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把生活過到極致,以為通過選擇無糖碳酸飲料把糖攝入量降為零就萬事大吉了?事情可沒這么簡單。
新研究表明,有助于保持身材的無糖飲料可能會導致腦部問題。
在一系列為研究含糖碳酸飲料對大腦的影響進行的調查中,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通過調查,確定了含阿斯巴甜和糖精等人工甜味劑的飲料對神經系統的長期影響。該調查的志愿者都是Framingham長期心臟研究參與者的后代。這5000名男女從1971年開始自愿為研究人員終身提供數據。
研究小組分析了2888個45歲以上的志愿者,以尋找中風跡象,并發現了97位中風患者,其中有87人的血栓阻塞了血液流通,為缺血性卒中患者。在1484位60歲以上的志愿者中,研究人員發現了81位癡呆患者,其中有63人出現了阿茲海默癥癥狀。
之后的七年里,研究人員一直要求這些志愿者定期填寫調查問卷,以確定他們的營養攝入情況。
通過分析數據,并考慮到志愿者的年齡、教育程度、卡路里攝入、是否吸煙以及運動量等因素,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只要喝一罐無糖飲料就可能讓患上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增加三倍,而缺血性卒中可引起癡呆或發展成阿茲海默癥。
然而,一項對比研究卻完全沒有發現含糖飲料能增加中風和癡呆風險的證據。所以在沖向冰箱并倒掉最大號百事可樂之前,你最好還是全面考慮一下。

圖片來源:Firdaus Khaled/Shutterstock
首先,患上中風和癡呆的幾率本就很小,將這個數字乘以三,患病風險也還是很低。
該研究負責人Matthew Pase說:“在我們的研究中,有3%的志愿者患上中風,5%的志愿者發展成了癡呆,所以不管是對哪種病來說,我們討論的其實都是很少一部分人。”
老話說得好,相關性不等于因果關系。盡管數據表明低糖飲料和中風及癡呆有關,但卻無法證明甜味劑和中風有直接關系。
此次調查的數據也有局限性,它們均取自此前的Framingham心臟研究,而該研究參與者多為白人。因此研究人員指出,文化背景或許能揭示某些重要細節,尤其是考慮到不同人種的含糖飲料攝入量差異。
因為志愿者沒有寫下自己喝下的飲料種類,所以也沒有跡象能表明中風和某種特定的人造甜味劑有關。但如果無糖飲料完全不會增加患病風險,隨著公共衛生信息鼓勵人們減肥,喝無糖飲料的人越來越多,這個趨勢的潛在影響值得考慮。
Pase表示:“我們的研究說明,這個領域還需要就人們喝含人造甜味劑飲品的頻率進行更多研究。”
美國飲料協會(American Beverage Association)急于說服大眾,此項研究結果不可全信。
該協會在一份聲明中稱:“全球各國政府的食品安全部門和數百項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低卡甜味劑是安全的。這次研究并未發現任何與這個事實沖突的證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機構均對低卡甜味劑進行了充分審查,并得出一致結論——低卡甜味劑可以安全食用。”
盡管進行更多研究永遠有益無害,但我們現在就想知道低糖飲料的影響,而不是等待下一輪研究資金到位。
最好的解決辦法可能只有盡量用水和不含甜味劑的飲品來替代軟飲料。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營養學教授Rachel K. Johnson表示:“對糖尿病人和正在減肥的人來說,無糖飲料可能是不錯的選擇。但我們還是鼓勵大家喝水、低脂牛奶和其他不添加甜味劑的飲品。”
干杯!
蝌蚪五線譜編譯自sciencealert,譯者 夏夜夜夜,轉載須授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