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父母隱瞞離婚真的對孩子更好嗎?|從明星“隱離”說起

    成年人總是把孩子看得過于單純,也低估了他們對父母情感好壞的敏銳度。當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而勉強維持婚姻,雙方忍不住的爭吵也許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反作用。

    周日凌晨,繼白百何出軌事件連續占據了幾天的頭條后,其夫陳羽凡終于出來回應,稱與白百何早在 2015 年就協議離婚,是為了保護和共同撫養孩子,才一直對外隱瞞。隨后白百何也發微博承認了這一說法,稱“為了給元寶(陳和白的孩子)的童年一個完整的家庭,我們沒有對外公布這一事實”。

    這樣的回應到底是確切事實,還是為了維護事件女主角形象的公關說法,大概只有他們夫妻倆知道,我們作為外人也無法評判。但令我們好奇的是,吃瓜群眾恨的只是他們明明離婚了還秀恩愛撈錢,卻大多對“為了孩子隱瞞離婚事實”的做法表示接受,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最近熱議的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里也描述了這樣的現實情況:漢東省委副書記高育良(張志堅飾)和在漢東大學擔綱教授的妻子高惠芬(張凱麗飾),就是這樣一對“名存實亡”的夫妻。明明二人已經離婚分房睡,但仍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待人接物上也維持相敬如賓的恩愛表象,而且還會經常在一起討論工作上的事務,互為參謀。這種當代關系值得尋味。

    原以為“隱離”是中國特色的現象,但經過檢索,方才知道西方國家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只不過在中國,人們更多是為了“孩子”、“面子”、“位子”,而在西方國家,更多是為了“省錢”,將夫妻關系轉化為室友關系。

    對此,友心人聯合發起人、神經科學博士生柯晗說

    以前在文章《離婚不像你想的那樣影響孩子》中提到過:各種研究數據確實表明,父母離婚的孩子通常有更多有關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報告,而成年后婚姻失敗的可能性也更高,但離婚對成長的影響可能并非“離婚”本身造成,而更可能是由于生活環境變化或者經濟條件下降問題。而且,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可能在任何形式的家庭中發生,“只要離婚處理得好,離后父母還正常給予孩子關心和愛就沒有太大問題”。

    我們的好朋友香港家庭治療師鄭永鍇 Michael也發表了他的看法:

    其實(隱瞞離婚)這種情況的確是很普遍的,主要是因為在中國,離婚的確是成本很高很麻煩的一件事。孩子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我也碰到過很多沒有孩子的夫妻選擇隱瞞離婚的。這更有可能是因為一旦離婚,需要跟很多人交代,他們不想面對這么多的社會壓力,就選擇先不處理離婚這個問題。

    更特別的情況是,有的夫妻雙方都已經完全沒有維持婚姻關系的動機,甚至可能大家各自都已經有另外的親密伴侶,都有重組新家庭的計劃和希望,但也可能會因為社會地位和職場權位的問題,為了維持家族生意或者面子問題,而選擇維持表面關系。

    說回離婚對孩子的影響。對于離了婚或者婚姻名存實亡,但依然在一起生活的家庭,如果他們能和平相處,很好地合作負擔起各自父母的角色,而且達成暫時相處的共識,允許對方發展新的男女朋友,這當然是很好的(暫時還沒有發現有研究探討此類個案)。孩子也許能夠感受到父母之間的距離感,但是影響未必會很糟糕。有的夫婦甚至在協議離婚后的矛盾表現還比婚前吵架期要少。

    但這種情況真的很少見,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就算大家理性上達成共識,很少夫妻可以在準備好離婚后還在孩子面前合作無間,像朋友一樣相處友愛的狀態。

    更普遍的是兩夫妻長時間因為相處困難,有很多爭吵、壓力、怨恨,在一起生活的負面情緒和張力很大。小孩子的第一感受不是婚姻,因為婚姻本身只是一個概念,他們最直接的感受是情感(愛、安全感等)。輕則影響孩子的自信自尊,或者影響長大之后對親密關系的看法,嚴重一點會出現很嚴重的情緒問題。

