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周末假期是如何來的?古代第一放假理由竟是洗頭!

    周末假期來了!

    關于放假這件事,我們還都該跟老祖宗們學學,看人家怎么通過不懈努力,一點點換來悠!長!假!期!

    一開始,他們放假是要苦苦尋覓理由的,史上第一個放假理由是,洗頭。

    這對現代人來說是有點難以想象。

    其實古時男人長發束髻,洗頭超麻煩的。尤其洗完頭,頭發濕漉漉的沒法戴帽子,衣冠不整,也就不好接見外人。

    最重視禮儀的孔子,洗完頭后還得專門找個高臺坐著,等了大半天把頭吹干。

    周公姬旦也有這樣的煩惱:往往洗頭洗到一半,客人來了,只能包著濕漉漉的頭接見客人。回頭繼續洗,然后客人又來了,如此反復三次……

    有失威嚴不說,犯了感冒也不好啊!

    《韓詩外傳》卷三:“……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后來,越來越多官員深感洗頭很麻煩,為了好好洗頭,不如就……干脆休息一天吧?

    這就是最早的放假,“休沐”。

    作為公務員,形象很重要,頭發自然要勤洗。所以到了漢代,就嚴格規定每隔五天“休沐”一次。

    《初學記》:“休假亦曰休沐。漢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漢朝時,官員上班是“寄宿”制,平時大伙在官署宿舍同吃同住同勞動,只有放假才能回家。因此“休沐”這天就有重大意義:洗頭啦,放風啦,見家人啦,共享天倫啦,胡吃海塞啦……

    愛卿們,看出來了沒,這個“休沐”就相當于我們的星期天。

    漢朝人民算得上是中華民族法定假期的始祖,他們除了嚴格規定了國產“星期天”,還腦洞出一些奇葩假日——

    伏日和冬至,這倆日子有鬼啊,怕怕,我要宅在家里。

    “伏日萬鬼行,故盡日閉,不干它事。”

    注意,伏日還有三天(初伏、中伏、末伏),可以得到三次“宅家避鬼”的機會!

    當然比較“科學”的說法是,三伏天是陽氣盛而轉衰,冬至則是陰氣至盛,天氣變化劇烈,“鬼”其實是中醫所說的風邪、寒邪。上班容易生病,還是在家歇著吧。

    在放假這件事上,漢朝人也開始動心思,有錢的官員,就學會了花錢買假期,翹班出外游玩。

    也有人跟朕一樣的,終日沉迷于工作狂,死活不肯休假,直到被領導批評勤奮得不像個人,才勉為其難給自己放個假。

    《漢書·薛宣傳》:“及日至休吏,賊曹掾張扶獨不肯休,坐曹治事。”

    就這樣,“五日休沐”從漢朝一直延續到南北朝,直到梁朝時改為每十天才休息一天,稱“旬假”或“旬休”。

    這豈不是休息日被壓縮了一半,天倫之樂沒法聚,頭也沒法洗啦?

    愛卿憋急,情況很快就得到改善。

    比如唐朝,雖然也是十天休一次假,但其他節慶假日多了啊(想什么時候洗頭就什么時候洗頭):

    三個黃金周:元旦、冬至、清明,都是杠杠的放假七天!

    三個小長假:中秋、夏至、臘日,各休息三天。

    再加上二十多個其他節假日……全年放假超過了一百天。

    放假的好處,公務猿中的文學青年最懂。

    杜牧全靠清明節放假外出,才得到靈感:“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王維重陽節放假,才有空爬山登高,大發感慨:“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至于“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也是抓住一個“旬休”,才寫出千古爆文《滕王閣序》。

    “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緊跟著的宋朝,還堪稱史上最多假期的朝代,為啥?因為皇帝們都很人(任)性,在唐代假期的基礎上,變著花樣給大家放假。

    宋真宗一口氣新設立了五個節日(天慶節、先天節、降圣節、天貺節、天祺節)。

    至于藝術青年宋徽宗,就嫌假期不夠多,又追增加了六個(天應節、寧貺節、真元節、元成節、開基節、天符節六節)。

    這些假期設立的理由都千奇百怪:

    今天有一塊黃帛飄落在皇宮里,可能是“天書”降臨啦;今天有神仙顯靈,跟朕面基,告誡要“善為撫育蒼生”啦……

    一年下來,假期超過一百二十天,宋朝公務猿有三分之一時間都在休息。

    所以早在宋仁宗時期,我們都很熟悉的包大人,就專門上奏要求削減假期。

    他要求黃金周從七天壓縮成五天,官員在放假期間必須讀經典,去社區轉轉體察民情……

    包大人的清廉勤政,朕也懂,不過這么下來,還叫放假嗎?!

    在朕看來,休閑乃智慧之源,五花八門的假期相當有必要。至少,它造就了唐宋文學無不可復制的輝煌啊。

    試想沒有這么多節假日,詩人詞人散文家書法家們,還哪有空閑搞創作?

    在宋朝,如果元宵節不放假,歐陽修就沒法跟你說:“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辛棄疾也沒機會上街蹓跶,去感受單身狗的悲傷:“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再看后面各朝代的全年假期——

    元朝16天;明朝18天(工作狂人朱元璋駕崩之后,終于增加到50天);清朝也是50多天……

    難怪明清公務猿們大多無心創作,只有民間作家,有空擼擼長篇網文(小說)了。

    說到這,是不是深感悠長假期的必要?要不怎么創作,怎么留名千古?

    【原創不易,轉載請注明來源:朕說】

    朕說:做最有趣的歷史。歷史也可以不端著,換種方式讓更多人喜歡歷史!

    • 發表于 2017-05-12 00:00
    • 閱讀 ( 91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