成了“Slip Slop Slap Seek Slide”。這樣一來,這項倡議現在還包括了尋找陰涼和戴上太陽鏡,以此來進一步降低人們受到與紫外線相關的傷害。這強調了保護眼睛(以及眼部周圍的皮膚)不受紫外線輻射傷害的重要性。
短期影響
未加保護的眼睛短暫暴露在紫外線之下通常不會產生任何癥狀。
但是未進行眼部保護而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之下或暴露在強紫外線下(包括太陽,焊接電弧,雪床和日曬床)會造成人眼出現光性角膜炎(photokeratitis)。
這種情況可以被理解成曬傷眼角膜(cornea,即眼睛前面的一層清澈透明狀物)。紫外線可以殺死眼角膜最外層的細胞。
雙眼暴露曬傷后,約過6-12小時會出現劇烈疼痛。
光性角膜炎的治療方法包括在等待眼角膜細胞再生的同時口服止痛藥和使用眼部抗生素軟膏(用來防止受傷的眼角膜被感染)
完全康復的過程需要24~72個小時,之后人們就可以完全不受光性角膜炎并發癥的影響了。
長期影響
反復暴露在紫外線輻射下又缺乏眼部保護會導致永久的眼部損傷。長期紫外線照射導致的眼部疾病包括下列幾種。
白內障
白內障患者,其本應透明的眼睛晶狀體變得渾濁不清。這會導致視力變得模糊,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會最終致盲。據估計,有20%的白內障是由紫外線照射造成或惡化的。
戴太陽鏡是防止白內障發生的最有效辦法之一。
當引起嚴重的視力損傷時,需要手術來去除白內障。在澳大利亞這些手術每年的總花費超過3.2億澳元。
翼狀胬肉
這是一種良性的眼角膜結膜組織的增生。結膜是覆蓋著鞏膜(眼白部分)的一層透明的膜,且一般不覆蓋眼角膜。雖然不致癌,但是翼狀胬肉的出現會導致慢性刺激,紅腫和發炎。
胬肉在數月或數年內會緩慢的增生,并且當它們覆蓋瞳孔時便會使視力模糊。它們可能還會導致散光(眼角膜不適當的彎曲),這也會模糊視力。
治療不嚴重且不影響視力的翼狀胬肉只需要人工眼淚的潤滑。影響視力的胬肉可能需要手術切除。
同樣,眼睛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卻不加保護是導致翼狀胬肉出現的主要因素。
黃斑變性這是一種影響視網膜(負責中央視覺)中間部分(黃斑)的變性疾病。黃斑病變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視力損傷。
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法包括直接將藥物注射入眼中,以此限制疾病的惡化;但這種方法并不能治愈已有的損傷。
雖然紫外線照射與黃斑部病變的聯系不如其與白內障和翼狀胬肉的聯系那么明顯,但是短波輻射和藍光(出現在明亮的太陽光里)會損傷視網膜。黃斑部病變與光線照射還是存在聯系。
因此,戴太陽鏡在限制視網膜受到過度的光線照射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癌癥
雖然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是長期紫外線照射與幾種眼癌發病率的上升有很大聯系。這些眼癌包括:結膜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conjunctiva),眼內黑素瘤(melanoma)以及眼瞼和眼部周圍人們不常涂抹防曬霜區域的皮膚癌。
治療這些癌癥有時可能需要手術摘除整個眼球。
該戴什么樣的太陽鏡?
所有在澳大利亞售賣的太陽鏡都需符合澳大利亞/新西蘭太陽鏡和時尚眼鏡標準,這個標準用數字0到4對每一副眼鏡進行了分類。
類別0和1并不屬于太陽鏡,因此也不被認為具有紫外線防范作用。類別2到4可以有效防范紫外線,并且隨著級別上升可以更多的減少太陽炫光(但是類別4禁止在開車時佩戴)。
十分重要的是,太陽鏡價格并不是其防范紫外線有效程度的參考指標。有效的太陽鏡應該貼近甚至包裹整個眼部,以此來盡可能減小到達眼部的紫外線輻射量。
有些隱形眼鏡也包含紫外線過濾膜。但是,隱形眼鏡只覆蓋眼角膜,因此它們不能防止翼狀胬肉和眼癌的發生。
什么時候該戴太陽鏡?當紫外線指數是3或更高的時候,白天出門時應該一直戴著太陽鏡,因為對于什么程度的紫外線輻射對于眼睛是安全的這件事并沒有準確定義。
太陽鏡佩戴也不應該受天空云量的影響,因為超過90%的紫外線都能穿透云層。紫外線也會經沙礫,水和雪反射。單日紫外線輻射的極值出現在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在這個時段人們更應該尋找陰涼處躲避。
孩子的眼睛對紫外線輻射尤為敏感,因此只要孩子們接受,應該鼓勵他們去佩戴太陽鏡。
翻譯:孫宇辰 審校:劉財興
原文來自:科學美國人博客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