    因此,一般在研究和臨床咨詢里面,除非夫妻之間很想重新復合,重建婚姻關系,否則作為心理咨詢師是不會鼓勵他們為了讓孩子擁有完整家庭而維持婚姻狀態的。因為他們之間相處的張力和距離感會讓孩子壓力很大,孩子能直接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容易出現更多的行為問題,而這樣的行為問題會反過來讓父母爭吵增多,造成惡性循環。如果可以的話,和平分開,然后好好安排之后的生活,會對所有人都更好一些。

    對于這個話題,咱們剛剛建立的“日食心理學”社群也進行了一番討論,特意截取一些代表性觀點與大家分享。(內容已經過本人授權,署名皆為化名。如果你也想加入這個有知識和支持的社群,記得關注友心人(ID:yosumn),后臺回復“日食心理學”哦)

    孩子面前維持和平派

    我也是離婚的,家里有一個小孩,我和前妻也沒跟小孩子說我們分開了,為的是小孩子好。不過現在的小孩都是人精,你不跟他說并不代表他不知道。我和前妻現在已分居,孩子跟我住,有時候孩子會問我,媽媽去哪里了,為什么不回家,我就說她去出差,會回來跟他玩的。前妻也很配合,有空就回家看小孩,周末也會帶他出去玩。

    ——S(化名)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聲

    站在孩子的立場,我認為以“為了孩子好”為理由決定離不離婚,無論是出于真心還是托辭都是很不當的借口。婚姻應該是基于兩個人共同的感情基礎而存在的,雖然三口之家的結構客觀上是有利于孩子的撫養,但如果說撫養小孩是婚姻的目的和意義就不對了。而且,父母把婚姻與孩子綁定,無形中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長。另外,我個人成長自單親家庭。到目前為止的觀感是:我自己對于父母是否離婚并不在意,也不認為所謂三口之家就一定是標準的幸福模式。反而在成長過程中因單親而收到的外在環境的壓力稍大一些,比如鄰里的八卦。

    ——Z(化名)

    離異單身媽媽的看法

    我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媽媽,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離婚了,今年孩子已經要上小學了。對于前面一些同學提到的親戚鄰居或者孩子的小伙伴八卦嘲諷的壓力,我個人感覺真的還好。也許是社會也在變化,或者我自己生活的環境還相對寬松。

    離異、喪偶的家庭,父母一方經常不在身邊、父母工作分居兩地的家庭,都不算新鮮了。所以外界的接受度也沒有那么低。畢竟現在同性戀在有的國家都可以合法結婚了,所以現在的孩子對婚姻這種概念可能理解要超越我們。所以我覺得能做的只是讓他們意識到順其自然就好。親密關系即便不能維持下去,也不代表世界末日。婚姻即便不能維持下去,不代表父母不愛孩子。所以離婚這個概念,我覺得既不需要跟孩子額外強調,也不需要刻意隱瞞。孩子如有疑問,如實回答就好。

    ——小卡(化名)

    友心人說:

    我國新《婚姻法》的頒布實施給隱婚、隱離提供了前提條件,結婚離婚不再受組織等行政權力干預, 更好地保護了個人隱私,離婚已成為隱私的一部分,這確實是相比過去的一種進步。

    但不得不說,這種現象的存在和社會對離婚的偏見有關,回避社會輿論壓力是離婚當事人隱而不宣的一大原因。盡管大城市里離婚已不再稀奇, 但在很多人眼里也絕對算不上好事。離婚人士可能或多或少會被歸入“人生失敗組”,甚至可能影響職場晉升,因為總會有人用不恰當的邏輯將處理個人生活和婚姻的能力和工作能力聯系在一起。而且,周遭的閑言碎語也讓當事人避之不及。最后是來自傳統文化的道德是非觀念,比如“不讓老人擔心,不讓孩子受牽連”也是很多夫妻不公開離婚事實的顧慮。但俗話說,“紙包不住火”,如家庭治療師和各位群友提到情感張力在無形中對孩子情緒、行為問題的影響,才是后續更為棘手的問題,值得三思吶。


    互動:作為單身狗的小友還在日思夜想另一只臭味相投的單身狗什么時候出現,如今直接跳到了離婚的話題(我的小心臟啊)。那么各位老友,你們對于隱瞞離婚有什么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提問討論,我們下篇見!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轉載前請聯系郵箱media@yoxinli.com

    • 發表于 2017-04-19 00:00
    • 閱讀 ( 73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